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博士的“博”字 ──方滨兴校长在2008年博士学位授予仪式上的讲话
(2013-12-12 15:22:30)分类: 校长演讲 |
论博士的“博”字
──方滨兴校长在2008年博士学位授予仪式上的讲话
(根据录音资料整理)
发布时间:2008-10-21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
这是我第一次在这里给各位博士生授予学位,也是第一次将我的名章盖在博士学位证书上,所以我感到非常高兴。当然,我知道我是摘了一个桃子,林金桐校长精心呵护了这么多年,在最后一刻由我捡到了这个果实,为此我也要特别感谢林校长!
各位已经正式获得了博士学位,被冠以博士的头衔,这是你们努力的结果,也是对北京邮电大学辛苦投入的回报。既然诸位已经成为博士,我就很想与大家探讨一下这个“搏”字。我认为“博”这个词在我们的用语中可能是最高级别的形容词,我不知道还有哪个词比“博”还要高。现在,诸位所获得的学识已经开始被人们用“博”来形容,因此,我们要对得起这个“博”。
北京邮电大学的校训中有一个词是“博学”,我考证了一下,我觉得应该是来自《礼记·儒行》:“儒有博学而无穷,笃行而不倦”,就是说,学者的学识不应该有穷尽,应该要活到老学到老;而且要有不知疲惫的精神,持之以恒的毅力。
古代时,人们对于“博学”有着各种各样的诠释,都是想说明博学的重要性,同时也被现代社会所广泛接受,并引以为训。我注意到复旦大学的校训“博学而笃行,切问而近思”是引自《论语·子张》
“博学而笃行,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强调的就是要有持之以恒、孜孜不倦的博学的品质,而且还要具有对任何事情都能够进行敏锐的观察、周密的思考的能力,只有这样,才成为一个对得起社会的学者。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博学”是首当其冲的。
大家还知道中山大学的校训:“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它是来自《礼记·中庸》“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说的就是做大事之人,就是需要坚持重要的科学品质,包括具有获取渊博学识的水平,具有全面观察事物的习惯,具有周密思考问题的风格,具有明辨是非的判断能力,具有持之以恒地踏实精神。家宝总理在给一个学校留言题词时也是用的这组词“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由此可见,学者应该具有诸多科学品质,而“博学”是首当其冲的,但不能止于“博学”,后面还有一系列的能力需要去培养,有一系列的品质还要去拥有。
“博学”强调的是学者的学识,但博士的“博”并不仅仅在于“博学”,还在于“博大”。所以说博士的“博”不仅是表明诸位的学识之渊博,还反映了诸位的胸怀之博大。因此,北京邮电大学的校训中还有一个词是“厚德”,其实厚德也是博大的一种诠释。厚德来自于《易经·坤卦》,而且有许多诠释。其中我一直认可的来源是《彖》释,语出“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就是说只有厚重,才有强大的承载能力,要是单薄那肯定不行;只有圆满的德行才能够绵延广阔,德行不善,必当受局限。因此,我们必须要把博士的“博”从学识的博大延伸到胸怀的博大,进而引申到对做人的要求。刚才杨义先教授说了几个做这件事重要,做那件事更重要,我觉得很好,我要添加的一个就是“做事重要,做人更重要”。这不仅是我个人的要求,也是北京邮电大学校训中所提到的要求。在北京邮电大学的校训中,就是将“厚德”放在了“博学”之前,“厚德、博学、敬业、乐群”。所以希望我们大家要首先做人,然后做事。
最后一点我想强调的是“博”很广泛,但我们在“博”的同时,还要“深”才能扎住根。一块巨大的布,可以很广博,但如果扎不住根就会飘起来。我们作为博士已经有着广博的学识,但是还应该注意到要寻找几个基本点去深入它。有深厚的知识不仅仅是“博”,还要有深度,要在几个核心点上有透彻的理解,有学术上的立足点,做到了这点大家就不会辜负北邮多年来的培养,不会辜负导师的心血。我衷心地希望大家能够为北邮争光,北邮也将引你们为自豪,为你们而骄傲!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