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小巫的《给孩子自由--中西理念冲撞中的早教》,如获至宝,睡前看,睡醒看,就快要废寝忘食了
上次读她的书,还是在宝宝两个月的时候读《让孩子做主》,也是一夜一夜的读,不一口气读完不过瘾。这本是小巫继《让孩子做主》之后推出的新作,重点在于探讨1岁至4岁幼儿早期教育的各个领域。根据西方先进的教育理念,结合自身的实际经历以及案例,详细解读儿童秩序感、道德感、情绪发展、大脑发育及学习过程等话题,在如何培养身心健康、独立智慧的儿童方面,提出了诸多精辟独到的见解。先通读一遍,读后大有感慨,急切的想要重读第二遍第三遍。深感之前很多模糊的理念得到了理论的指导。我,我们,我们这一代,受到的很多教育到底是帮了我们还是束缚了我们还是害了我们?成年之后再反思只能留下很多遗憾,而面对这种遗憾,想要改变要付出多大的力气。
我们习惯了“教”孩子。比如拿到一个玩具,首先教他怎么玩。小巫的书里却说不要教孩子,孩子会自己琢磨出很多玩法。可不是吗!读后豁然开朗。玩具的玩法不需要我们教啊,孩子们完全可以自由想象、自由发挥。我们的“教”只是束缚了宝宝的想象力、好奇心、动手能力。这个“教”似乎使得我们整代人、整个民族都循规蹈矩,失去了创新力。而我们在没有领悟到这一点的时候,很多时候在不经意的时候就在“教”。前段时间,爷爷奶奶新买了一个玩具,宝宝刚拿到手,老人就手把手教他玩,这样的时刻似乎在每个家庭都司空见惯的吧?玩对了,大家还鼓掌鼓励。这个,到底帮还是害呢?之前我也经常犯这样的错误。入手一套玩具保龄球,刚拆,我就教宝宝拿球击瓶,多愚蠢啊!瓶与球就只能这样玩吗?我们大人,脑海里看到这个就知道是保龄球,保龄球就应该这么玩,而孩子,会发挥出许多新奇的玩法。教,在此刻只是束缚。毫无疑问,给他自由的想象才是最大的帮助,保护他自由发展的空间才是我们的责任。
不要轻易“教”孩子。贯彻这个理念还得时时提醒自己呢!前天晚上宝宝的行动又在向我说明这一点。我问宝宝“小马在哪里”啊,因为我看见了他身后的小摇马。他却自顾自的在翻手里的书,似乎在寻找什么。问了几次他都没有找到-----其实他没有找到的是我心里想的小摇马。我正想“教”他什么是摇马的时候,他指着书里的一页向我示意,他终于在书里翻到了小马!那一刻,为宝宝的执著而高兴,也为自己还没来得及”教“而庆幸。
由于我们所受的传统教育,“教”已成了习惯,要改变习惯,还宝宝自由发展的空间啊。“教”与“不教”,要仔细的分清才好。一岁半,言传身教、潜移默化才是教,慎言慎行才是教。这两天在不知不觉中,宝宝认识了很多东西,小狗小猫奶牛老虎狮子企鹅等等,苹果香蕉葡萄榴莲西瓜等等,衣服裤子鞋子纸尿裤肚兜等等,还有各种生活用品家用电器。我还纳闷没有教过啊!呵呵,其实都是宝宝在无意中在家里在书里看到听到的。忍不住夸他“真棒”
这种教才比较有意义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