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恩斯在澳大利亚东北的昆士兰州,距赤道已经不远。这“东北澳”的气温,大约接近东南亚了。清晨,退潮后的凯恩斯海滩上各式各样的鸟儿在泥沙中寻找食物。其中最多的种类就是鹬(yu)了,“鹬蚌相争”的那个“鹬”。
这是斑尾塍(cheng)鹬,体型中等,嘴较尾长,直或略微向上翘,多栖息在沼泽湿地、稻田与海滩,主要以昆虫、软体动物为食。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
初看与斑尾塍鹬差不多,但嘴长而下弯。这是大杓鹬,体型硕大,常栖息于低山丘陵和平原地带的河流、湖泊、芦苇沼泽、水塘及附近的湿草地和水稻田边,以甲壳类、软体动物、昆虫为食,主要分布于澳大利亚、新西兰和亚洲东部直至印度尼西亚、新几内亚等地。
体量小但嘴、脚都较长,这是青脚鹬,栖息于湖泊、河流、水塘和沼泽地带,以虾、蟹、小鱼、螺、水生昆虫和昆虫幼虫为食,广泛分布于除南美外的世界各地。
嘴、脚都要短些,这是尖尾滨鹬,常栖息于湖泊、水塘、溪流岸边和附近的沼泽地带,以昆虫幼虫为食,也吃小螺、甲壳类、软体动物等其它小型无脊椎动物,有时也吃植物种子,广泛分布于澳大利亚、亚洲东部至东南亚、太平洋岛屿及北美等地区。
这是黑额鸻(heng),鸻科中小型涉禽,栖息于海滨、河滩、湖泊、池塘、沼泽、水田、盐湖等湿地之中,分布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大石鸻,又叫沙滩石鸻,中型涉禽,嘴粗大,眼也大,主要栖息于海滨沙滩、岩礁和海边红树林地区,以小型甲壳类和软体动物等海洋无脊椎动物为食。澳大利亚直至东南亚、中国海南岛都有分布。
丛石鸻,一种地栖鸟,腿非常长,澳大利亚特有鸟类。其巢穴通常修筑在树下,一般选择在有朽木、草和灌木丛的地方。丛石鸻以昆虫、蜥蜴、蛙、蛇等为食,有时也吃植物。右图这只丛石鸻就站在大街边上,完全无视两、三米外的车来人往。
摄于凯恩斯海边。
这只好像是长尾石鸻。
摄于黄金海岸可伦宾野生动物园。
镜像:海滩上的大白鹭。
大白鹭分布于全球温带地区,常栖息于开阔平原和山地丘陵地区的河流、湖泊、水田、海滨、河口及其沼泽地带,以甲壳类、软体动物、水生昆虫以及小鱼、蛙、蝌蚪和蜥蜴等为食,主要在浅水处涉水觅食,步行或飞翔时长颈缩为“S”形。
摄于凯恩斯海滩。
中白鹭澳洲亚种,栖息于河流、湖泊、河口、海边和水塘岸边浅水处及河滩上,分布于澳大利亚、新几内亚及印度尼西亚东部。
摄于凯恩斯海滩。
可能是某一种鹭,头顶有鬃毛一般的深棕色冠羽。
摄于凯恩斯海滩。
岩鹭,中型涉禽,栖息于海边,主要以鱼类、虾、蟹、甲壳类、昆虫和软体动物等为食。分布于澳大利亚及新西兰,直至东亚和西太平洋沿海并印度尼西亚、新几内亚。
摄于凯恩斯大堡礁绿岛。
白颈麦鸡,鸻科中小型涉禽,分布于澳洲、印度尼西亚、新几内亚及附近岛屿,以动物性食物为主,部分取食植物。其面孔独特,有两片黄色三角形肉垂,所以又被称为假面麦鸡,还曾被称为“蒙面鸻”。
摄于凯恩斯海边。
澳洲银鸥,澳大利亚最常见的海鸥,数量极多,完全不怕人。能在空中抢食游客抛起的面包,或趁人不留神突然袭击叼走露天咖啡座上的食物。
摄于墨尔本海边。
一大群澳洲玄燕鸥,因尾似燕而得名。它们全身披着黑色的羽毛而头顶有一块浅色区域,有着长而细的喙,以鱼和鱿鱼为食。它们不像银鸥那样与人熟识,不会在海滩上游逛打劫。
摄于凯恩斯海中。
镜头远远地框进一只飞翔的鸟,白色,头顶黑色,应该是凤头燕鸥,主要分布于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各大陆沿海以及岛屿,包括澳大利亚。
摄于凯恩斯海滩。
这只凤头燕鸥飞进了黄金海岸可伦宾野生动物园。
这是澳洲鲣(jian)鸟,一种热带海鸟,身体的羽毛洁白无瑕,仅有部分飞羽为黑色。头部和颈部有黄色的光泽,嘴粗壮,长直而尖近似圆锥形,主要以鱼为食。
摄于墨尔本海中。
远处海中小岛上隐隐可见成群的澳洲鲣鸟。
澳洲丛冢雉(zhi),体大如鸡,通常栖息在热带雨林沿海地区、热带和暖温带地区,以植物种子、芽和根为食,主要分布于澳大利亚、新几内亚、印度尼西亚等地。其营巢习性特殊,产卵在有腐植质的堆积中、沙土上和火山灰上,借自然热力进行孵化,因此得名。
摄于黄金海岸可伦宾野生动物园。
