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887、登辉堂

(2014-06-15 20:58:49)
标签:

文化

分类: 履痕仙踪

    复旦公学位于华山路1626号,前身为李鸿章祠堂,1912年起成为复旦公学校址。现为复旦中学。887、登辉堂

 

887、登辉堂

887、登辉堂

887、登辉堂


    
    登辉堂位于原复旦公学内。登辉堂建筑为飞檐斗拱的典型中式建筑,建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前身为李鸿章祠堂。后为纪念复旦公学第三任校长李登辉(1873--1947),更名为“登辉堂”。现在为复旦中学校史陈列室。

887、登辉堂

 

 

 

    登辉堂坐落于校园西侧,始建于1904年(清光绪三十年),原是李鸿章祠堂(李公祠)的享堂。园林式的祠堂,布局严谨,建筑精致。园内建有大殿“丞相祠堂”(即享堂)。清帝逊位后,祠堂由民国政府拨给复旦公学为校舍。1930年冬,国民党政府行政院和教育部定李公祠为复旦永久性校址。校长李登辉博士(不是台湾的那个李登辉,同名同姓而已)为复旦鞠躬尽瘁,树起了“团结、服务、牺牲”的复旦精神之丰碑。为彰显李登辉老校长对复旦的卓越贡献,193510月,正式将“丞相祠堂”命名为“登辉堂”,复旦创始人马相伯老人亲与登辉堂揭幕典礼。从此“登辉堂”收藏和见证了复旦的历史,成了独特的复旦文化之载体。

887、登辉堂


887、登辉堂

887、登辉堂

 

    887、登辉堂

887、登辉堂

887、登辉堂

887、登辉堂

887、登辉堂

887、登辉堂

887、登辉堂

887、登辉堂

887、登辉堂

887、登辉堂


887、登辉堂

887、登辉堂

 

      近思苑:登辉堂侧面有中式庭院,取名“近思”,意为复旦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楹柱上刻有对联“读书不忘爱国,爱国不忘读书”。

887、登辉堂
887、登辉堂

887、登辉堂

887、登辉堂

887、登辉堂

近思苑后侧有李鸿章塑像
887、登辉堂


887、登辉堂

887、登辉堂

887、登辉堂

887、登辉堂

887、登辉堂

887、登辉堂

887、登辉堂

887、登辉堂

887、登辉堂

887、登辉堂

887、登辉堂

 

887、登辉堂

887、登辉堂


887、登辉堂

887、登辉堂

 

后记:

614是今年的文化遗产日。我的首个目标是位于徐家汇复旦中学内的“登辉堂”,因为我去年曾经来过却未能如愿。早上8:30我赶到学校正门门口,已有好几个人等候在那里。可是令人扫兴的是,门卫告知我们说没有接到上级通知,所以不开放。我们理解门卫的职责,不能擅自开放的,大家都悻悻然离去。门卫好心地提醒说,登辉堂在华山路1580号复旦中学北门内,那里有个球场,如果有学生进去打球,就与门卫通融一下。我去北门看了一下,没有学生进去打球,小门却开着。我不管三七二十一径直闯了进去,没有受到任何阻拦,也没敢看一眼门卫室。就这样顺利地参观了登辉堂并拍了照片。登辉堂门关着,隔着玻璃看一下室内,也没有什么可看的。等我拍完照片出来时,我看了一下门房,里面一个门卫正低头看报,连我出去也不知道。怪不得我进去时他也没有看见我。谢谢啦,门卫大哥!

    那天我遇见了也来参观的一位小青年,交谈甚欢,我留了我的博客给他。如果他没能成功参观登辉堂,看了我的这篇博文,是否有所启发呢。许多别人进不去的地方,比如东湖宾馆等,我都能想法进去,可见我的随机应变的能力还算可以吧!接下来的“丁香花园”之旅也证实了这点。自己表扬一下自己。

谢谢欣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