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实训7】:一年级拼音教学观课评价
(2013-09-11 21:33:34)分类: 实习点滴 |
班级:101班
【课堂主要步骤】
一、回顾旧知
认读标有声调的韵母,如“ū、ǚ”。
二、学习新知
1.根据图画,说说主人公在干什么。引出即将要学习的“声母宝宝”
2.教师范读。
3.教师提问:有什么好方法可以记住“字母X”?引出识记儿歌。
4.反复抽读、开小火车读。
三、巩固新知
“闯关小英雄”:四个声母同时呈现,抽学生认读。
四、我会写(10分钟)
听录音中的书写提示,看老师的示范书写,自己进行练习。
【评价】
1.课堂组织
课堂组织的语言多样,学生注意力一分散,即开始组织,间隔时间短。组织语有“一二三,静下来;四五六,坐坐好”、“竖起耳朵认真听”、“小眼睛,看老师”、“谁的眼睛最闪亮,我的眼睛最闪亮”、“XX小组坐得好”、“XX同学背挺得直”等。
课堂组织的形式主要为师生互动式,老师领起一句,学生接句,总体课堂组织速度过快,常常一带而过,没有等学生完全进入状态后再进行教学,且方法比较单一,基本为老师说,学生做;老师领起,学生回答。
2.课堂教学
教学的整体结构为阶梯式,难度逐渐递增,先是带声调韵母的复习认读,如“a、o、e、i”。然后单个声母的学习认读,接着四个声母同时认读,老师按不同的前后顺序呈现,如“b 、p、m、f”、“f、m、p、b”等,认读过程基本是一对一,较少调动全班,易忽略部分不在状态的学生。最后是学写字形,听录音中的书写提示,跟随老师描摹字形。
课堂行进过程中穿插小游戏,请学生站立,伸出小手,边拍边读,调动了积极性和收拢了注意力,但未能充分利用机会,老师带读一遍即结束了,其实可以两遍三遍反复巩固,让学生自己读,让学生互相读,让小组比拼读等。读完后,老师也没有充分等学生调整状态,就进入下一步的教学。
教学内容主要为4个声母的认读,先由图片引出声母、再学生读、老师范读、再挑选学生反复读,展示识记声母的儿歌,4个声母的学习步骤基本一致且用时相当,导致没有详略的呈现和重难点的突破,学生需要一直处于高度学习状态才能跟上老师,而实际情况则是学生会较快失去兴趣,后续学习效率下降。同时,教师的主导性较强,比如识记的儿歌、寻找实物与声母之间的相似点、声母的书写特点都由教师在叙述,学生自主学习、自我表达的机会比较少。而且,认读过程中,缺少朗读要领的指导,教师没有教授学生如何发音,没有叫学生观察老师的口型等,只是简单点出声母发音“又短又轻“的特点,让学生跟着老师读。
教学内容中未出现“音节拼读”,一定程度上,丢失了课前复习韵母的意义,也丢失了丰富声母学习形式的机会。可行的办法:制作声母卡片和标有声调的韵母卡片,分发给学生,做配对游戏进行拼读,既掌握音节,又掌握声母。
PPT课件中出现汉字,比如“图画上画得是谁?她在干什么”,学生还未识字,根本不认识,所以完全是无效的,建议老师可用拼音标注。
整个课堂学生都在看着白板,没有关注书本。
【整体评价】
优点:课间穿插小游戏。
缺点:没有朗读要领、学习方法渗透;缺少奖励;没有音节拼读教学;未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班级:104班
【课堂主要步骤】
一、回顾旧知
认读四个声母“d、t、n、l”。
二、认识新知
1.读准新声母
(1)朗读要领。
(2)反复训练:同桌之间互读、个别展示、小组展示。
2.识记新声母
(1)翻开书本,观察声母和图片,有什么发现,将发现与同桌说一说。引导范例——“xx”的什么像声母“X”的“xx”。
(2)请学生自主编识记的儿歌。
3.写写新声母
(1)让学生观察四线格中的四个声母,说说有什么发现。
(2)让学生自主阐释如何书写声母。
(3)让学生在书本的规范声母旁边参照着练习写声母。
【评价】
1.课堂组织
不断地在组织课堂,每个环节进行前,都有5到10秒的静班时间,比如在回顾旧知识、学习新知识之前,陈老师就不说话,让学生充分安静、集中注意力后,再进行教学。
组织语言比较丰富,比如“一二三,静下来”、“小小手,放放平”、“请跟我读,我就跟你读”、“谁坐得好,我坐得好”、“小小火车开过来,开到我这儿来”等。
耐心等待学生,比如请一列同学站出来朗读时,学生站出来速度慢,老师就连续训练三遍,“X小组,站出来”,等到学生做得比较整齐规范、声音响亮后,老师才让学生朗读声母。
组织方法比较单一,基本为老师说,学生做;老师领起,学生回答。
2.课堂教学
教学结构清晰,先读音,后记形,最后动手写,四个字母都是同时推进,节省时间并且相互之间可比较学习。
