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杂草3
贫脊荒凉的山野,总是长满了杂草荆棘,而争妍夺艳的园子里,其实,杂草荆棘并没有甚么发挥的空间。
私塾经验教导夫人最深的功课之一,是想要除杂草,就要尽力撒下好种。
虽然孩子对自己错误的评价,或是周遭人对孩子的评价就像杂草一样蛮横,但杂草的特质是长得快,长得莫名其妙,长得没有分寸,要铲要除,也并不困难。
问题是:管教孩子的过程中,爸妈到底要天天伤脑筋对付杂草,还是要努力用肯定和鼓励来占据孩子的心灵花圃?
*
女儿五岁的时候,发现美国人被赞美时会说谢谢,而华人却得说「哪里哪里」。
有一回,她在教会碰到一个叔叔,他一见面就用中文对她说:「妹妹,你好可爱!」
女儿马上回答:「哪里哪里!」
没想到这一答,弄得这位母语也是英文的年轻叔叔满脸通红,说:「头发,头发绑这样好可爱!」
女儿楞了一下,又赶紧说:「那里那里!」
那叔叔反应更紧张了,拼命抓头,盯着她看了半天,才支支吾吾地说:「其实---到处都是!」
成人口中的赞美和肯定,常常是许多形容词的拼凑。
「你好棒!」「好聪明!」「好懂事!」,「好可爱!」「好有才气!」,「好听话!」甚至在教会里,连「好爱神」都成了标准赞美。
这些形容词,就像成绩单上的ABCD(或是甲乙丙丁),除了是代表分数高低的符号,没有实质内容,对孩子而言,只是另一种抽象的评分,听多了,对他们的自我价值观并没有太多意义和造就。
一对兄弟,被父母送去学心算,一开始,当妈妈去接他的时候,常常听到哥哥打小报告,说弟弟上课时很不乖。
几番处罚无效后,妈妈告诉弟弟:「以后你每天下课时,我会去问老师,如果老师说你上课时很乖,我就带你去买一个小奖品。」
从此以后,这个小男生很在乎他乖不乖,效果,似乎不错,老师也挺开心。
有天,当下课妈妈去接他时,老师特别告诉妈妈,弟弟今天把课堂做业都完成了,又把桌子收拾的很干净,对老师也很有礼貌,妈妈听了很欣慰。
可是回家路上,小男生在车里很安静,看来心情不太好。
「怎么了?」妈妈好奇地问。
「我今天很努力!」小男生丧气地说。
「很好啊!」妈妈答。
「可是老师没有说我很乖,所以没有奖品对不对?」眼泪从小男生脸上滑下来。
赞美孩子,需要让孩子清楚知道他们为何被赞美。
说:「你很好!」这个『好』是打分数,告诉孩子:「你肯把便当分一半给忘了带午餐的小珍,这份爱心非常宝贵!」这才是有内容的赞美,会让她明白自己好在哪里。
说:「你画得很棒!」,这个『棒』是抽象的符号,不如告诉孩子:「我喜欢你用的色彩,我没想过这两个颜色放在一起会这么好看!」
说:「你这学期成绩很优秀!」这个『优秀』,仍然是个给不了孩子真正成就感的形容词,不如告诉孩子:「我看见你的数学成绩特别高,告诉我,你喜欢数学吗?这个科目对你来说很有趣吗?为甚么?」
说:「你今天特别漂亮」,这个『漂亮』,给孩子杂志封面模特儿的虚恍感受,或许因此,很多人主张不要夸奖孩子的外表。
其实夫人认为美学是教育的一环,懂得照顾外在,和懂得打理内在一样重要。 所以,不妨告诉孩子:「你今天头发这样梳看起来特别活泼,这种颜色的上衣让你的皮肤看起来更明亮!」
生活在海外,夫人常碰到许多华人父母问:「像美国人这样一天到晚夸孩子,会不会把孩子弄得很骄傲,无法接受自己一些需要改进的真相!」
有可能,如果我们的赞美和肯定充满了形容词。
夫人的确听说一些孩子,在家里老是被夸好,夸棒,夸漂亮可爱,或是天才,等到上学以后,被同学具体指出那里不好,不棒,不漂亮时,外在,就以暴怒相对,内在,就自卑自怜。
反过来说,有些孩子从小就从父母口中接受具体的肯定,即使他们到了学校,成绩不好,或是没有出色的才能,他们也不容易被「比下去」。
「我知道我的英文只拿到C,但是我昨天烤出了一个非常好吃的蛋糕,甜度和柔软度都刚刚好!爸爸妈妈都吃得津津有味!」听到一个国中女生如此说,夫人想站起来为她的父母亲喝采!
赞美和纠正一样,都可能给孩子正面或负面的影响。
是的,如果我们常常给予孩子有内容的肯定和赞美,就可以避免为他们造成一种自我膨胀的虚浮感,而活在一种错误的自我形象里。
具体的赞美,会让孩子不单单明相信自己有长处,而且知道长处在那里。
当一个孩子老是被称赞钢琴谈得很好时,只要他去参加一场比赛挫败,可能马上就会自己从心中抹去过去所受的肯定,甚至,会对再来的赞美产生怀疑。
而倘若这孩子能够很清楚地被赞美,例如:「你很会表达音乐情感」,或者「你的节拍特别精准」,那么,即使碰到挫折,他也会继续把握优势,努力改善短处。
夫人曾经听过青少年说:「我的爸妈高兴的时候就夸我几句,不高兴的时候就把我骂到一文不值。」
这话,真让人心痛。
赞美孩子和纠正孩子一样,都不该让情绪主导。选择有内容的具体赞美,可以让父母对孩子的肯定不披上情绪外衣。
有次夫人利用暑假带领一群青少年上一堂「建立七个好习惯」的课程,其中有个要求,是妈妈必须每个星期写出一些赞美孩子的言语,然后在课堂上,由别的孩子读出来。
结果,几个妈妈都说困难,每星期挤破头,也想不出该赞美甚么。
有的妈妈还无法避免的,一定要「先贬后褒」。例如:「你以前房间都很乱,这星期比较整齐了!」
也有妈妈说:「他这星期明明天天惹我生气,叫我怎么口是心非?」
另一方面,青少年们每个星期听到妈妈的赞美,反应也很耐人寻味。
「喔!他注意到啦!」
「这么普通的事也拿出来夸,是不是我没别的优点?」
「我不晓得我妈妈会在乎这个!」
「这真的是赞美吗?还是换个方式在提醒我?」
原来,对现代父母而言,赞美孩子的概念容易接受,但行出来,是这么坎坎坷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