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人告知琴台路诗婢家有近现代名家书画展,名“清格”,其中有曾外祖公宋育仁遗墨,遂欣然前往。
诗婢家,成都著名文化艺术用品老字号,与北京荣宝斋、上海朵云轩、天津杨柳青齐名,创建于1920年,由郑次清、郑伯英父子两代经营多年,曾是川内文人雅集之地。“诗婢家”之名源于魏晋时期《世说新语》一书中东汉大儒郑玄家婢女皆精通诗书之典故。
诗婢家展厅一角。
白文朱文印各一。
《中国近现代书法家词典》中录有宋育仁手书信笺如上图,并道:其行书融以碑派书法之笔意,顿挫有力,凝重苍劲,瘦硬多骨,是晚清以来书坛典型书体。
上图是诗婢家书画展中一幅长卷的一部分,为宋育仁手书词作。见下图。
昔日文人聚会题诗作画,常装裱成横幅长卷(也称手卷),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留存下来,既有艺术价值也有史料价值。
同一长卷中的“如此江山”图和赵熙题词。
赵熙(1867-1948),字尧生,号香宋,四川荣县人。蜀中五老七贤之一,学者、诗人、书画家。清光绪年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授翰林院国史馆编修。今成都市人民公园内“辛亥秋保路死事纪念碑”之西面题字者。敝博《“自富荣”访古迹(下)》一文中有关于他的图文。
赵熙书法。
颜楷(1877-1927),学者、书法家,四川华阳(今成都市)人,今成都市人民公园内“辛亥秋保路死事纪念碑”之南面题字者。
谢无量(1884-1964),四川乐至人,学者、诗人、书法家。敝博《留学蒙彼利埃的李劼人先生纪略》一文中有关于他的图文。
向楚(1877-1961),字仙乔,四川巴县(今重庆市巴南区)人,史学家、教育家、书法家,四川大学首任文学院院长。
向楚扇面书画。
赵藩(1851-1927),字界庵,云南剑川人,政治家、学者、诗人和书法家。成都武侯祠名联“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为其所撰并书,昆明大观楼“天下第一长联”为其手书。
林思进(1874-1953年),字山腴,四川华阳(今成都市)人,蜀中五老七贤之一,曾任四川大学教授,诗人、学者、书法家。敝博《“小成都”元通镇》一文中有关于他的图文。
何绍基(1799-1873),湖南道州(今道县)人,清道光年进士,诗人、画家、书法家。
何绍基扇面书法。
左:黄稚荃(1908-1993),女,笔名杜邻,四川江安县人,诗人、书法家、画家。敝博《留学蒙彼利埃的李劼人先生纪略》一文中有关于她的图文。
右:庞俊(1895-1964年),字石帚,祖籍四川綦江县(今重庆市綦江区),文史学家,曾任华西协合大学、四川大学教授。
方旭(1851-1936),字鹤斋,安徽桐城人,清末进士。能诗、善书、工画,蜀中五老七贤之一。
余中英(1899-1983),号兴公,画家、书法家。1940年任成都市长。敝博有《兴公书鲁迅诗条幅》一文。
癸未年( 1943年)诗婢家发行“郑笺评谱”,封面由赵熙题写,钤印“香宋”。中华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再版发行五百部。
谢无量题“序言”。曰:“郑君伯英雅好艺术,收藏极富,近选名画百家精镌笺谱,深得古意,为缟伫酬答所必须,大雅君子当有取焉”。
都是文化名人:于右任、谢无量、陈衡恪(陈师曾)、陈半丁、张爰(张大千)、张采芹、刘咸荥、黄君璧、赵熙等。
郑伯英书“后序”。
“郑笺评谱”末页。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