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讨论稿
(2013-06-05 18:36:33)
标签:
欧阳转载教学教育 |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讨论稿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和他的概念形成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语言的”。因此,有人认为训练“说”是语文课上发展学生智力,培养思维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还有人说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的提高都是以“阅读”为基础,倾听能力也是靠“阅读”来促进。
我认为,思维能力涵概了分析、归纳、概括,顺向思维及逆向思维等能力。其中,还包括记忆力在教育教学中,主要表现为背诵课文(记忆力、理解力)、识记生字(分析比较力、观察力及记忆力)、概括主要内容(归纳总结)、写话、习作(综合能力的体现)
这符合语言学习的规律,一个人只有头脑中积累了大量的语言材料,才能够熟练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语言积累就是我们通向准确表达向高质量表达的“天梯”。
从人的成长规律来看,每个阶段的侧重点也是不同的。在低年级时,应着力培养学生的记忆力、观察力、想像力等,指导他们运用简单易学生方法,使他们有兴趣去阅读,参与到语文学习当中。
在小学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中,我认为简单易学的方法有:
一、记忆力:1、熟读成诵 2、边读边想像 3、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记忆
4、形象记忆法等
二、观察力:1、有序观察(指导学生观察事物的顺序,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整体到局部等) 2、观察时要专业(观察的品质特点)
三、想像力:低年级儿童是想像力最丰富的时候。1、要引导来凭借生活经验来想像 2、边看图边想像 3、听朗读内容进行想象
如果将教师的教学思路和学生的学习思路以及文本的特点和教材的编排意图结合起来,那样的教学才是最优化的。这就是我们应该提倡的“四心相通”。
1、寻找文本中的关键句,掌握概括文章的好方法。如:《花钟》这篇课文中的第一段中,“要是我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在接下来的叙述中,作者就分别叙述了哪些“不同的花”。因此,这一关键语句概括中非常关键。因此,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善于发现文本当中的特点,教给学生概括的方法。
2、寻找结构相同的句式,培养学生归纳能力。如:《桂林山水》这一课。首先文章的结构就非常清楚,“总——分——总”式。在引导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中,我们可以结合文章的题目,及课文中“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这样的句式,来帮助学生归纳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指导学生提炼最直接、最有价值的文本信息。这可以锻炼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维果斯基说:“词语只有在获得了感性的个人涵义而不是单纯作为概念存在的时候,它才能成为个体生命中一个生气勃勃的细胞”。因此,语文教学要开掘词语的意义、意味、意蕴,唤醒词语表象,让词语理解成为学生言语表现的鲜活元素,课堂教学就会涌动智慧和灵性。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