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078、千年古刹白马寺(上)

(2015-04-24 08:53:56)
标签:

军事

分类: 履痕仙踪

    白马寺,位于河南省洛阳老城以东12公里处,始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68年),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寺院,白马寺建立之后,中国“僧院”便泛称为“寺”,白马寺也因此被认为是中国佛教的发源地,有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之称。

    这是白马寺正门却不开,要从西侧绕行。因为对面就是“洛阳神州牡丹园”,游客云集,关闭正门可能是为了减轻交通压力和出于旅客的安全。

http://s14/mw690/0024q6ESgy6RJTujwFnad&690

 

 

 

游客从这里进入
http://s4/mw690/0024q6ESgy6RJTumNZpb3&690

 

这是游客入口处外的牌坊

http://s7/mw690/0024q6ESgy6RJUuwGaOe6&690


    白马寺占地面积约为200亩,寺内保存了大量元代夹纻干漆造像如三世佛、二天将、十八罗汉等,弥足珍贵,是我国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门票为50元,70岁以上老年人免票。
http://s9/mw690/0024q6ESgy6RJTuwzW058&690

 

 

    现存白马寺坐北朝南,是一座长方形的院落,占地约4万平方米,有大小建筑百余间,为中轴对称格局,布局规整,主次分明。寺内主要建筑都分布在中轴线上,自南向北依次是山门、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和清凉台,两侧还有钟鼓楼、门堂、云水堂、客堂、斋堂、祖堂、禅堂、方丈院等附属建筑。
http://s12/mw690/0024q6ESgy6RJTuACnNfb&690

 

 

    寺大门之外,广场南有近年新建石牌坊、放生池、石拱桥,其左右两侧为绿地。左右相对有两匹石马,大小和真马相当,形象温和驯良,这是两匹宋代的石雕马,是优秀的石刻艺术品,相传为汉代的驮经之马,实为北宋太师太保魏咸信墓前的石像,于1935年迁移至此
http://s9/mw690/0024q6ESgy6RJTuEcPu28&690

 

 

    白马寺的山门为明代所重建,为一并排三座拱门,代表三解脱门,佛教称之为涅槃门。部分门洞券面上刻有工匠姓名,皆为东汉遗物。

    山门是牌楼式的三洞弧券门,单檐歇山顶,正面镶嵌“白马寺”匾,由中国佛教协会原会长赵朴初先生题写。
http://s14/mw690/0024q6ESgy6RJTuLlutfd&690

http://s12/mw690/0024q6ESgy6RJTvcFMTeb&690

 


 

    山门内的东西两侧有“摄摩腾”和“竺法兰”的圆冢墓,全名分别是“汉启道圆通摩腾大师墓”和“汉开教总持竺法兰大师墓”,墓碑立于明崇祯七年(1634年),墓周还有钟鼓二楼等。山门内是白马寺的主体建筑,自南向北,地势渐次升高。
http://s14/mw690/0024q6ESgy6RJTvvNIV7d&690

 

 

    白马寺现有五重大殿和四个大院以及东西厢房。

    五重大殿由南向北依次为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和毗卢殿。每座大殿都有造像,多为元、明、清时期的作品。

    这是天王殿,殿前烟雾缭绕,香客云集,善男信女,焚香膜拜。

http://s8/mw690/0024q6ESgy6RJTvlZCT87&690

 

 

 

    天王殿是白马寺内的第一重大殿。歇山顶,正脊中央饰圆形“佛光”,两旁雕龙塑莲,两端饰鸱尾,脊正面有“风调雨顺”四字。脊背面有“国泰民安”四字。此殿是元代的建筑物,经明、清两代重修。

    殿内两侧供奉着四大天王像,故名天王殿。四大天王又称“四大金刚”,分别为: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四大天王造像以各自所持法器不同,分别表示风、调、雨、顺,皆体躯魁梧、威风凛凛,是清代的泥塑作品。
http://s9/mw690/0024q6ESgy6RJTvDhUI98&690

 

 

