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广东:增城白水寨游记

标签:
广东增城广州旅游游记传说 |
分类: 本地游记 |
一个周末的上午,我们驱车来到白水寨,亲身体验了名闻岭南的飞瀑奇观。正值隆冬时节,匆匆南下的一次超强寒流刚刚消退,凄风冷雨亦渐渐停歇。蓝天白云,艳阳高照,早晨的气温尽管是冷飕飕的夹带着刺骨寒气,但我们的心情却是甚为愉悦。
http://s13/middle/7115c475hac065b77600c&690
增城是个山清水秀的地方,风景名胜遍布城乡,从增城市区去往白水寨的公路就是增城风光的一处代表。黝黑的柏油公路沿增江而前行,两旁的路树之间不时看到几棵参天大树,有木棉、有苦楝,枝丫高擎云天,秀出林梢,成为这路上的一道独特景观。
经过派潭镇街区,远远看到对面一座高耸的山岭,壁立千刃,直插云天,山顶部位的瀑布印记,洁白耀眼,煞是醒目。我们知道,那一定就是白水寨了。
汽车在群山脚下的公路弯弯曲曲地行驶了一会,抵达景区的大门。竹木搭建的门楼,古朴而颇有气势。周末的白水寨,游人如织。人们利用周末的闲暇,不辞辛苦地从各地汇集到这里,或为赏览风光,或为强身健体,或是休闲度假,莫不各得其所。
http://s15/middle/7115c475hac065fece86e&690
白水寨建设了许多休闲游乐设施,最引入注目的当数登山天梯,总共有9999级,由山脚直达顶峰。一座威武的山门,上书“天南第一梯”几个大字,果然不同凡响。这里正在举行登山节活动,标语横幅挂满场地,彩旗飞扬,热闹非凡,洋溢着浓浓的节日的氛围。
我们没有登山,而是选择了搭乘中巴到山顶,再从山顶顺阶梯而步行下山。
从山下搭乘中巴,往南昆山方向行驶,顺着盘山公路向前山顶驶去。汽车穿行在崇山峻岭之间,一面是万丈深谷,一面是林荫蔽日,单车道的盘山公路景色秀美诱人。斑驳的阳光透过车窗,暖意洋洋的,如果不是沿途的绝美景色,未免使人昏昏欲睡。
海拔越来越高,景色也越来越美。汽车在弯弯的山道上行驶盘旋了将近四十分钟,到达了山顶的仙姑池,这里是白水寨瀑布的水流源头。
仙姑池的仙姑指的是八仙之一的何仙姑,池则是一座山顶水库,聚集附件山头树林之间的积水,筑坝围堵而成。曾经是一座水电站,现在则成为观光瀑布的一个调节水池,于是人们也赋予它更动听、更诗意的称呼——天池。
增城据说是何仙姑的故里,现在尚存何仙姑家庙,成为一方胜景。有关何仙姑的身世,有不同版本的传说,出自增城则是当地广为流传的一则故事。
相传何仙姑本名何秀姑,是增城小楼人,其父何泰以做豆腐为业。秀姑自小聪明伶俐,十四岁时幸遇云游到此的吕洞宾。吕洞宾给了她一些云母片,服下之后,竟能预知人间祸福,从此闻名乡里,并经常去惠州罗浮山里寻访仙踪,后来投自家门前的水井而登天成仙。得道成仙的何仙姑相传曾现身小楼西园寺的一棵荔枝树下,将绿色绸带挂于树上,这就是驰名天下的增城挂绿荔枝的由来。
何仙姑的仙气也感染了同属家乡山水的白水寨瀑布,因而得名白水仙瀑。确实,远远看过去,那形态极象一位翩翩少女,在山间悠然漫舞。
http://s12/middle/7115c475gac085f1ce74b&690
高山出平湖,碧绿的水面,寒冷的山风吹起阵阵涟漪,在冬日阳光映照下泛起片片金波,水岸的山峰倒映在水中,随波摇曳。
大坝的表面的草修剪的极平整,周边山上的树木也极茂盛,离离的草色让人们感觉到寒流之下,南国也有严冬。顺着坝上修砌的石阶,往山下行进。
这里是瀑布的源头,但距离白水寨天梯的顶部还有很长的一段距离,总共9999级的阶梯,这里不过是4千多级。我们决定从此顺天梯下山,赏览沿途风光。
http://s12/middle/7115c475gac07ebb9c33b&690
瀑布的水源来自水库,通过一根很粗的水管引出到大坝下的山溪。原来我们在山下看到的高山飞瀑,水流是人为调节的,知道了这一点,顿觉瀑布的自然情趣立减。也只能如此,如果不调节,枯水季节,游客就无缘看到瀑布的样子了。
石阶沿着溪流穿行。哗哗的流水声,人们欢快的笑语,交织在一起,响彻林间。
水流时而湍急,时而和缓,穿行于山石竹木之间。石阶铺砌的小路,两旁灌木丛生,浓荫蔽日。一些树木打上了标牌,对其身世特性作出简略的介绍,人们借此增加自然知识,寓科普教育于休闲旅行之中,值得推崇。
山势陡峭,而且路途很远,虽然是下坡路,也不免已是气喘吁吁。不久,前面传来欢呼声,原来走在前面的同事已经看到了瀑布的落水点。
奔腾而至的水流,自此陡然失去河床的支撑,顺着悬崖飞流直下。一座凉亭,立于万丈悬崖之上。伫立山峦,凭栏远眺,对面的山峰陡峭而高峻,对面的林木苍翠而莽然;登山的小径,如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山脚下的几处水塘,如碧绿翡翠,镶嵌于群山环绕的一片洼地之中。眼下的景色,令我们流连忘返。
http://s12/middle/7115c475g779a65bc868b&690
顺着石梯继续向山下行进,不时可以看见瀑布的雄姿。阳光映照下的高山飞瀑,飞珠溅玉,格外壮观,常常吸引我们驻足观赏。
经过一段艰苦的行程,来到瀑布的下面,这地方被命名为沐瀑台。果然是名副其实,倾洒而下的强大水流,形成了浓重的水雾,使人无法靠近。旁边的一个林木包围的平台,则成为人们和瀑布合影的最佳地点,人们纷纷抢位,留下和飞瀑最亲密接触的影像。
快到接近山脚下的路段,建了一条长长的亲水栈道,萦绕瀑布落地后所形成的溪流,人们可以和清澈的水流亲密接触。栈道据说是用海船木所搭建,不知海船木为何物,想必是极耐腐蚀的,海水尚且不怕,何况山间清泉。
http://s6/middle/7115c475gac07fd62a8c5&690
出了栈道,往山下行走一小段路,来到山脚下。从这里看瀑布,已是很远的距离。从山上下来,走了将近三个小时的行程。
这次白水寨之旅,没有登山,只是徒步。当然,从山顶走到山脚,数公里的路程,运动量也不容小蹙,行到半途,很多同事已是气喘吁吁,不由得佩服从山脚登山的人们。
人们说:山不在高,有仙则灵。近水楼台的白水寨,也粘上了家乡名人何仙姑的仙气,名气越来越大,游客也越来越多。有高人甚至于在瀑布的图案上看出了玄机,据说和八卦之象极为契合,是岭南不可多见的一处风水圣地,但愿能真的能给前来的人们带来福祉。
(2010年12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