澳洲蜡嘴雁,又称澳洲灰雁,其特征是喙短,基部具黄色蜡膜,故得此名。其分布地在澳大利亚及新西兰,是完全素食鸟类且在陆地觅食,性机警。
摄于菲利普企鹅岛。
摄于黄金海岸可伦宾野生动物园。
鹊雁,大型水禽,主要生活在澳大利亚和新几内亚沿海江河中,以灯心草、芦苇和野生稻为食,也吃植物块茎和根茎。 鹊雁有“活化石”之称,两千多万年以前它就已经存在了。
摄于黄金海岸可伦宾野生动物园。
这只鹊雁身后还有一只漂亮的鸭子。
这是尖羽树鸭,因栖息、营巢于树上而得名,分布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地,最突出的外形特点是腰间羽毛像几把腰刀。尖羽树鸭群居,栖息在沼泽、河流、湖泊及岸边,取食树叶、草籽和生长在洼地的植物。
两只尖羽树鸭。另外两只是斑胸树鸭,其习性与分布都与尖羽树鸭差异不大。
五只斑胸树鸭围着一只澳洲潜鸭。
澳洲潜鸭,迁徙性鸟类,冬季栖息于大的湖泊、水流缓慢的江河、河口、海湾和河口三角洲,主要以水生动植物为食,也吃贻贝和淡水贝类,分布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及太平洋诸岛。
太平洋黑鸭,中型游禽,羽毛秀美,通常栖息于江河、湖泊、水库、海湾等水域,以植物为主食,也吃无脊椎动物和甲壳动物,分布于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太平洋诸岛屿。
摄于黄金海岸可伦宾野生动物园。
鬃林鸭,澳大利亚常见的一种水禽。其雄性头部颜色呈深棕色,头背有黑色鬃毛,胸部则是黑白相间的美丽羽毛。鬃林鸭主要以水生植物为食,也吃甲壳类、软体动物、水生昆虫和其他小型无脊椎动物,常栖息于江河、湖泊、水塘、海湾、沼泽等水域。
摄于黄金海岸可伦宾野生动物园。
紫水鸡澳洲亚种,秧鸡科中型涉禽,有点像国内的黑水鸡(红骨顶鸡)但体型更大。看它那长长的脚爪,用来划水十分有力。 紫水鸡分布于澳大利亚西南部,常栖息于江河、湖泊周围的沼泽地和芦苇丛中,以昆虫、软体动物、水草等为食。
摄于墨尔本皇家植物园。
这只紫水鸡摄于黄金海岸可伦宾野生动物园。
红眼斑秧鸡,栖息于沼泽地的水草丛中,奔走迅捷,偶作短距离飞行。主要取食植物嫩芽和种子,兼食昆虫和小型水生动物。分布于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太平洋诸岛屿。
摄于凯恩斯大堡礁绿岛。
墨尔本皇家植物园里,一对黑天鹅带着自己的孩子悠闲踱步。两个小孩不远不近地跟在后面,观赏而不打扰,从小就是爱鸟一族。
黑天鹅原产于澳洲,是天鹅家族中的重要一员,为世界著名观赏珍禽,栖息于海岸、海湾、湖泊等水域,以各种水生植物和藻类为主要食物。两只成年天鹅脖子上都带有鸟类环志,用以研究其迁徙动态及规律。
凯恩斯海边的澳洲鹈鹕,广泛分布于澳大利亚、新西兰及太平洋诸岛屿、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新几内亚等,直到中国的台湾省、南中国海各群岛。澳洲鹈鹕以鱼类为食,喜欢生活在辽阔及没有太多植物的水面。
澳洲鹈鹕体型很大但在鹈鹕中只能算中等身材,不过它的淡粉红色喙在鸟类中却是最大的,可以长达近半米。直到天黑尽,仍可在远处昏暗的海面上分辨出它们的白色身影。
凯恩斯海岸边,人与鹈鹕和谐相处。
在墨尔本南边的菲利普企鹅岛观看小蓝企鹅归巢,是早已期待的一次正式安排的观鸟活动。
小蓝企鹅又叫神仙企鹅,是世界上最小的企鹅,身高只有三、四十厘米。它们一早出海觅食,直到太阳完全落山光线昏暗才返回,以避开贼鸥可能的攻击伤害。
小蓝企鹅从图右下角的大海登岸,聚成十几只几十只一小群,谨慎地停留观察一阵后,便迅速经过黄色沙滩褐色礁石来到图中有绿色标志的地方,开始爬坡回到自己的家。图中间那些有植被的地带布满了洞穴,居住着数千只小蓝企鹅。(谷歌卫星地图)
为避免惊吓到小蓝企鹅,此处严禁拍照摄像。这是一张网络图片,现场看到的小蓝企鹅就是这样走上海滩的。(网络图片)
看着这些小家伙显得有些紧张地翻动着小短腿摇摇摆摆地走过来,停一下似乎在商量什么,然后解散各自寻找自己的窝巢,真是有趣得很。在海浪中奋斗一整天,它们还要把吃进肚里的鱼虾吐出来喂养自己的雏鸟,好让人感动。(网络图片)
巢中小蓝企鹅。(网络图片)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