天王殿中间供奉的是一尊满面笑容、赤脚打坐、右手持念珠、左手握布袋的弥勒佛,又称“欢喜佛”。据说大肚弥勒佛的形象原非如此,只是在隋唐后,即五代时,浙江奉化有一位名叫契此的僧人,经常身背一条布袋,四处行乞,随地卧寝,出语不定,形如疯癫,被称作“布袋和尚”。他所提的布袋,真乃宝袋,一切所需,应有尽有。圆寂时他留下了四句偈曰:“弥勒真弥勒,化身千百亿;时时示世人,世人自不知。”故此后世人皆以为他即是弥勒佛的化身,并供奉在佛寺的第一重殿中,使人们看到这一乐哈哈的佛像后,有一种解脱自在、法乐无比的感觉。

弥勒佛龛,乃一贴金雕龙木龛,龛顶和四周共雕有五十多条不同姿态的“龙”。雕工精细,活灵活现,乃清代的上乘木雕艺术品。

在弥勒佛背后的站像,乃韦驮菩萨,他是南方增长天王的八神将之一,居四天王三十二神将之首,他左手持降魔杵,右手擎须弥山,担任护持道场,而不许邪魔侵扰的任务。
http://s11/mw690/0024q6ESgy6RJTvKKnwca&690

 

天王殿后院
http://s1/mw690/0024q6ESgy6RJTvTnC8b0&690

 

 

    大佛殿是寺院的主殿,乃明代建筑。建在1米高的台基之上,面阔五间,进深四间,单檐歇山顶。后壁和两侧山墙以楔型汉代砖石叠砌,形制比较罕见。在殿脊的前后部各有四个大字,分别是“佛光普照”和“法轮常转”。殿的中央供奉有释迦牟尼佛、阿难、迦叶二罗汉、文殊和普贤菩萨像,殿后有观世音菩萨像。殿东南角悬挂明代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铸造的大钟一口,重2500公斤,上刻铭文“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以前洛阳城内也有一口大钟,两钟会产生共鸣,民间有“东边撞钟西边响,西边撞钟东边鸣”的俗语,洛阳八景之一的“马寺钟声”就是此处。现在每年元旦的时候,这里一般都会举办传统的撞钟活动。
http://s11/mw690/0024q6ESgy6RJTw55Vwba&690

http://s15/mw690/0024q6ESgy6RJTwbmjQae&690

 

 

卧佛殿
http://s1/mw690/0024q6ESgy6RJTugt5C10&690

 

得大自在
http://s11/mw690/0024q6ESgy6RJTGEYjgda&690

http://s3/mw690/0024q6ESgy6RJTGIpSaa2&690

 

 

    大佛殿之后,是一座悬山式建筑“大雄殿”。它长22.8米,宽14.2米。殿前有一月台,是寺院内最大的殿宇。殿内贴金雕花的大佛龛内塑的是三世佛:中为婆娑世界的释迦牟尼佛,左为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佛,右为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三尊佛像前,站着韦驮、韦力两位护法天将的塑像,执持法器。两侧排列十八尊神态各异、眉目俊朗的罗汉塑像。这十八罗汉都是用漆、麻、丝、绸在泥胎上层层裱裹,然后揭出泥胎, 制成塑像,这种“脱胎漆”工艺叫夹苎干漆工艺,在国内是独一无二的,乃寺中塑像之精品,每座佛都是空心的,一只手即可托起。背后殿壁上还排列整齐地刻镂着五千余尊微型佛像。
http://s6/mw690/0024q6ESgy6RJTGM2Kp45&690

http://s4/mw690/0024q6ESgy6RJTGQ15V53&690

 

 

大雄殿后花园,牡丹正盛开。
http://s16/mw690/0024q6ESgy6RJTHrjJB0f&690

 

http://s8/mw690/0024q6ESgy6RJTGTIF167&690

 

 

    大雄殿后有接引殿,为一般寺院所罕见。长 14,进深10.7。为双层殿基,是寺内最小建筑。http://s10/mw690/0024q6ESgy6RJTH27od79&690

 

 

