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6、姑苏行(三):西园戒幢寺

标签:
杂谈 |
分类: 履痕仙踪 |
西园戒幢寺创建于元至元年间(1264-1294年)。本名归源寺。明嘉靖年间已经衰落,成为太仆徐氏的私宅;名西园。后徐氏舍园为寺,称复古归元寺。崇祯八年(1635年),茂林律师来此住持,改奉律宗,名戒幢寺。清咸丰十年(1860年)毁于战乱。光绪初年(1875年),由广慧和尚筹资建参,并改名为西园戒幢寺,简称西园寺。
西园寺内的主要殿堂有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罗汉殿、藏经殿、禅堂和西花园放生池等。殿宇黄墙、红门,灰瓦覆顶,雄伟壮观。寺内松柏参天,露台宝鼎矗立,与小巧玲珑、具有苏州园林特色的寒山寺各有千秋,而西园戒幢寺以雄伟取胜。
走过钟鼓楼,就到了黄墙黛瓦、气势恢宏的天王殿。它座北朝南,顶势平坦,飞檐翘角。天王殿的位置相当于寺院的前卫,起着保护寺院的作用。
走进天王殿,迎面一尊弥勒菩萨,坦露全胸,大腹便便,和颜悦色,笑口常开。正如一幅形容弥勒菩萨的对联所说:“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天王殿的东西两侧四尊高大的塑像,就是佛教中最有名的四大护法天王,他们分别是怀抱琵琶的东方持国天王,手执宝剑的南方增长天王,臂缠灵蛇的西方广目天王,手擎雨伞的北方多闻天王。他们在各自的方位上保护佛法、利益众生。民间通俗地称四大天王为“风调雨顺”。
穿过香花桥,迎面而来的就是大雄宝殿。大雄宝殿是寺院的中心建筑,兴建于光绪末年。梁枋均施苏式彩绘,典雅富丽,绚丽夺目。檐枋悬有“西乾应迹”匾额。西乾是指佛教的发源地古印度,因地处中国的西方而得名。相应地,中国则被称为东土。应迹是应化垂迹,也就是佛、菩萨应众生的机缘而示现种种形象济度众生。大雄宝殿是一个寺院最为重要的建筑之一,是寺院僧众做早晚功课和举行各种法会的场所。
一进正门,迎面是三尊高大的佛像,释迦牟尼佛居中,东面是药师佛,西面是阿弥陀佛。居中的释迦牟尼佛是娑婆世界佛教的教主,释迦牟尼佛成道前叫悉达多乔达摩,他诞生于2500多年前的印度,是印度迦毗罗卫国的王子,他为了彻底解脱自己和众生的生、老、病、死等种种痛苦,29岁时毅然离开了王宫,出家修行,终于在他35岁那年的一个拂晓,在菩提树下,大彻大悟,证得了宇宙人生的真理。然后,用自己的毕生精力弘扬佛法、普度众生。释迦牟尼佛两侧站立着他的两大弟子,年轻的是多闻第一的阿难尊者,右侧年老一些的是迦叶尊者,以其刻苦修行而著称。阿难是释迦牟尼佛的堂弟,他一直跟随在佛的身边,他的记忆力非常好,在迦叶尊者主持召开的第一次佛教经典结集中,最早的佛经就是由阿难尊者背诵出来的。
大殿后壁东面供有文殊菩萨,西面供有普贤菩萨。文殊菩萨以其“大智”而著称。他是过去七佛之师,现在为众菩萨之首。他是智慧的化身,协同释迦牟尼佛宣讲佛法。
西园寺以园名为寺名,是因为有一个美丽的西花园,在这里您可以看到典型江南园林的优美景致。这里有碧水清流、古木芳草;有鸟语花香,竹青柳瘦;更有假山玩石、亭台楼阁。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西花园,尽情享受园中美景吧。
在观音殿的正对面,是享誉中外的五百罗汉堂。我国从北宋以来有罗汉堂之设,一方面为僧人树立楷模,另一方面向世人展示:人人都有佛性,罗汉就是从实实在在的僧人修炼而成的。罗汉又称阿罗汉,是指一个人用功修行,断尽一切烦恼,所证得的果报,是从生死轮回中获得解脱和自由的圣人。西园寺罗汉堂创建于明代末叶,清咸丰十年(1860)毁于兵火,现存第一进石拱门的圆框,雕刻精美,为明代遗物,其余建筑为同治、光绪年间陆续重建的。
罗汉堂屋宇深广,共三进四十八间,呈田字形。以佛教四大名山塑座为中心,泥塑金身罗汉五百尊,分单双号相对排列。五百罗汉造像姿态各异,栩栩如生,喜怒哀乐,无一不备;衣褶条文,清晰分明,无一雷同,是江苏省现存艺术性较高而唯一保存完整的清塑五百罗汉。
罗汉堂内还有一景便是中心两侧的济公与疯僧,他们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济公是南宋著名高僧道济禅师,擅长诗文,潇洒自然,不畏强暴,乐于助人。济公塑像极富漫画色彩,歪戴僧帽,肩披破僧衣,手持破葵扇。更为独特的是,随不同角度观看,济公脸上的表情也不一样:从左侧望去,突出其眉梢的几条皱纹,使之笑容可掬;从右侧望去,歪嘴的皱纹很深,呈现愁眉苦脸之相;正面相看,则是一副似笑非笑、似哭非哭的尴尬面孔。简单地说就是“右面笑,左边恼,正面好气又好笑”。济公的眼睛塑得更神,不管你在哪一个角度看,好像他都在盯着你不放。需要说明是,小说和影视中的济公形象,荒诞不经,滑稽可笑,并不是济公的本色。更不可因此对佛教产生误解。癫僧像取材于《说岳全传》中疯僧扫秦的故事。疯僧在杭州灵隐寺做烧饭和尚。岳飞遇害后,一日秦桧到寺烧香,疯僧当众揭发其罪行。他嬉笑怒骂,使得秦桧胆战心惊、狼狈不堪。疯僧身上那根腰带,塑得如同真的丝带束在腰间,那个结塑得好似用手一拉就能开的程度,逼真极了。据说这两尊塑像是塑造五百罗汉像的两个带班老师傅的比美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