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370、闲逛无锡(十):寄畅园怀古

(2017-07-10 14:54:37)
分类: 履痕仙踪
    “寄畅园”也称“秦园”,原是无锡官宦世家秦氏的私家园林,距今已有500多年。明代嘉靖朝尚书秦金在这里购地筑园,取名为“凤谷行窝”。明万历二十年,曾任右副都御史、湖广巡抚的秦氏后裔秦耀 ,在“凤谷行窝”的基础上,改筑旧园,构思摆布,建成二十四景,并取晋王羲之“取欢仁智乐,寄畅山水阴”诗意,将园名改为“寄畅”。
1370、闲逛无锡(十):寄畅园怀古



    寄畅园位于无锡惠山东麓、原在锡惠公园之内,现已与锡惠公园分道扬镳,自立门户,围栏收费。寄畅园是无锡最著名的古典园林,引“惠山泉”(二泉)为园中水景,巧妙地利用借景手法,在园内可以见到远处锡山上的龙光塔倒影在池塘的景象,布置相当别致。
1370、闲逛无锡(十):寄畅园怀古



    寄畅园曾是明朝归乡官员的私人园林,与南京瞻园、苏州拙政园和留园并称为“江南四大名园”。园内以假山池塘为中心,有郁盘亭廊、知鱼槛、七星桥、涵碧亭及清御廊等建筑环绕池水。还引“二泉”(惠山泉)水注入沟涧,因潺潺有声,被称作“八音涧”。园内另有园中园“秉礼堂”、园主曾经的书斋“含贞斋”等建筑。
1370、闲逛无锡(十):寄畅园怀古



    寄畅园深受清朝康熙、乾隆二帝的喜爱,他们南巡数次必游此园,如今还能看到康熙“山色溪光”、乾隆“玉戛金枞”御书石匾额各一方。就连北京颐和园内的谐趣园,以及圆明园内的廓然大公(已毁于战火),也是仿寄畅园而建。
1370、闲逛无锡(十):寄畅园怀古



    寄畅园布局得当,小巧玲珑,妙取自然,体现了山林野趣、清幽古朴的园林风貌,具有浓郁的自然山林景色。园内登高可眺望惠山、锡山,山峦叠嶂,湖光塔影,现出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绝妙境界,是现存的江南古典园林中叠山理水的典范。并且,它以高超的借景,冼炼的叠山、理水手法,创造出自然和谐、灵动飞扬的山林野趣,寄托了主人的生活情趣和对自然人生的哲学思考。是一座不可多得的园林精品,是无锡园林的瑰宝。
    康熙“山色溪光”、乾隆“玉戛金枞”御书石匾额
1370、闲逛无锡(十):寄畅园怀古



    这是寄畅园的后门,我们从后门进入游览,所以游览次序与正门进入正好相反。传统的游览推荐路线为:寄畅园门厅—凤谷行窝—秉礼堂—含贞斋—九狮台—八音涧—嘉树堂—沿锦汇漪—先月榭—卧云堂—御碑亭—美人石—凌虚阁—郁盘廊—知鱼槛—七星桥—鹤步滩—邻梵阁。 
1370、闲逛无锡(十):寄畅园怀古



    寄畅园占地不广,却以自然风景取胜,建筑简约,风格幽寂淡雅。从康熙和乾隆在南巡途中曾先后七次临幸此园,可见寄畅园之美是需要细细品味的。
1370、闲逛无锡(十):寄畅园怀古



    寄畅园构筑在惠山东麓的坡地上,地形起伏,背风向阳。园的西侧,惠山主峰宛若一座墨绿色的屏障巍然耸立,与位于东南面的锡山遥遥相对。园内景致多样,假山秀石、石栏雕、小径通幽结合得天衣无缝,编织出了一幅“锦江漪塔影摇曵“的清秀风光。
1370、闲逛无锡(十):寄畅园怀古



    “含贞斋”为坐西朝东的三门古屋,位于“秉礼堂”后面。这里原是明代园主秦耀读书处,这位官场失意的园主有“盘桓抚古松,千载怀渊明;岁寒挺高节,吾自含我贞”的诗句,因此斋名也就取为“含贞斋”。门外抱柱上有一联:“新添十竹皆紫玉;恰对九峰如画屏”。斋前有两株古银杏,挺拔秀美,周围绿树怀抱,秀色可餐。
1370、闲逛无锡(十):寄畅园怀古



