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论文]幼儿园本土资源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的调查研究

(2018-07-10 15:31:24)

幼儿园本土资源教学现状

及存在问题的调查研究

杜曲街道中心幼儿园    张婷

摘要:《纲要》中指出:要引导幼儿“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我园地处农村,利用农村本土资源对幼儿进行教育教学是我们的有利条件利用农村本土资源开展幼儿园的教学活动,更能发挥农村本土资源的教育功能,体现其独特的教育价值。如何利用本土资源进行有效的教学活动?本论文尝试通过发放问卷找寻存在问题,并尝试提出改进策略。

关键词:本土资源、存在问题、本土资源教学

  一、研究缘由

(一) 问题的提出

我国教育学家陶行知指出:“生活即教育”,“活的乡村教育要用活的环境,不用死的书本。”《纲要》中指出:要引导幼儿“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我园地处农村,利用农村本土资源对幼儿进行教育教学是我们的有利条件,孩子们对自己身处环境中的事物更熟悉,而本土的自然资源由于它的直观性,可取性和神秘性更加受到我们农村幼儿的喜爱,因此利用农村本土资源开展幼儿园的教学活动,更能发挥农村本土资源的教育功能,体现其独特的教育价值。但在农村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往往忽视本土资源的开发利用,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忽视了这些天道独后的教学资源。

研究意义

3-6岁儿童学习和发展指南》前言部分中指出“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活动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得经验的需要。”我们幼儿园地处资源广阔的农村,这里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变化,农作物有的开花,有的结果……给孩子以活的教材。幼儿园里的孩子多数是农民的后代,他们对农村的农业生产与农事活动具有着浓厚的兴趣,随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及日积月累的生活经验,我们认为,孩子们感兴趣的活动就要充分利用与发挥。幼儿的思维特点是以感知动作,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对抽象事物的认识需要以感知动作、具体形象思维为支柱。而本土教育资源符合幼儿的这些身心发展特点,它是具体的、时刻在幼儿生活周围的、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

二、研究方法及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运用的研究方法有文献法、调查问卷法、比较分析法。

1.文献法:

通过搜集查阅幼儿园本土资源教学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幼儿园本土资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调查问卷法

问卷法是指把一系列事先设计好的问题组合起来,以书面的形式征询被调查者的意见,通过对问卷的回收、整理和分析,获取有关资料信息的调查方法。在本文中主要利用问卷来获取教师对本土资源教学认识的数据资料。

(二)概念界定

1.“本土资源”概念界定

本论文中对“本土资源”概念的界定采取吴刚平老师界定的课程资源的狭义概念,本土课程资源是区别于其他地区的,具有本地区特色或本地区特有的形成课程的直接因素来源。所以本文中的“本土资源”包括自然地理资源、人文历史资源、社会发展资源,具体而言就是指我们出生、成长的地方的地域特色、自然景观、文物古迹、地名沿革、历史变迁、社会发展以及民间艺术、民风民俗、名人轶事、语言文化等。本土物质资源就是本地区普遍存在的、具有地域特色的、和幼儿生活密切相关并可以与之进行直接互动的农作物、自然物等。

三、当地本土资源概述

我园地处西安市长安区杜曲镇西樊村,我园周围本土资源丰沃,整理归类如下:

1.自然资源 

农作物资源:大部分幼儿家长家中都种植有玉米、麦子、豆子等农作物,我们可以挖掘这一资源对幼儿进行相关的艺术、科学教育。家禽牲畜资源:普遍幼儿家中都养殖的有猪、鸡、鸭、狗等。地域名称资源:西樊村、师家村、小江村、西江坡……这些地名有的根据地理特点命名,有的包含着生动有趣的传说故事 

其他自然资源:利用泥巴、石头、种子、树叶,农作物等。

    2.人文资源 

民间传说:樊川八大寺、社火、过会、赶集…… 等民间文化资源。

家长资源:农村的家长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他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热情不低与城里的家长,他们朴实、勤劳。多数家长掌握种植、食品加工储存、民间工艺等技术;特别是一些年纪大的家长,掌握一定的本地民间传说、故事、歌谣、风情习俗。

