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城市经济学中的倒“U”形现象?
(2011-01-06 21:07:45)
标签:
杂谈 |
说法一:
城市经济一般可以分为基本的和从属的两种部类。毫无疑问,基本经济部类是促进城市发展的动力,并且基本经济部类的发展讲对从属经济部类的发展产生促进作用,从而形成一个循环和累积的反复过程---基本经济部类的乘数效应,由此使城市在区域中的地位不断升高,使城市成为区域发展的核心,有些城市进而成为不同层次区域的中心城市。
但是区域中的各个城市发展并不是均衡的,区域内一些条件较为优越的城市由于规模经济和集聚经济的效应,它们的发展往往呈现循环和不断累积的过程,逐渐成为区域的中心城市。这些城市发展达到一定规模后,也将会遇到越来越多的阻力因素(如地价上涨、交通拥挤、劳工短缺和环境恶化等),城市发展初期的比较优势逐渐丧失,而其他城市的比较优势越来越显著,这就是城市经济学中提到的倒U形现象。
说法二:
在工业化的过程中,由于各个地区之间的区位优势不同,资源禀赋不同,经济基础差异甚大,各种生产要素必然向平均利润率高的地区转移和积聚,导致区域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拉大。当发达地区的工业化水平达到一定程度之后,由于其滴落效应和扩散效应,由于发达地区生产要素价格的上涨,平均利润率降低,而欠发达地区的生产要素成本低的优势会逐步显现出来,加之政府的引导,生产要素会向欠发达地区转移,促进经济增长,缩小区域之间的发展差距。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我国区域之间特别是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之间在经济总量和经济增长率之间的差距明显拉大了,明显地处于倒U曲线的左侧。自西部大开发这一战略实施以来,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加速,虽然总量仍然有拉大的趋势,但经济增长率有缩小的趋势,进入了倒U曲线的右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