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181、桂林自由行(三):伏波晚棹(zhao)

(2015-11-13 10:51:13)
分类: 履痕仙踪
    伏波山位于广西桂林漓江之滨,是一座依水傍水的孤峰,汉代时伏波将军马援南征曾经过此地,故得名。唐代时山上曾建有伏波将军庭。现有癸水亭、听涛阁、半山亭、还珠洞、米芾自画像、试剑石、珊瑚岩、千佛岩等名胜,还有一口重1000余公斤的“千人锅”和重2700多公斤的大钟,乃清定南王孔有德女儿为悼其父所铸。
1181、桂林自由行(三):伏波晚棹(zhao)

1181、桂林自由行(三):伏波晚棹(zhao)

1181、桂林自由行(三):伏波晚棹(zhao)



    伏波山又因孤峰雄峙,半枕陆地,半插江潭,遏阻洄澜,有“伏波胜景”之美称。每年春夏,江水暴涨,山麓遏阻急浪狂澜,使江水倒转回旋,有降伏波涛之力。
    这是进入大门后第一眼看到的一棵大榕树,称“平安榕”。
1181、桂林自由行(三):伏波晚棹(zhao)

1181、桂林自由行(三):伏波晚棹(zhao)



伏波将军塑像,出钱就可以与其合影。
1181、桂林自由行(三):伏波晚棹(zhao)

1181、桂林自由行(三):伏波晚棹(zhao)




    伏波山景致优美,岩洞奇特。山的东面是临江回廊、伏波茶室和依崖而建的听涛阁,西面有登山石阶,可达半山亭和山顶,登高眺望,可看到桂林清秀如画的水光山色。
1181、桂林自由行(三):伏波晚棹(zhao)

1181、桂林自由行(三):伏波晚棹(zhao)



    进入公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第一级台地庭园景观--伏波胜景。在这个三开对称,硬脊斜坡,黄琉璃瓦盖的仿古牌坊建筑上方的正中位置,有楚图南先生手书“伏波晚掉”的匾额,令人顿生诗情画意。
1181、桂林自由行(三):伏波晚棹(zhao)


    第二级平台上“u”形的临江游廊与平台北边的档土墙自然形成一个院落,院内种植花木,曲折有致,步移景换,妙趣横生。廊前置亭,亭内存放着一口“千人锅”,直径1,高约l米,重约l吨,它与还珠洞入口处左侧的古钟同为定粤寺的法器。古铁钟高2.5,径1.7,重2524公斤,铸造于清康熙八年(1669),是清代定南王孔有德女儿为悼其父所铸。定粤寺建于1651年,用于宣扬明朝叛将孔有德协助清朝平定两广的功劳。
1181、桂林自由行(三):伏波晚棹(zhao)

1181、桂林自由行(三):伏波晚棹(zhao)

1181、桂林自由行(三):伏波晚棹(zhao)

1181、桂林自由行(三):伏波晚棹(zhao)


    千人锅以前都是放在叠彩山下定粤寺里的,原是定粤寺僧众用的锅。抗日战争时期,定粤寺被日军飞机炸毁,大铁钟和千人锅才移至这里安放。这口锅很大,口径5尺,深2尺,据说能够煮三担大米,供1000人食用,故得名"千人锅"。它铸于清康熙五年(1663),也是在广东佛山铸造的。
1181、桂林自由行(三):伏波晚棹(zhao)

1181、桂林自由行(三):伏波晚棹(zhao)

1181、桂林自由行(三):伏波晚棹(zhao)

1181、桂林自由行(三):伏波晚棹(zhao)



    钟亭位于伏波山南麓,还珠洞南口西侧,为单层翘檐攒尖顶4角方亭。因亭中存放古钟而得名。钟亭方正古朴,与文物协调和谐。古铁钟高2.5米,径1.7米,重2524公斤,铸造于清康熙八年(1669),用以宣扬孔有德封藩建旗之功。钟顶部有《多心经》一卷。四周各栏用“皇图巩固”、“帝道遐昌”、“佛日增辉”、“法轮常转”作铭文的引首。钟体为“本旗功德主金名”,实则是当年军事头目的名录,以宗教掩盖政治目的。这口钟,过去作为寺门的法器,成了历史发展的见证。
1181、桂林自由行(三):伏波晚棹(zhao)


1181、桂林自由行(三):伏波晚棹(zhao)



    还珠洞位于伏波山的山腹,古时只有临江的一面有洞口,要坐船方能进入,后来人们在西面和南面开了两个口,这才可以从陆地步行入洞。还珠洞是伏波山的精华所在,洞中有珊瑚岩、千佛岩、试剑石,以及唐代的佛像400余尊,唐朝以来的石刻100多件,尤以米芾自画像、范成大的《鹿鸣燕诗》等更为珍贵。
1181、桂林自由行(三):伏波晚棹(zhao)



    洞中最显弥足珍贵的遗迹,当属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的米芾刻于石壁上的自画像,像高1.2米,神态自若,风度潇洒。值得一提的是,米芾还是最早画桂林山水的人,他于1074年来桂林,作画《阳朔山图》。
1181、桂林自由行(三):伏波晚棹(zhao)