四、本土资源教学现状调查

为了能够更加直观的说明本土资源教学的实际应用情况,本研究对本园的所有任教老师共发放25份调查问卷,回收25份,有效问卷25份。现就问卷做以下分析:

1.教师基本情况

 

 

 

学历%

年龄%

本地从业时间%

职务%

是否有教师资格证%

本科及以上

大专

中专

20岁以下

21-25岁

26-30

31-35

36以上

1年

1-2年

3-4年

5-6年

7年以上

行政人员

带班老师

没有

21.43

57.14

21.43

0

35.71

35.71

7.14

21.42

7.14

28.57

21.42

14.29

28.57

21.42

78.58

92.86

7.14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参与本次调研问卷调查的老师学历大部分是大专、本科及以上,21岁-35岁以下青年教师居多,大约占79%,在本地从教6年以内的年轻老师居多。调查发现老师在本地从教时间短,对于幼儿园周边本土资源了解不够深入,利用不够充分,问卷中78.58%是一线带班老师,一线老师在组织实施教学中能够更加直接的发现问题,有教师资格证的老师占92.86%,说明大多数老师都具有从业资格,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

2.教师对本土资源的认知了解情况

您认为农村的本土资源是什么问卷分析,是指名胜古迹和民间艺术活动占14.29%;是指自然环境、自然材料占14.29%;是指民俗风情、民间艺术、传统节日、地方文化等方面占21.4%;认为以上三项全部都是的占78.58%,从这项数据可以看出老师对于本土资源的认识比较全面。但通过访谈调查发现教师对于本土资源的了解比较浅显,不够深入,问道教师如何为幼儿开展本土资源的教学时教师不知如何进行,部分老师表示“不太清楚”、“没太进行过”、“没想过” 

3.教师对于本土资源教学活动的态度

对幼儿园利用本土资源开发相关教学活动的态度非常支持和支持占85.72%;比较支持占14.29% ,说明教师们比较支持本土资源的教学。

4.教师对于本土资源的利用概况

如果你在活动中利用过本土资源,利用过以下哪几种本土资源,71%的老师利用过杜曲本土的社火表演,19%老师利用过杜曲的民间乐器,10%的老师利用过杜曲的神话传说。以上三组数据说明了老师们有开发利用本土资源的意识,但是只有极少数老师利用本土资源进行教学,利用到的老师主要以社火表演为主,民间乐器、神话传说较少涉及,其他方面未曾涉及,资源利用率较低以至于将大量的资源浪费。通过进一步的访谈发现教师在进行本土资源教学活动中往往忽视了活动的延伸,一些老师选择总结性语言进行延伸,部分教师觉得本土资源教学活动的延伸应从家长入手家园共育,但实际情况是我园地处农村,家长没有教育孩子的意识,老师觉得家长不配合,给家长布置任务也是无效的。导致教师在进行活动延伸时缺乏有效的拓展延伸。

幼儿园本土资源教学中存在问题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幼儿园教育教学中应当积极开发利用家长、社区、环境等各种资源,为幼儿创造温馨的学习、生活环境,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地处农村的幼儿园当地的本土资源

(一)教师对本土资源的本质及的认识有待加强

    从问卷调查结果看,大部分教师对的认识还是比较到位全面的。但在对教师进行访谈时发现教师本土资源的理解并不是十分清楚,尤其是本土资源在教学中的应用教师不知如何进行,教师的认知还是比较模糊的,常常以“说不清楚”、“平常不怎么进行 ”“比较模糊”来回答。

   (二)教师对本土资源的价值认识存在观念和行为上的不一致

从问卷和访谈的结果来看,教师对本土资源价值的认识已经有所改变,由以往注重在本土资源教学中开发本地资源的价值或者了解当地文化习俗向注重开发本地资源当中潜在的艺术、审美、想象观察等多元价值的转变。虽然教师已经认识到“重视教材忽略本土资源”对幼儿发展是有弊端的,但却很难将这一理念落实到实践中。