教学过程,有发音方法的教学和渗透,比如让学生感受d、t是否送气,n、t到底是鼻子出气还是嘴巴出气等,但比较缺少反复的练习以及对应的纠正指导,认读拼音实际就是一个阐述方法、训练、纠正、再训练、再纠正的过程。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倡导一种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比如让学生观察书本中图形与声母,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不同,让学生自己来说特点,适时予以引导,“XX”像“字母X”的“XX”,让学生自编识记儿歌。这样,学生既回归了书本,培养了自学能力,又调动了自身的创造性记忆,而不是一味接受老师的记忆方法。因此,4班识记的儿歌就丰富多彩,比如“一条小鱼ttt,快快乐乐水中游”、“一根小棍lll,把小猪儿赶回家”、“一根小棍lll,砍了火柴回家烧”。
学写声母时,陈老师也同样舍得花费时间让学生自己去观察,自己来阐述,无形中交给孩子自学的策略,有了方法的铺垫,后期学习才会更加轻松。
【整体评价】
优点:不断渗透学习方法;有效的课堂组织,充分等待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缺点:缺少游戏;缺少奖励;未进行音节拼读。
班级:106班
【课堂主要步骤】
1.复习旧知
主要包括单韵母“a、o、e、i、u”和声母“b、p、m、f、y、w”。
2.学习新知
(1)看图,请学生说看到了什么。引出要学习的声母。
(2)朗读声母,有简单的发音指导。比如舌头的位置,送气与否。
(3)识记声母,新旧知识对照学习,如“d”和“b”,“n”和“m”。
(4)展示音节,请个别学生拼读。
(5)写写声母。跟着老师一起写,自己说说如何写,自己动手练一练。
【评价】
1.课堂组织
组织教学缺少,上课前有静班儿歌,但似乎没有起到很大作用,学生只背不做,仍需老师再次重申安静暗号,并且回应老师的学生寥寥无几。整堂课,老师几乎没有进行全班式的课堂组织,只有在课前有“一二三、三二一”,在写声母前有“小眼睛看过来,手动跟着老师写”等组织语言,总体上只专注自己的教学进程,忽视或跳过学生不佳的状态和学习效果,以致最后学生散漫,眼神黯淡,做自己的事,基本无人回应老师,从而使老师自身授课也费力和辛苦。
季老师使用了奖励措施,发放了“开心卡”、“聪明卡”、“认真学习卡”等,是一种很好的正向刺激。但奖励次数太少,整堂课只有四五次,并且对受奖励同学的表扬不够,只是走到座位上,给他一张小小的卡片,因而很难发挥示范促进作用。老师应该让全班学生一起给受奖励的学生鼓掌,并大声说:“棒棒棒,你真棒!”让全班学生对奖励卡心生向往。
2.课堂教学
季老师有很多想法和创意都不错,但未能好好利用。比如“争当小老师”,只随机抽点学生简单教读后就坐下,没有注意到有诉说欲望的学生,也没有及时奖励来突出“争当小老师”的好处,未调动学生对“争当小老师”的兴趣。还比如“左手竖起大拇指学b,右手竖起大拇指学d”,只让一位学生上来演示,未不顾及其他不在状态的学生,更没有发散式练习。老师应该说:“拿起左手,bbb,拿起右手,ddd”。接着,让学生自己说练。再接着,老师说b,求学生摆出相应手势。这样,学习方式多样了,练习的目的也达到了。
【整体评价】
优点:有新旧知识的对比学习;有奖励措施。
缺点:课堂组织缺少,未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和积极性,学生学习效率不高。
【初步总结】
1.拼音是很枯燥的图形,一定要结合实物,进行联系记忆。
2.教学要有方法的渗透,要调动学生的自主观察力、表达欲,同时要有反复跟进的训练、纠正。
3.低段的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课堂中要充分等待学生,不断进行有效的组织教学。同时,组织的方式可以多样化,可以是师生互动、奖励刺激、比拼式刺激、游戏调节等,需使用大量的儿歌和对话。
4.学生初始能力已有差距,老师不可“同等对待”,不可抑制部分学生的表达热情,而是趁势让其做“小老师”,整体速度上可适当调节,重点放在读的要领上。
5.拼音教学不一定只在课堂里进行,可以渗透到教室里的方方面面,比如ppt写字要注拼音,课程表标注拼音,对教室里的一些用品贴上拼音标签,用拼音抄写作业等。
6.前一两周,反复进行常规训练,不需要急迫地赶学习进度,尽快树立教师的威信,保证学生的注意力紧紧跟随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