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言偃语录

(2015-01-04 16:19:08)
标签:

语录

皇帝

崇敬

常熟

孔子

分类: 岁月如歌

  在教育实践中,言子认识到中国社会已从“天下为公”的时代,发展到“天下为家”的时代。虽然当时“大道既隐”,那种“大同”社会的美好生活已无法求得,但是让百姓安居乐业的“小康”之治,还有可能争取。这使言子在教育的起点上,有了坚定的社会理想。在教育的目的上,有明确的经世致用宗旨。

     在教育内容上,言子除能用“六艺”和《论语》等对弟子进行基础教育,还能用三代典章培育传人,这门绝学,唯言子得以独传。在教育方法上,言子有特别的重本传人之术。言子采用礼乐之教,逐步深入于孔子之道,使学者从小陶冶关心国家、爱护人民的道德操守,把握和运用治国安民的道理。言子施行“小康”之政,既重视学龄期间的青少年教育,更重视对社会上取得官职的“君子”和民间百姓的教育。

     在孔子儒学中,言子所传理想最为高远,议论最为深宏,所谓“贤者识其大,不贤者识其小”,言子可谓孔门之大贤。子游、子思、孟子一脉相承,这一派秉承孔子“天下为公”的思想,主张“君宜公举”,“民可废君”。在早期儒家之中,这一派人民性、主体性、抗议精神最强,是早期儒家的嫡系和中坚。

 

     言偃语录之一:

     《论语·阳货》﹕“子之武城,闻弦歌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阳货)孔子的说法一方面是惋惜子游大才小用,一方面是对子游能行礼乐表示欣慰。

     《论语·论孝》: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语译:子游向孔子请问孝道。孔子回答说:“现在一般所谓的孝顺父母,认为只要做到养活父母,就算是尽孝了。如此说来,人饲养犬马等动物时,也一样供给它们食物,如果不以恭敬之心侍奉父母,那和养动物又有何区别呢?”

      孔子论孝重在一个“敬”字,养而能敬,才算合了孝的内外之道于一体。

      言偃语录之二:

    《论语》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子游为武城宰,子曰:“女得人焉尔乎?”曰:“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


  子游曰:“子夏之门人小子,当洒扫应对进退,则可矣,抑末也。本之则无,如之何?”


  子游曰:“丧致乎哀而止。”子游曰:“吾友张也,为难能也,然而未仁。”曾子曰:“堂堂乎张也,难与并为仁矣。”曾子曰:“吾闻诸夫子:人未有自致者也,必也亲丧乎!”

      言偃语录之三:

    《礼记》

  昔者仲尼与于蜡宾,事毕,出游于观之上,喟然而叹。仲尼之叹,盖叹鲁也。言偃在侧曰:“君子何叹?”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弟兄,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埶者去,众以为殃,足谓小康。”

     

      公仪仲子之丧,檀弓免焉。仲子舍其孙而立其子,檀弓曰:“何居?我未之前闻也。”趋而就子服伯子于门右,曰:“仲子舍其孙而立其子,何也?”伯子曰:“仲子亦犹行古之道也。昔者文王舍伯邑考而立武王,微子舍其孙盾而立衍也。夫仲子亦犹行古之道也。”子游问诸孔子,孔子曰:“否!立孙。”

     

      曾子吊于负夏。主人既祖,填池,推柩而反之,降妇人而后行礼。从者曰:“礼与?”曾子曰:“夫祖者,且也。且,胡为其不可以反宿也?”从者又问诸子游曰:“礼与?”子游曰:“饭于牖下,小敛于户内,大敛于阼,殡于客位,祖于庭,葬于墓,所以及远也。故丧事有进而无退。”曾子闻之,曰:“多矣乎,予出祖者!”

     

      曾子袭裘而吊,子游褆裘而吊。曾子指子游而示人曰:“夫夫也,为习于礼者,如之何其褆裘而吊也?”主人既小敛,袒、括发,子游趋而出,袭裘带而入。曾子曰:“我过矣,我过矣,夫夫是也。”

     

      司寇惠子之丧,子游为之麻衰,牡麻绖,文子辞曰:“子辱与弥牟之弟游,又辱为之服,敢辞。”子游曰:“礼也。”文子退反哭。子游趋而就诸臣之位,文子又辞曰:“子辱与弥牟之弟游,又辱为之服,又辱临其丧,敢辞。”子游曰:“固以请。文子退,扶适子南面而立曰:“子辱与弥牟之弟游,又辱为之服,又辱临其丧,虎也敢不复位。”子游趋而就客位。

     

      叔孙武叔之母死,既小敛,举者出户,出户袒,且投其冠,括发。子游曰:“知礼。”扶君,卜人师扶右,射人师扶左,君薨以是举。


  公叔木有同母异父之昆弟死,问于子游。子游曰:“其大功乎?”狄仪有同母异父之昆弟死,问于子夏,子夏曰:“我未之前闻也。鲁人则为之齐衰。”狄仪行齐衰。今之齐衰,狄仪之问也。


  子游问丧具,夫子曰:“称家之有亡。”子游曰:“有无恶乎齐?”夫子曰:“有,毋过礼。苟亡矣,敛首足形,还葬,县棺而封,人岂有非之者哉?”


  司士贲告于子游曰:“请袭于床。”子游曰:“诺。”县子闻之曰:“汰哉叔氏,专以礼许人。”


  卫司徒敬子死,子夏吊焉,主人未小敛,绖而往。子游吊焉,主人既小敛,子游出,绖反哭,子夏曰:“闻之也与?”曰:“闻诸夫子,主人未改服则不绖。”


  有子与子游立,见孺子慕者。有子谓子游曰:“予壹不知夫丧之踊也,予欲去之久矣。情在于斯,其是也夫?”子游曰:“礼有微情者,有以故兴物者。有直情而径行者,戎狄之道也。礼道则不然,人喜则斯陶,陶斯咏,咏斯犹,犹斯舞,舞斯愠,愠斯戚,戚斯叹,叹斯辟,辟斯踊矣,品节斯,斯之谓礼。人死,斯恶之矣,无能也,斯倍之矣。是故制绞衾,设蒌翣,为使人勿恶也。始死,脯醢之奠,将行,遣而行之,既葬而食之,未有见其飨之者也,自上世以来,未之有舍也,为使人勿倍也。故子之所刺于礼者,亦非礼之訾也。”

 

     人物评论


  言偃死后得到后人的崇敬,累世不绝。唐代开元八年(720年)他被列为十哲之列进入孔庙而受到人们的祭祀。十九年以后,即唐开元二十七年(739 年),他被迫封为号侯。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又被封为丹阳公。南宋咸淳二年(1266年)被封为吴公。元代大德年间,被封为吴国公。明嘉靖年间,被封为先贤言子。清代承袭明代的封号。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朝廷批准在言偃后裔中设五经博士一员,世代承袭,用以奉祀先贤。清代几个皇帝南巡,先后派大臣到常熟言偃墓致祭,并赠送御笔题的匾额。

 

                                                                        (注:以上文字均来自互联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言氏起源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