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以西180公里的埃文河畔的斯特拉特福镇,是英国伟大的戏剧家威廉·莎士比亚的诞生地和逝世的地方。莎士比亚故居在小镇的亨利街北侧,是一座带阁楼的二层楼房。房屋的木框架、斜坡瓦屋顶、泥土原色的外墙、凸出墙外的窗户和门廓完整保存了十六世纪老房子的建筑特色。
沙翁故居正面。外墙上有一块完全保留十六世纪原状的地方。
树枝编织填塞黏土,有点像中国南方的篾笆子抹泥灰墙。
这是参观萨翁故居入口,一栋红砖外墙的新建筑。
右侧立杆上有沙翁头像和指示故居入口的箭头。
进入故居,得到一本中文的《官方指南》。左下是一张门票。
莎士比亚(1564-1616),英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文学家、剧作家和诗人。
回忆一下我对沙翁作品的有限了解。“文革”后期看过剧本《无事生非》,竖排本,很多注释,看起来很费劲。谁翻译的记不清了。“文革”后看过劳伦斯·奥利弗执导主演的电影《哈姆雷特》。“文革”前看过黑白片《奥赛罗》,那时读中学看了也不明白什么。更早,就是看连环画《丹麦王子哈姆雷特》了,依稀记得哈姆雷特的翻译还不是这四个字。总的说来,俄、法、美的文学我接触得要多一些,英国的知之甚少。不过这次有机会拜谒沙翁故居,也是一大幸事。
故居内绿树花草,景色宜人。
首先给人一个惊喜:这里还有个露天小剧场,正在表演沙翁剧作片断吧。
二楼一间展室里展出与莎士比亚同时代的他国文学家。一眼就看到中国人,明朝戏曲大家、文学家汤显祖。
右边展出的是汤翁名作《牡丹亭》。
还有西班牙文学巨匠塞万提斯和他的《唐·吉可德》。
这三位大师居然都逝世于1616年!
庭院中还有汤显祖与莎士比亚站在一处的雕像,一个拿毛笔一个拿鹅毛笔。那个台面下有《牡丹亭》和《哈姆雷特》的剧照图。这是汤翁故乡中国抚州赠送的。
一旁还有印度泰戈尔雕像。
离开莎士比亚故居,我们还要去拜望他的陵寝之地圣三一教堂。
来到埃文河畔,左边绿树丛中有一个莎士比亚纪念广场。
左图:哈姆雷特: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
右图:《亨利五世》中的王子。
左图:悲剧《麦克白》中的麦克白夫人。
右图:历史剧《亨利四世》中的福斯塔夫。
这是一张网络图片。左侧是莎士比亚夫人安妮墓,右侧是莎士比亚墓。莎士比亚给自己撰写的墓志铭是:看在主面上,请勿动我墓,动者遭诅咒,保护受祝福。
此处还保存有记载莎士比亚出生与死亡资料的教区记录簿副本。
斯特拉特福镇因莎士比亚故居地闻名,本身也是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的旅游胜地。
莎士比亚故居入口旁的古老建筑,开着卖咖啡、巧克力蛋糕的商铺。
古色古香的街边老屋。
镇中心的钟塔。
老麦秸旅舍,屋顶铺满厚厚的麦秸。
巴克莱银行,成立于1690年,总部设于伦敦,是全球规模最大的银行及金融机构之一。
莎士比亚故居所在亨利街的街口矗立着一座雕塑,是莎士比亚喜剧《皆大欢喜》中的小丑“试金石”夸张活泼的造型。铜像的底座刻着“试金石”语录:“傻子自以为聪明,但聪明人知道他自己是个傻子。”见下图。
莎士比亚还有名句:在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here
are a thousand Hamlets in a thousand people's
eyes)。中国人讲“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也就是这个意思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