    千佛岩在伏波山腹,与还珠洞相连。3层:上层南北长6米,东西宽7.4米,高12米,面积44平方米。中层距上层2.3米,宽与上层同。下层高2米,长20米,宽1.5米,面积50米。3层总面积约133平方米,可拾级盘旋而上。顶层刻有佛像36239尊,“千佛”极言其多,这里的造像,多为晚唐作品,面目清癯,体态温和,服饰简朴,刻工精细,有的还镌有“造像记”;“桂管监军使赐绯鱼袋宋伯康,大中六年九月二十六日镌”,距仿1140余年,是宝贵的佛教艺术杰作,有很高的鉴赏和研究价值。可惜我们游览还珠洞时千佛岩大门紧闭,不得而入。
1181、桂林自由行(三):伏波晚棹(zhao)

1181、桂林自由行(三):伏波晚棹(zhao)



    试剑石位于还珠洞中临江的东口,传说伏波将军马援南征时与作乱犯境者在还珠洞中谈判,谈至僵局,马将军拔剑而起,剑光一闪,竟将巨大的石柱贴地削去寸余,对方为之色变,立刻答应退兵。“退多远?”“退一箭之地!”马援斬钉截铁地回答。对方自以为得计,二话没说便表示同意,并亲笔在箭杆上写下“箭落为界”的字样,伏波将军登上伏波山,只见他弓如满月,箭似流星,一箭射穿了三座山,直飞到作乱犯境者出发的地界才落下,对方见将军如此神勇,只好悻悻地退回了他们的老巢。其实,那条所谓的剑痕缝隙原来是石灰岩的岩层,水流沿着这个层面的裂隙冲刷溶蚀出一条缝隙,整个试剑石只是一根溶蚀残柱,如今它已无水的溶蚀作用,无法分解碳酸盐而产生新的沉淀,失去了继续生长的条件和环境,所以它将永远都是一块离地悬空的奇石。
1181、桂林自由行(三):伏波晚棹(zhao)

1181、桂林自由行(三):伏波晚棹(zhao)


1181、桂林自由行(三):伏波晚棹(zhao)


1181、桂林自由行(三):伏波晚棹(zhao)

1181、桂林自由行(三):伏波晚棹(zhao)

1181、桂林自由行(三):伏波晚棹(zhao)



    正夏堂:据文献推断,正夏堂为宋范成大建,堂址疑在伏波山西麓。伏波山还珠洞临水处,有睢阳杜易书、吴郡范成大立的“正夏堂”三个隶书大字的摩崖石刻,是宋刻精品之一。杜易与范交好,精书艺。范成大《鹿鸣宴诗》跋有“种桂正夏,进德二堂”句。范建正夏堂,杜书匾额其上,围刻洞壁以水,足见其珍。今堂废碑存,佐考古建筑之证。
1181、桂林自由行(三):伏波晚棹(zhao)

1181、桂林自由行(三):伏波晚棹(zhao)

1181、桂林自由行(三):伏波晚棹(zhao)


1181、桂林自由行(三):伏波晚棹(zhao)



还珠洞边的漓江中不少人在游泳,当日水温较低,泳者勇气可嘉。
1181、桂林自由行(三):伏波晚棹(zhao)

1181、桂林自由行(三):伏波晚棹(zhao)

1181、桂林自由行(三):伏波晚棹(zhao)

1181、桂林自由行(三):伏波晚棹(zhao)

1181、桂林自由行(三):伏波晚棹(zhao)

1181、桂林自由行(三):伏波晚棹(zhao)

1181、桂林自由行(三):伏波晚棹(zhao)

1181、桂林自由行(三):伏波晚棹(zhao)

1181、桂林自由行(三):伏波晚棹(zhao)

1181、桂林自由行(三):伏波晚棹(zhao)

1181、桂林自由行(三):伏波晚棹(zhao)

1181、桂林自由行(三):伏波晚棹(zhao)

1181、桂林自由行(三):伏波晚棹(zhao)



1181、桂林自由行(三):伏波晚棹(zhao)

1181、桂林自由行(三):伏波晚棹(zhao)

1181、桂林自由行(三):伏波晚棹(zhao)



    癸水亭在伏波山北临水之处。金《广西通志》载:“宋范成大以古记'癸水绕东城,永不见刀兵',因作亭水上。”范成大职兼数十州,重任而与人民同心,建亭、赋诗,《癸水亭落成诗》有“愿挽江流接河汉,为君直北洗檐枪”句。癸水就是漓江。檐枪是彗星的别名,指战乱,亭早废了,但象征“和平与发展”的癸水亭以及诗人善良、崇高的品德,则长驻游人心中。
1181、桂林自由行(三):伏波晚棹(zhao)


1181、桂林自由行(三):伏波晚棹(zhao)

1181、桂林自由行(三):伏波晚棹(zhao)

1181、桂林自由行(三):伏波晚棹(zhao)

1181、桂林自由行(三):伏波晚棹(zhao)



山顶远眺
1181、桂林自由行(三):伏波晚棹(zhao)

1181、桂林自由行(三):伏波晚棹(zhao)

1181、桂林自由行(三):伏波晚棹(zhao)

1181、桂林自由行(三):伏波晚棹(zhao)

1181、桂林自由行(三):伏波晚棹(zhao)

1181、桂林自由行(三):伏波晚棹(zhao)

1181、桂林自由行(三):伏波晚棹(zhao)

1181、桂林自由行(三):伏波晚棹(zhao)

1181、桂林自由行(三):伏波晚棹(zhao)

成人门票      30
游览时间:1小时-1.5小时
             谢谢欣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