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英博物馆:我看到的中国文物——旅欧拾趣(九十二)

(2019-01-22 07:36:23)
标签:

大英博物馆

中国文物

玉琮

壁画

景泰蓝瓷罐

分类: 游历
    大英博物馆展品浩瀚,光中国馆里就目不暇接。时间有限,挂一漏万,只能把拍了照片还能说得清的中国文物展示一二。

大英博物馆:我看到的中国文物——旅欧拾趣(九十二)

   玉琮, 约公元前2500年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的代表性祭祀品或陪葬品,长方柱体,中间贯穿一孔,外方内圆造型,上大下小。这个十九节玉琮是已发现的最高等级的玉琮,高49.5厘米,仅比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的十九节玉琮少0.2厘米。上海博物馆、四川三星堆博物馆、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都见过玉琮,但没见过这么高的。

大英博物馆:我看到的中国文物——旅欧拾趣(九十二)

    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十节玉琮,距今约四千年。(网络图片)

大英博物馆:我看到的中国文物——旅欧拾趣(九十二)

    战国时代(公元前475-前221)的青铜壶(仪式酒器),少见的花瓣壶顶,来自山西。

大英博物馆:我看到的中国文物——旅欧拾趣(九十二)

    战国时代的青铜镈(bo),一种打击乐器,下口平,来自山西。

大英博物馆:我看到的中国文物——旅欧拾趣(九十二)

    商代(约公元前1600年-约公元前1046年)双牺首耳尊,酒器,来自湖南。(右图:网络图片)

大英博物馆:我看到的中国文物——旅欧拾趣(九十二)

     战国时代的青铜虎钮錞于,古代军中铜制打击乐器,来自湖南。

大英博物馆:我看到的中国文物——旅欧拾趣(九十二)

    青铜钺、戈和玉戈。

大英博物馆:我看到的中国文物——旅欧拾趣(九十二)

    战国时代的青铜剑。斜格子花纹应是一种对剑表面的防锈蚀处理。

大英博物馆:我看到的中国文物——旅欧拾趣(九十二)

漆木观音菩萨像,高170厘米,来自山西,宋/金时代(约1115-1234)的作品。


大英博物馆:我看到的中国文物——旅欧拾趣(九十二)

    结跏趺坐之漆木观音像。

大英博物馆:我看到的中国文物——旅欧拾趣(九十二)

    元青花龙纹梅瓶(约1320-1350),产于江西景德镇。

大英博物馆:我看到的中国文物——旅欧拾趣(九十二)

    元青花瓷盘。

大英博物馆:我看到的中国文物——旅欧拾趣(九十二)

    釉里红牡丹纹花口大盘,明朝洪武年代(1368-1398)产于江西景德镇。

大英博物馆:我看到的中国文物——旅欧拾趣(九十二)

   龙泉窑瓷盘,明朝永乐年代(1403-1424)产于浙江。应是郑和下西洋时的外贸瓷器。

大英博物馆:我看到的中国文物——旅欧拾趣(九十二)

    广州十三行外景图潘趣酒碗,清代(约1780-1790)江西景德镇产。
    十三行:清政府特许经营对外贸易的专业商行。潘趣:一种混合酒、香料和果汁的饮料。

大英博物馆:我看到的中国文物——旅欧拾趣(九十二)

    汉代(公元前206-公元220)楚墓葬中的镇墓木俑,长着鹿角、伸长舌头,形象奇特。

大英博物馆:我看到的中国文物——旅欧拾趣(九十二)

    汉代(约公元25-105)墓葬中的人像石柱。

大英博物馆:我看到的中国文物——旅欧拾趣(九十二)

   元代金色青铜像。

大英博物馆:我看到的中国文物——旅欧拾趣(九十二)

    三彩骆驼。

大英博物馆:我看到的中国文物——旅欧拾趣(九十二)

    明朝永乐年间(1403-1424)的真武大帝铜像,高133厘米。明成祖朱棣(永乐皇帝)视真武大帝为保护神。

大英博物馆:我看到的中国文物——旅欧拾趣(九十二)

    明朝宣德年间(1426-1435)的景泰蓝瓷罐“掐丝珐琅云龙纹盖罐”,高62厘米。此罐为明代宫廷文物,口沿处内外有"大明宣德年制"和"御用监造"款识,世存仅二件,另一件在瑞士苏黎世里特贝格博物馆。

大英博物馆:我看到的中国文物——旅欧拾趣(九十二)

    河北省行唐县清凉寺(1183年建立,现已不存)三菩萨壁画,五台山僧人创作,始绘于1424年(明朝永乐二十二年),完成于1468年。1926年,一英国人将此画买走,并将其切割成十二块。大英博物馆收藏与1927年。

大英博物馆:我看到的中国文物——旅欧拾趣(九十二)

    壁画前的辽代(907-1125)三彩罗汉像,来自河北易县八佛洼睒子洞。真人大小的彩陶人像如此完整无缺!

大英博物馆:我看到的中国文物——旅欧拾趣(九十二)

    隋代阿弥陀佛大理石立像,高5.8米。重约二十吨。佛坐前文字介绍:由卢芹齋先生赠送中国政府,后由中国政府于1938年转赠大英博物馆,以纪念1935-1936年伦敦中国艺术世界博览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