(三)教学形式过于单一化,片面的将本土资源开发的教学活动等同于自然资源的教学活动

通过调查和访谈发现教师们在开展本土资源教学时,往往会进行艺术领域的活动通常采取泥塑,石头画,根雕、种植等主要形式进行忽略本土资源中包含的文化资源的开发,将本土资源等同于自然资源忽略了本土资源的开发利用主要是激发幼儿对故乡的了解热爱之情。但限制了幼儿的自我探索和发现,使本土资源的综合价值难以被有效挖掘。

   (四)缺乏必要而有效的延伸活动

教师在开展本土资源教学时,仍存在“头重脚轻”的问题,大多数教师在进行本土资源的教学活动时,着重放在带领幼儿知识方面的获得,对整个教学活动没有实际的推进意义也不利于幼儿的继续探索。教师常常忽视采取丰富多彩的延伸活动来提升本土资源教学的效果。比如在进行《小麦》这节活动时,教师片面的追求幼儿获得知识方面的理解,让幼儿懂得小麦的生活过程,在活动中忽略延伸拓展,恰逢收割小麦的季节,教师可请幼儿放学后和家长一同进行小麦的收割,体验劳作的辛勤和快乐。可见教师在组织本土资源教学活动时没有设计必要而有效的延伸活动来为整个活动添砖加瓦。

六、幼儿园本土资源教学的策略

   (一)选取适合的本土资源

教师在选取本土资源时应以幼儿为中心,选择符合幼儿年龄阶段特点、身心发展水平以及兴趣的素材。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心理发展水平不同,其对应的接受能力也是有很大区别的。

(二)灵活运用资源

    本土资源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区域性等特性。在开展一些当地特有的教学活动时应从多角度,多层面进行。如在开发根雕这一艺术资源时,如果以手工活动的形式来组织的话,幼儿不适合雕刻树根,这时教师可以就地取材地用本地常见的质地较硬的粘土块来代替树根让幼儿进行雕刻练习,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对于一些资源对于幼儿很多技法对于幼儿来说操作起来难度太大,在实际开发利用时,教师可根据幼儿的实际能力适当做些简化处理以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在对本土资源教学活动进行调整时,教师应注意原有资源的合理性,尽量在原有基础上通过微调,消除其所存在的某个方面的缺陷,而不能使其“面目全非”。当然,在实际操作中开发的形式不应局限于某些固定模式,教师可根据需要灵活运用。

(三)设计必要而有效的延伸活动

     好的活动延伸可以为整个教学活动起到添砖加瓦的作用。在本土资源教学活动中,教师们除了常用的总结主题外,可以通过家园共育请家长和幼儿共同通过绘画、手工、游戏、表演来延伸本土资源的影响与价值,激发幼儿对家乡热爱的同时能够获得审美体验和发展社会性以及得到情绪情感的满足。比如在进行社会活动《社火》后,教师要求幼儿回家后春节和爸爸妈妈一同参加社火活动时请家长再给幼儿现场讲一讲或者和幼儿一起表演,这样的活动不仅发展了幼儿的观察、语言表达、情感表达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幼儿们能够关注自己身边的失误,了解家乡的特色,也同时增进与父母亲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之后家长们纷纷表示通过这次与孩子之间的合作,双方都获得了愉快的情感体验。

   (四)有效利用家长资源,家园共育,提供家长及社会人员参与开发的平台

幼儿园中的教学资源的开发多数是由专家、教师参与的,家长及社会人员并没有参与其中。然而本土资源教学活动的开发重点是开发幼儿所在地区的本土资源,而家长多半是当地人,特别是一些爷爷奶奶对当地的文化习俗有着更加深厚的理解,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一有效资源,请家长积极参与到本土资源教学活动中。这样本土资源教学活动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切入,能从不同的层面交融,能考虑更多、更全面的问题。

 

结束语

    本文首先通过文献法界定本土资源的概念然后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法以及活动实录法对幼儿园本土资源教学的现状从三个方面进行调查了解:教师的基本情况;教师对本土资源的认知了解情况;教师对本土资源教学的态度情况;教师对本土资源的利用概况。之后分析总结了幼儿园存在的几点问题,最后结合实践简单提出了几点幼儿园本土资源教学的策略。

参考文献:

1吴刚平.课程资源的理论构想[J].教育研究,2001(9)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解读〔M〕 .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3教育部.《3 -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