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过度消费的旭日阳刚

分类: 社会万象 |
岁 月 留 给 我 更 深 的 迷 惘 |
被过度消费的旭日阳刚
来源:黑龙江新闻网-生活报 作者:孙秀峰
不知道最近的那英会不会有些郁闷:她对于草根歌手的一句点评,经过悠悠众口的解读,俨然制造了一种乐坛阶层之间的对立关系。 “旭日阳刚还不够级别” (入选音乐风云榜)——乍一听,这话的确不太友好,姑且无论有心或是无意,至少修辞的使用,缺少了必要的柔软性。尤其是“级别”二字,依稀传递着前辈对后辈的俯视、贵族对草根的不屑。正因如此,引得千万网友“子弹横飞”,身为评委会主席的那姐,俨然成了“镇压草根”的豪门卫道士。 其实,抛开这些似是而非的情感分析,一个简单的道理便清晰可见,那就是“游戏规则”。
入选风云榜的歌手,必须拥有自己的原创——这是规矩。我们不能在麦当劳的店里,点肯德基的食物,当然也不能在原创歌手的舞台上,强行保送一个翻唱者,无论他唱得多么好。 规矩许多人都懂。然而,因为当事的一方凑巧叫旭日阳刚,因为他们在这种貌似博弈的关系中,凑巧属于弱势的一方,更因为他们曾经带来了一些感动……情感的贴近性,便促使人们有意无意地忽略了规则,调整了自己的枪口。
这就是我们的问题:总是习惯将属于规则范畴的问题,泛化为道德问题。谁拒绝弱势的、我们喜爱的一方,谁就是道德的挑战者。联想到此前,汪峰因为维护著作权而遭受口诛笔伐,说明我们在情感的支配下,已经失去了起码的公正精神。 旭日阳刚的走红,是因其不经修饰的沧桑与自然,是因其“农民工”的身份标签,更是因其在一种特定的背景下,唤醒了人们的情感共鸣……因此,人们用鲜花和掌声,将他们推向了舞台的前沿。然而,聚光灯下的旭日阳刚,也和许多一朝成名的草根一样,正在被过度地娱乐、过度地消费。从“封杀”到内讧,从“演电影”到音乐风云榜之争,他们的名字无处不在,他们的光环日益耀眼,他们的身份却日益模糊。如今的这个名字,早已无法带来感动人心的力量。我们想要的到底是什么——是一个娱乐大众的明星?还是一种情感的共鸣?
这就是我们的悲哀——以道德或者同情的名义,将那些曾经深深感动过我们的小人物,推向高高的殿堂,让他成为明星,让他离我们越来越远,然后,再抛弃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