斋内“含贞斋”匾名为无锡书法家刘铁平书。匾下悬漆画“明寄畅园全图”,两侧抱柱联为“池含林采明于缬,山露苔华媚若钿”,由钱南周撰、王汝霖书。

1370、闲逛无锡(十):寄畅园怀古



明寄畅园全图
1370、闲逛无锡(十):寄畅园怀古



     1981年在八音涧的山坡上复建了原有的“梅亭”一座,黛瓦粉墙,金山石柱,典雅大方。这里是寄畅园的制高点,在此可将寄畅园的景致一览无遗。
1370、闲逛无锡(十):寄畅园怀古
    

     寄畅园里古木参天,但花卉却很少,“梅亭”定名为“梅”,是因为亭的周围有几株梅花。梅亭石柱上的一副对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史克方书,却是此地景色的真实写照。
1370、闲逛无锡(十):寄畅园怀古




    寄畅园内的这一池碧水名曰“锦汇漪”。“锦汇漪”广约三亩余,约占全园五分之一大,南北狭长,波光潋滟,形成园中开朗明净的空间。锦汇漪的北边是挺直的七星桥,南面远眺秀丽的锡山、山顶的龙光塔,池东的知鱼槛、郁盘亭。
1370、闲逛无锡(十):寄畅园怀古



    池西面是“鹤步滩”,它是园中的主山,用当地山石围叠,并用土夯实。造园者把这里的假山当作惠山余脉来处理,使它们气势相连,水石相谐,情趣盎然,好似成群白鹤栖息漫步,因此取名“鹤步滩”。池边怪石嶙峋,变化丰富的假山造型,与水池的比例相称,又同池中倒影相映成趣,在锦汇漪里形成了“山池塔影”的奇妙景象,这是“锦汇漪”池名的来历,也是寄畅园小中见大建园风格的体现。
1370、闲逛无锡(十):寄畅园怀古

1370、闲逛无锡(十):寄畅园怀古



    嘉树堂是寄畅园的主要建筑,位于寄畅园最北面。1993年全面翻修,恢复了明代硬山式建筑风格。“树”可以理解为“木”, “南方有嘉木,其叶有真香”说的是茶树,这是“嘉树堂”名字的由来,因为堂名如果用“嘉木”太过于直白,想来寄畅园的老主人经常在此品茗论茶,所以称之为“嘉树堂”。
1370、闲逛无锡(十):寄畅园怀古



    “嘉树堂”前的抱柱楹联:“瑶台倒影参差树,玉镜平开远近山”。上联说的是,嘉树堂前的景色基本上都是围绕着眼前的这一泓池水而展开的,山影、树影、桥影、花影以及人影,这些绵绣绚丽的景色,无不尽汇于锦汇漪中,不负九天瑶台的美称;下联讲的是寄畅园造园的特点在于“巧于因借”,与“平地起园”、缺乏天然野趣的苏州园林相比,寄畅园位于惠山九龙峰下,它东借锡山、西借惠山,以有限的空间,创造出无限的意境。
    嘉树内有一副楹联:“千年人家诗书传;百代承名寄畅园”。这副对联寄托了秦氏人家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望。
1370、闲逛无锡(十):寄畅园怀古

1370、闲逛无锡(十):寄畅园怀古

1370、闲逛无锡(十):寄畅园怀古

1370、闲逛无锡(十):寄畅园怀古



    池东边中部有一座九脊飞檐的方亭,名“知鱼槛”,槛名出自《庄子·秋水》“安知我不知鱼之乐”之句。游人可倚栏观赏鱼藻。池的周围山石嶙峋,建筑林立,各种景物点缀配置,勾勒出了曲折窈窕的水面轮廓。在水池的北段,七星桥、廊桥将池水分成两个不同情趣的小水面,显得深邃不尽,幽深无限,令人难以猜测水流的去向。
1370、闲逛无锡(十):寄畅园怀古

