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http://blog.sina.com.cn/u/1897593134
首页
博文目录
关于我
个人资料
微博
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博客等级:
博客积分:
博客访问:
关注人气:
获赠金笔:
0支
赠出金笔:
0支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1155、古越绍兴游(六):安昌古镇之绍兴师爷馆
(2015-10-09 16:42:53)
分类:
履痕仙踪
师爷馆依托娄心田师爷的故居,展示“绍兴师爷”这个中国封建社会晚期历史上特殊的社会群体、特殊的政治文化现象及其在安昌的深厚根基。介绍师爷的种类、工作、生活、学幕概要与著名师爷的简历,师爷的典故,师爷的职业道德。展品有师爷的工具书、作品、手稿,多为当世绝品。
娄心田的宅院临河而建,是座典型的绍式黑漆台门。门斗简朴,庭院幽深,前后分四进,高院墙,缕花窗。前厅名“斯干堂”,堂前站着
2
米高的绍兴师爷青铜像一尊,他头戴瓜皮帽,身穿长衫马褂,手握折扇,一副昂头赶路的样子,意在“师爷”为衣食而奔走。
师爷是明清时期,主官私聘的智囊、助手,按照幕僚惯例,称作幕友、幕宾。幕友虽非官吏,但因其参与机要,代写奏疏,处理案卷,掌握钱谷,联络官员而身份特殊,主官对之敬若上宾,称为“老夫子”、“西宾”。府内衙役、家中仆人称主官为“老爷”,敬称幕宾为“师老爷”,简称“师爷”。师爷的出现于明中晚期,历清一代,讫于民国初年。做师爷者,以绍兴人居多,清《清稗类钞》记载,绍兴师爷上至督抚,下至州县,凡官府皆有此席,故有“无绍不成衙”之说。
绍兴多出师爷与其独特的人文和区域环境有关。一是绍兴素为文化之邦,文人荟萃而仕进有限,地狭人稠,在乡谋生农艰商轻,读书无成者,学幕为其一大出路。二是绍兴人处世精明,治世审慎,功于心计,善于辞令。三是做师爷的专业手艺近于家传,外出做官者为幕者尔引吾荐,遂使绍兴师爷的队伍蔚为大观,有的一家十几个人从事师爷职业。
绍兴师爷活跃于明清政治舞台
400
年,其主流秉承“仁厚忠恕”,“尽心尽言”“勤事慎事”的准则,寓修身于佐治,兼谋生与济民,对当时的政治生态和社会生活产生过重大影响。
在绍兴师爷中,除了刑名师爷外,还有帮助官员处理财政赋税事务的钱谷师爷:有负责起草官府公文和官场应酬信承的书启师爷;还有负责稽察与考征赋税的征比师爷。专司内衙银钱出入的帐房师爷和处理分发各类公文、筹办各种应酬的挂号师爷等等。按清代规定,做师爷须回避本府,一般都到外省、外府入幕,许多师爷只能离妻别子,在外当差。当时要当一名师爷也确实不易,千人学幕,成者不过百人,入幕者只几十而已。
做刑名、钱谷师爷年薪在千两左右,而其他师爷不过百两内外,馆内师爷陈设简朴的单人床,藤篮、棕箱等,足见师爷幕馆生活的清贫。师爷馆内,还展出有安昌馆
10
位著名绍兴师爷的画像、传记及有关实物。如《洗冤录》、《大清律例》、《六部轩尺牍》等明清断案的法律条文;还有师爷们遗留的蝇头小楷等手稿原件,分“告渝吏民”、“执掌钱谷”、“司理刑名”、“案牍公务”、“官场交际”、“入仕之梦”等方方面面,足见绍兴师爷勤政佐治的真功夫。
谢谢欣赏!
分享:
喜欢
0
赠金笔
阅读
┊
收藏
┊
喜欢
▼
┊
打印
┊
举报/Report
加载中,请稍候......
前一篇:
1154、古越绍兴游(五):安昌古镇之石雕馆
后一篇:
1156、古越绍兴游(七):安昌古镇之宣卷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