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广东:合江楼上看惠州

(2011-08-10 20:07:07)
标签:

广东

惠州

苏东坡

合江楼

旅游

游记

历史

文化

分类: 本地游记

  现在的惠州城区,从前是循州府和归善县的衙门所在地,府城和县城隔河相望,中间一座浮桥连结两岸。碧水环绕,山色秀美,自古以来就是一道独特的风景。

 

  合江楼是府城城门上的一座楼台,从宋朝开始,成为官府接待上级要员的一处驿所。苏东坡到惠州后,曾经两度入住合江楼,并留下了情真意切的动人诗篇。合江楼因东坡和他的诗作而名闻于世,与广州的镇海楼、肇庆的阅江楼齐名,被冠以广东六大名楼的美誉。

 

http://s14/middle/7115c475haa25a979435d&690
                           (惠州合江楼)
 

    金秋时节的一个下午,赶在夕阳下山之前,我们来到了合江楼。

 

  合江楼位于东江和西枝江的交汇处。东江从北而来,在这里拐了一个湾,掉头流向西边的博罗,经东莞奔流入海。西枝江自东南来,萦绕归善县城故地,在合江楼的西面投进东江的怀抱。

 

  合江楼的周边,是惠州有名的水东街,古代惠州商业最繁盛之处,在民国时期更是骑楼林立,是一处极具特色的古老街区。楼下水东街的旧城改造如火如荼,高楼的四周显得有些凌乱。大乱之后,方有大治,社会如此,城建亦然。期待工程完成之后,由旧水东街脱胎而成的新街区能够传承古归善县城所留存的神韵,让惠州水东文化一脉相传。

 

  合江楼的底部是一座高大的楼台,直抵两江水岸。楼台周边是一圈汉白玉雕琢的围栏,一排整齐的小树围绕其间,为近水楼台增添了几许葱郁和生机。围栏入口处有一块一米见方的大理石碑刻,碑文是惠州文化名人黄海蛟先生所撰写,合江楼的胜状和历史沿革一一镌刻于上。

 

  顺着黑质花岗岩石块铺砌的台阶上到二楼平台,由此进入合江楼的主体。主楼入口处的一幅楹联格外醒目,是著名书法家沈鹏的手书,横额上“合江楼”三个字显得朴质飘逸、刚柔相济,不愧为大师风范。联语写得极好,“二水波光曾照文魁居此地,三州功业不忘学士惠斯民”。

 

http://s13/middle/7115c475haa25c36211bc&690
                                     (合江楼正门)

      

    苏东坡于北宋哲宗绍圣元年(公元1094年)十月二日抵达惠州。时任惠州太守的詹范,久慕东坡大名,给予破格的礼遇,将苏东坡一家安置在合江楼上暂住。那时的合江楼是在西枝江对岸的城墙之上。我们脚下的这片地方,只是江边一段陡斜的山坡。据东坡的文章记述,附近的江边,满是岩石和巨大的卵石,树木丛生,时常看到人们在悠闲地垂钓。

 

    合江楼不远处的东江岸边,据说有一块突兀的巨石,因苏东坡曾经于上垂钓而得名钓矶石。历经时代变迁,现在的东江江岸,已是一条笔直的滨江马路,当年的钓矶石,无从再觅踪迹。或许有哪位丹青高手,挥毫泼墨,一定可以将当年东坡垂钓的场景栩栩如生地再现,让我们看到东坡和太守在巨石之上置酒当歌的样子。

 

  进入楼内,迎面是一扇赭色的木质屏风,颜色亮丽的面板上刻写了苏轼描绘合江楼的那首著名诗篇《寓居合江楼》。不必再多费心思,暂且借东坡之笔墨,一起来领略从前合江楼的胜景吧,也借此感受一代文魁登高远望的情怀。东坡写道:“海山葱昽气佳哉,二江合处朱楼开。蓬莱方丈应不远,肯为苏子浮江来?江风初凉睡正美,楼上啼鸦呼我起。我今身世两相违,西流白日东流水。楼中老人日清新,天上岂有痴仙人。三山咫尺不归去,一杯付与罗浮春。”

 

http://s12/middle/7115c475haa25ce800f4b&690
                            (东江、西枝江二水合流处)

 

  楼内大厅悬挂了许多书写苏轼诗词的条幅,也有后人怀念苏轼的诗作,各流各派,不乏大家之作,满庭翰墨飘香。顺着曲折的楼梯逐楼而上,每一层楼的厅堂内都布置了许多的书画作品。无论画面还是色彩,极具岭南特色,或描绘荔枝嘉果,或描绘惠城风光,无不匠心独具。最喜欢的还是几幅再现东坡时代惠州的佳作,山色秀美,嘉木从生,碧水环流,宛若仙境。因仕途失意、历经挫折而一直耿耿于怀的东坡先生在此定下决心,长作岭南之人,断绝北返中原之愿,难道没有有惠州山水的功劳吗?