    殿内供西方三圣,中为阿弥陀佛立像,左边为持净瓶的观世音菩萨,右边握摩尼宝珠的是大势至菩萨,均为清代泥塑。
http://s9/mw690/0024q6ESgy6RJTH91Pyc8&690

http://s16/mw690/0024q6ESgy6RJTHhJVBaf&690


    毗卢阁是白马寺内最后一座佛殿,坐落于清凉台上,系一组庭院式建筑。清凉台原是明帝少时读书乘凉之处,后为摄摩腾、竺法兰译经之所。在寺中位置最高,长43米,宽33米,高5米。正面大殿毗卢殿为重檐歇山楼阁式建筑,长15.8米,宽10.6米,初建于唐,元、明、清历代都曾重修。阁内正中有一座砖台座,设一木龛,龛内供奉一尊毗卢遮那佛像,左立文殊,右立普贤,这一佛两菩萨,在佛教中合称“华严三圣”。毗卢阁外两侧有两座配殿,即摄摩腾与竺法兰配殿,分置二高僧泥塑像,以示纪念。今山门东西两侧尚有二僧之墓。白马寺东南有一座齐云塔,为方形密檐式砖塔。塔边长7.8米,通高35米,13层。每层南边开一拱门,可以登临眺望。
http://s16/mw690/0024q6ESgy6RJTHzHYjbf&690

http://s7/mw690/0024q6ESgy6RJTHKGGi06&690

 

千年古柏树
http://s5/mw690/0024q6ESgy6RJTHR5wEe4&690


http://s8/mw690/0024q6ESgy6RJTI7yMna7&690

 

 

    白马寺内目前有历代碑刻40余方,其中最著名的是“赵碑”和“断文碑”,分别位于山门内的东西两侧。赵碑是元代至顺四年(1333年)由赵孟頫书写的《洛京白马祖庭记》碑,碑文字体潇洒,丰神秀骨,是书法艺术的珍品。断文碑为一通高1.7米、宽1.4米的半截残碑,名《重修西京白马寺记》碑,该碑的碑文并非由上到下一长行通写到底,而是用短行分成五组写出,故称“断文碑”。此外还有北宋《摩腾入汉灵异记》、金代《释源白马寺舍利塔灵异记》、明代《重修古刹白马禅寺记》、清代《白马寺六景》等碑刻也颇为著名。

http://s8/mw690/0024q6ESgy6RJTHXrEzf7&690


http://s11/mw690/0024q6ESgy6RJTIeSHo8a&690

http://s3/mw690/0024q6ESgy6RJTIoLiG22&690

http://s4/mw690/0024q6ESgy6RJTIvqU3a3&690

http://s3/mw690/0024q6ESgy6RJTIETd062&690

http://s2/mw690/0024q6ESgy6RJTGBw9r21&690

http://s3/mw690/0024q6ESgy6RJTIPNWG02&690

http://s3/mw690/0024q6ESgy6RJTLQnWWd2&690

 

白马寺释源陈展馆
http://s8/mw690/0024q6ESgy6RJTLTOIf97&690

 

释源陈展馆内展品
http://s8/mw690/0024q6ESgy6RJTM1tH1b7&690

http://s13/mw690/0024q6ESgy6RJTM4xm49c&690

http://s11/mw690/0024q6ESgy6RJTM8WMy4a&690

http://s2/mw690/0024q6ESgy6RJTMdP9La1&690

http://s15/mw690/0024q6ESgy6RJTMiOiWae&690

http://s5/mw690/0024q6ESgy6RJTMmZHSc4&690

http://s2/mw690/0024q6ESgy6RJTMs8AV11&690

http://s9/mw690/0024q6ESgy6RJTMwPFKc8&690

http://s1/mw690/0024q6ESgy6RJTMGxpe30&690

 

    这是白马寺北部西侧面,从这里进入泰国佛殿区、缅甸佛殿区和印度佛殿区。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成立后,国外友人出资在白马寺兴建了一些具有外国风格的佛殿,包括1992年修建的“泰国风格佛殿”和2010年竣工的“印度风格佛殿”。除此之外,斯里兰卡、尼泊尔、日本、韩国、缅甸等国家风格的佛殿也将陆续在白马寺修建。
http://s13/mw690/0024q6ESgy6RJTMLpyA2c&690

                                谢谢欣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