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火井古镇与“海屋”——蜀中丰采之五十

(2015-06-30 07:55:25)
标签:

火井

海屋

木雕

旧居

旅游

分类: 游历

    成都邛崃县天台山下有个火井古镇,始建于南北朝时期(公元557—581年)。之所以称“火井”,是因为在更早的汉代,当地人就发现地下冒气遇火就着,称之为“神火”,并利用“神火”煮盐。据西汉典籍《蜀王本纪》:“临邛(邛崃一带古称)有火井一所,纵广五尺,深六十余丈,……井上煮盐。”这是世界最早使用天然气的记载,因此“火井”被专家确定为“世界第一井”。

 

火井古镇与“海屋”——蜀中丰采之五十
   

    “世界第一井”纪念碑(网络图片)。左侧六角形井台就是古火井遗址。

 

火井古镇与“海屋”——蜀中丰采之五十

   纪念碑另一侧刻有“汉代古火井”(网络图片)。下方即古火井遗址。

 

    火井镇历史悠久。隋朝大业十二年(公元616年)设置火井县,首任县令是袁天罡。此人是成都人,在后来的唐初成传奇人物,是著名的星相师。四川阆中天宫庙有袁天罡墓。

    无论是县是镇,“火井”这个名字一千多年来从未改变过。目前的火井镇保留古老街道布局和较多传统建筑,但显得比较破旧、零乱。

 

火井古镇与“海屋”——蜀中丰采之五十

 

   岷江支流文井江穿过古镇,枯水季水量很小,观感不佳。岸边也有古榕,但远不如平乐、西来古镇的规模。

 

火井古镇与“海屋”——蜀中丰采之五十

 

    古镇主要街道河北街。

 

火井古镇与“海屋”——蜀中丰采之五十

 

   河北街上的传统木结构建筑。

 

火井古镇与“海屋”——蜀中丰采之五十

   珍惜冬日阳光。

 

火井古镇与“海屋”——蜀中丰采之五十

 

    古老的铁匠铺。

 

    镇上有两处规模较大且具特色的建筑。一是陈氏旧居,现为镇政府所在地。另一处是“海屋”,典型的中西结合民居建筑。

 

火井古镇与“海屋”——蜀中丰采之五十 

    陈氏旧居外观。

 

    陈氏旧居位于火井镇河南街,始建于清代,大门局部为民国初年增、改建,座南向北。建筑面积约1300平方米,皆为单层。平面为三进复合式院落,由前厅、中厅、前院、后院、别院、厨房、仓房组成,布局错落有致,天井四周设廊,木门窗、吊柱、石础及檐脊雕饰精美。

    原房主陈芷渊在历史转折时刻错判形势与新政权作对,死于非命,房屋充公。
  

火井古镇与“海屋”——蜀中丰采之五十

 

    中院。

 

火井古镇与“海屋”——蜀中丰采之五十

 

   门廊。

 

火井古镇与“海屋”——蜀中丰采之五十

 

   后院的天井。

 

火井古镇与“海屋”——蜀中丰采之五十

 

   雕花木门组。

 

火井古镇与“海屋”——蜀中丰采之五十

    梁上支撑檩子的那一大块雕花木构件似乎叫“驼峰”。

火井古镇与“海屋”——蜀中丰采之五十

   雕工精致。


火井古镇与“海屋”——蜀中丰采之五十


火井古镇与“海屋”——蜀中丰采之五十

 

    木柱下石础也雕出这么多花样,很少见。


火井古镇与“海屋”——蜀中丰采之五十

火井古镇与“海屋”——蜀中丰采之五十

    “海屋”位于河北街,建于1934年,座北向南,建筑面积有500多平方米。平面呈二进“日”字形四合院,整体采用悬山式砖木结构。门楼为民国初年典型牌坊式建筑,中堂与前厅对称,一进为一楼一底,门廊通高。后院(二进)单层小青瓦木结构。前后院皆有天井。

     
火井古镇与“海屋”——蜀中丰采之五十

 

    “海屋”南立面。当年在此偏僻小镇“突兀现此屋”,确实震惊一方。

    原房主邱氏曾在重庆海关任职,回归原籍后大兴土木。据说当时还找来工程师现场设计指导,令乡民大开眼界。及至“土改”,邱氏虽有豪宅但无田土,与“地主”无缘,有幸划成份为上中农。后政府用三间街面房与邱家调换,先后将税务所、乡医院设于“海屋”。


火井古镇与“海屋”——蜀中丰采之五十


    石拱大门很气派,上方的圆形花窗也极精致。


火井古镇与“海屋”——蜀中丰采之五十

 

    石雕草书“海屋”牌匾。题字者是什么“翁”,还有印章,想来是一方名家。

火井古镇与“海屋”——蜀中丰采之五十

    一颗榕树主干、根须与外墙融为一体,显岁月沧桑。

 
火井古镇与“海屋”——蜀中丰采之五十

 

    院内天井,四面皆精美木雕花窗。

 

火井古镇与“海屋”——蜀中丰采之五十

 

    通高二层门厅。圆形镂空雕花木窗还保存有一扇。设计者显然在意建筑的通透性,砖砌外墙上部也有好多镂空花饰,以利于形成“穿堂风”。

 

火井古镇与“海屋”——蜀中丰采之五十

 

    好漂亮的木花格门窗!不完全是传统花样,象楼上那些木栏形状,就有西洋味。


火井古镇与“海屋”——蜀中丰采之五十

    二层外走廊年久失修,不能上去了。


火井古镇与“海屋”——蜀中丰采之五十

    还有人居住,保护责任重大。木柱上有手提式灭火器。与安徽、山西民居多用砖石材料不同,四川建房主材是木头,在潮湿环境中,耐久性要差得多。“海屋”能有现在模样,实属不易。

    据说目前“海屋”已经修缮,火井当地政府立碑加强保护,并有介绍文字。此屋若在成都宽窄巷子,亦属上品,身价不菲,肯定很“火”,观光者也会“海”了去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