 

  上到顶楼,迈步楼台外面的回廊,这里是游人赏览惠州风光的绝佳之处。凭栏远眺,东江水如碧玉长虹,迎面而来,缓缓流过。东江是母亲河,西枝江则是儿女河,在合江楼的注视之下,欢快的投入到母亲的怀抱。夕阳的余晖,映照在浩瀚的江面上,荡漾着片片金波;岸边城市的高楼大厦,倒影在水中摇曳,也是别有一番景致。

 

  从合江楼向西眺望,夕阳斜依高榜山的山腰之上,附近的山峦仿佛镀上了一层金辉,灿烂而美丽。“一更山吐月,玉塔卧微澜”,这是苏东坡描写泗洲塔的传世之句,西湖微澜已为重重楼宇所遮挡,高高的玉塔却是历历在目。极目北望,远处的连绵起伏、郁郁葱葱的山岭渐渐沉浸在苍茫暮色之中,慢慢地黯淡了下来。

 

  合江楼下的东新桥,车流如梭,交通的便利,远非当年的浮桥所可以比拟。东新桥的造型优美,从合江楼往下俯瞰,弯月型的桥洞更显优雅。在东坡刚到惠州时,人们过江要依靠渡船摆渡。东新浮桥的建成,据说是在东坡的极力倡议之下而实现的,浮桥渡河的方式一直沿用至1936年,才被被钢筋混凝土的新桥所取代。无从见到浮桥的样子,从东坡先生的诗句“群鲸贯铁索,背负横空霓。”尚且能想象到那古浮桥的雄姿。

 

  东新桥往西,目光直指对岸的文笔塔和中山公园。中山公园只是弹丸之地,却是浓缩惠州历史的一块圣地。这里以前叫梌山,是一座真正的山岭,芳草依依,嘉木成林,鸟语花香,是那时代的人们郊游踏青的最佳去处。

 

http://s3/middle/7115c475haa25da5423f2&690
                              (昔日的循州府)                           

 

  到隋朝开皇十年(公元590年),设立循州总管府,辖粤东的循、潮两州,将治所定在梌山之上,惠州从此成为名副其实的州府所在地。

 

  总管府的建筑物早已烟消云散,只有府衙前的一口古井却流传到后世,被称为隋井。或许不久的将来,我们将古井发掘出来,到时一定可以为惠州的文化增添异彩。

 

  合江楼往东,是曾经的归善古县城。除了正在重建的水东街,早已经被重重楼宇所覆盖。东坡当年赖以栖居的嘉祐寺、白鹤峰,地名尚在,面目已是全非。那曾经予东坡深刻人生感悟的松风亭,更是不知今在何处。只能借助东坡先生的诗文记述,才能领略当年的胜境。

 

  苏东坡自1094年农历10月2日来到惠州之后,在惠州居留了两年零七个月的时间。期间先后两次入住合江楼,居住的时间加起来一年有多,和合江楼结下了不解之缘。

 

  一一浏览了合江楼四周的各处景致,在楼上逗留片刻。阵阵秋风吹拂,不觉有些凉意。夕阳也已西下,淹没在远处的群山之中,天色渐渐地暗了下来。我们乘电梯下楼,结束了这次合江楼之旅。

 

  重建后的合江楼,以其耸入云天的楼台雄姿,以其所传承的历史文化内涵,当成为惠州的标志,正如腾王阁之于南昌、黄鹤楼之于武汉。我们知道,现在还不是,但我们能做到吗?

 

http://s7/middle/7115c475haa25e3c95876&690

                          (一条滨江马路已经覆盖了当年东坡垂钓的钓矶石)


http://s11/middle/7115c475haa25ff79415a&690
                                   (西湖孤山的苏东坡雕像)

 

http://s16/middle/7115c475haa261a49ebff&690

                                       (惠州西湖)

 

http://s4/middle/7115c475haa261e3866c3&690
                                    (夕阳下的泗洲塔)

http://s3/middle/7115c475haa8c9a1a93c2&690
                                         (两江合处朱楼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