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小学学业成就优等生问题的成因分析
(2012-03-04 19:57:01)
标签:
杂谈 |
小学学业成就优等生问题的成因分析
巫李琴
(一)社会对人才的认定标准有偏颇。什么是人才?在当今中国社会认定的唯一标准就是上大学,最好是上了名牌大学,或者上外国的名牌大学,走出社会就有高人一等的感觉。这种理念广泛存在于人们的心中。而小学生优等生是以后上大学、上名牌大学的“潜力股"。在人们的心目中这些优等生就是明天的人才,这些优等生在众星捧月式的正面环境中成长,一旦遭受挫折,失落感比非优等生明显。
(二)高考选拔招生体制的影响。我国现行上大学还是沿袭过去科举式考试选拔模式,一考定终身,而考试内容涉及从小学到高中阶段的语文、数学、英语等科目,而小学优等生在小学阶段显现出来的这些科目的优等,让社会、家庭和学校一致认为这些优等生是今后高考的佼佼者,给他们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容不得优等生任何闪失。
(三)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在市场经济和金钱的驱动下,对优等生择优政策或免费政策,即免学费或保送资格。优等生为了追求眼前的利益,不断给自己增加压力,有的还会采用一些不正当的手段来达到自己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