1370、闲逛无锡(十):寄畅园怀古



    在锦汇漪的东南角有一六角小亭,名为“郁盘”,中悬“郁盘”匾,它是从唐朝王维《辋川园图》中“岩岫盘郁,云水飞动”之句得名。亭中有古朴的青石园台一座,配以四个石鼓墩,据考为明代秦家遗物。传说乾隆召惠山寺僧人至此下棋,和尚棋艺非凡,杀得乾隆手足无措,僧人当即虚晃一枪,把棋让给乾隆。乾隆虽胜,自知望尘莫及,心中郁郁不乐,便下旨将此亭改为“郁盘”。
1370、闲逛无锡(十):寄畅园怀古

1370、闲逛无锡(十):寄畅园怀古

1370、闲逛无锡(十):寄畅园怀古

1370、闲逛无锡(十):寄畅园怀古

1370、闲逛无锡(十):寄畅园怀古

1370、闲逛无锡(十):寄畅园怀古




    寄畅园最有名的借景造园手法,在此体现得淋漓尽致。借来远处锡山上的龙光塔为自身所用,这就是“借景”。塔影映于池水,令无数游客为之倾倒。
1370、闲逛无锡(十):寄畅园怀古

1370、闲逛无锡(十):寄畅园怀古



寄畅园的南端也有一座六角形、攒尖顶的小御碑亭,里面有乾隆的御笔。
1370、闲逛无锡(十):寄畅园怀古



    “凌虚阁”位于美人石和镜池的北侧,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初建时为三层高阁,是俯视园之内外景色,近看惠山街景,远眺惠山浜及古芙蓉湖水景,遥望锡山惠山山景的最佳之处。凌虚阁后来屡毁屡建,现在的凌虚阁是2000年重建的,阁为两层,高9,精致雅洁,高敞秀美。
1370、闲逛无锡(十):寄畅园怀古




    阁上悬两块横匾,上匾为阁名,道教协会会长闵智亭(19242004年)书,下匾“江南胜迹”,为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19072000年)题。
1370、闲逛无锡(十):寄畅园怀古


1370、闲逛无锡(十):寄畅园怀古

1370、闲逛无锡(十):寄畅园怀古



    卧云堂系寄畅园的主体建筑,始建于明万历二十七年,坐西朝东,前进以康熙御书“山色溪光”命名此堂,故又称御书碑厅。据史载,该堂是康熙、乾隆巡幸寄畅园时的接驾处。现在的“卧云堂”也是2000年重建的,具有明代江南建筑风格的园堂。堂名取为“卧云”,不知是否与同时代的邵宝为黄公涧的题字有关?还是秦家祖先世代为官,觉得“高处不胜寒”,如“卧云”间?
1370、闲逛无锡(十):寄畅园怀古

1370、闲逛无锡(十):寄畅园怀古

1370、闲逛无锡(十):寄畅园怀古

1370、闲逛无锡(十):寄畅园怀古

1370、闲逛无锡(十):寄畅园怀古

1370、闲逛无锡(十):寄畅园怀古

1370、闲逛无锡(十):寄畅园怀古



    寄畅园初名“凤谷行窝”,是明式古朴门厅三间,正中悬“凤谷行窝”的匾额,系百岁老人朱屺瞻所书。一般人很难理解为什么起名“凤谷行窝”?其实寄畅园的第一代主人秦金,号“凤山”,“凤谷”表示其主人的归属。而惠山又有别称龙山,以“凤”与“山”相对应,指出此地是“凤藏龙山”的风水宝地。“行窝”实际上就是别墅的意思,当然含有自谦的成分,这样就不难理解了。
1370、闲逛无锡(十):寄畅园怀古

1370、闲逛无锡(十):寄畅园怀古

1370、闲逛无锡(十):寄畅园怀古

1370、闲逛无锡(十):寄畅园怀古

1370、闲逛无锡(十):寄畅园怀古

1370、闲逛无锡(十):寄畅园怀古



   碍月门旁,前有石砌小池,池边湖石玲珑,四周回廊复合,形成寄畅园园中之园。临池有厅屋三间,为“秉礼堂”,是寄畅园中的园中园,这组庭园面积不足1亩,却有整洁精雅的厅堂、碑廊;又有自然得体的水池、花木和太湖石峰,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一幅美丽的图画,使你尽情享受中国造园艺术的异趣神韵。
1370、闲逛无锡(十):寄畅园怀古

1370、闲逛无锡(十):寄畅园怀古

       谢谢欣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