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实训17】:学做关于学生专注度的课堂观察——从课堂观察找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013-10-10 16:42:03)分类: 实习点滴 |
今天,在听课前,王校给我布置了个任务,观察学生的课堂专注度。首先,按照座位画出表格,标上代表学生的数字。接着,就学生的回应次数,走神次数,上课被邀请发言次数做好记录,必要时辅以文字记录。
以下为观察结果及分析。
106班 季老师 语文课堂学生专注度观察
座位表
讲台
1 |
2 |
11 |
12 |
3 |
4 |
13 |
14 |
5 |
6 |
15 |
16 |
7 |
8 |
17 |
18 |
9 |
10 |
19 |
|
以上是学生的座位表,前两列为教室靠窗位置,后两列为教室中间位置。数字即代表学生。
l
1.13号学生从上课的第一分钟开始,眼睛就只盯着自己的课本,似乎一直在涂涂画画,不看老师。不管是齐读,还是其他学生回答问题,都只管自己。只有在感兴趣问题,或全班争着在回答问题,或自由朗读和圈点训练时,才会和大家同步。30分钟,有一次举手,被老师点名,发现回答得非常好。之后,仍沉浸在语文书里,不管其他。
2.7号学生也是从上课的第一分钟开始,自己管自己,几乎只看语文书。十来分钟后,跟着老师了,但没持续几分钟,又回到自己看书的状态。老师让大家自由朗读时,他就在自由玩,不读书。20分钟后,还是在自己玩。30分钟左右,跟了老师一会。而老师在组织教学时,始终管自己做事,摆弄语文书,看看窗外,玩玩手上小玩意。为数不多的几次举手里,举手姿势很不规范,歪着身体举,站着举,软塌塌地举着,好像举手只是在玩一样,随意得很。
3.19号学生上课5、6分钟后开始有些游离了,不看老师,不看黑板,只顾看自己的语文书。开小火车时,很专注。之后状态始终有些懒散。临下课十分钟,自己在玩。
(后来在与 季老师的交流中,得知13号学生已经基本学过整本语文书,学习成绩也很不错,所以老师教授的内容他都已经掌握,上课不在状态也在所难免。王校认为这样对孩子来说,就是在浪费他的时间,建议设计教学活动时要有层次意识,也要提供符合不同水平孩子的学习活动。)
l
这些学生,前半段还比较认真,举手也积极。20分钟,坐不住了,17、18两个女生说话,做自己的事,关关合合铅笔盒。25分钟,5、6同桌两个小幅度打闹。30分钟,6管自己看书。7、8两位女生还与10远距离地扮鬼脸,说笑。以上孩子,15或20分钟之后,在自主活动时,几乎都会先玩一玩,说一说话,然后再进入老师规定的学习活动中。
(老师发现大部分学生不在状态时,一定要及时进行课堂常规组织,不应再急匆匆地赶所谓的教学进度。事实证明,学生不在状态,教师只会越上越吃力,越上越慢。尤其对一年级,20分钟是一个临界点,这时必须让学生舒展四肢,做做课间操,调整学生状态。因为大部分孩子在20分钟后,就开始游离,开始脱离教师的教学节奏。王校建议,可以按版块进行备课,10分钟或20分钟为一版块,版块结束后,老师进行组织教学,调整学生学习状态,或者整体学习活动可设计为动静结合,结合《同步练习》,对快速完成作业的孩子布置其他新任务。)
l
这些学生整节课状态还不错,虽然有几个有时看着懒洋洋的,但他们的眼睛始终跟着老师,学习活动也按照老师的指导来。可惜他们举手次数不多,被老师点到的次数也不多。2、4、14一次发言也没有。1、2两位同学在最后10分钟,老师要求拿出书本圈画时,静静坐着不动,不拿书也不圈点。12同学接近下课时,也开始与同桌玩闹起来。
(这些孩子可能性子比较内敛,不爱说话,不爱表现,课堂上容易被教师忽略,老师给予他们鼓励的机会也较少。因而,教师的注意力要辐射到全班,逮着机会就大力表扬这些孩子。让他们认真听课的表现直接呈现在发言里,这既是一种正能量的弘扬,也能把这些孩子充分调动起来。)
l
这两位学生状态很积极。3同学不仅全程紧紧跟着老师,还非常踊跃发言。不过总是在未得到老师允许的情况下,自顾自地讲着、说着,而老师对其的关注度也很高,整堂课下来,一共给了3同学6次回答机会,而其他同学最多的次数也只有两次。
11同学的情况又有些不同,他也很专心,但是他不举手,就自言自语,而且一说起话来几乎就是大喊大叫,全班就属他的声音最响亮。
(后期与季老师交流,季老师也很头疼这两位学生,状态是好,但习惯不好,使用了很多办法,都无效。王校建议,上课不要花太多精力在于此,点到为止即可,课后,再叫到一旁好好教导,告诉他,因为他今天上课没举手就发言,所以被剥夺下课玩闹时间。有时,把孩子最在意的东西作为惩罚或奖励,孩子就会很快意识到,自控是能带来好处的。同时,也可家校联系,给家长支招,通力合作,让家长记录孩子安静写作业的时间,也可使用一些奖励措施刺激孩子静心学习,慢慢养成好习惯,课余让孩子参加易于静心的书法班、绘画班等。)
这是我第一次接受这样的任务。一开始,我也不清楚该怎么记会比较合适,因为需要关注的学生太多,我几乎有点顾不过来。后来,我干脆把焦点集中在几个特殊学生身上。
与我合作的另一位女生,她是按时间记录的。老师布置新的学习任务,即“抛出球”后,记录此时时间,记录此时学生反应状态,即哪些学生有回应,哪些学生在聊天,哪些学生在自顾自。这样一条线下来,很清晰。下次我可尝试如此方法。
而像这样关于学生关注度的课堂观察,是可以看出课堂常规组织的问题,学生养成习惯的问题,课堂效率的问题,是一种不错的研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