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的河》之黄河的意象
《北方的河》讲述了一个大学毕业生报考人文地理研究生的过程,写了他对北方几条大河的考察、追忆和神往,还写了他与一位女摄影记者的爱情。小说对北方的几条大河的描述,实际上是人生精神历程的探索。小说实际上是作者青年时期自传式的心灵史。本文节选于《北方的河》的开首部分,写“他”在绥德汽车站乘车,沿无定河谷进入黄河,并最终游过黄河的一段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小说的故事情节很简单,散文化的笔触更注重人物情感历程的再现。
这篇后来成为张承志代表作的中篇小说,集中体现了张承志的写作风格。浓郁的理想主义色彩,诗化的语言,意识流,饱满深沉的情绪。张承志的后期作品,尤其是《心灵史》,因为虔诚的伊斯兰信仰,充满强烈的宗教情怀,一些情绪和观点引发文坛巨大的争议。这自然和他的个性与成长的时代背景有关,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他的早期作品,无论是《黑骏马》还是《北方的河》,没有明显的皈依伊斯兰后的宗教情怀的流露,但有着极其接近宗教气质的对心灵的深刻追问剖析,对人性的虔诚探索和深度触摸。
张承志是最著名的红卫兵,因为红卫兵这个概念就起源于张承志。文革初期,张承志坚定地支持毛泽东发起的旨在反官僚反特权的文化革命。张承志后来甚至说:“我尚未发现有谁比我对红卫兵的造反含义更肯定,也没有谁比我对特权阶级更敌对。”但是文化大革命的后期的发展,显然超出了他的理解范围。他是个革命理想主义者,但不是个暴徒。他后来说:“我是个红卫兵,但我没打过人。”
《北方的河》中的“他”,正是在文革后理想主义的激情受阻,目睹文革暴行良心受到巨大刺激,心灵苦闷寻找出路的年轻人。文中的他,走相同的路线,第一次徒步,第二次和他所喜爱的人民挤解放牌卡车,从绥德沿无定河谷来到黄河岸边,两次都游泳度过黄河。《北方的河》写他第二次游过黄河的经历,并在意识流的写作手法里,追忆了第一次的经历。这种纪实性的叙述,充满了隐喻和象征。黄河是象征,两次游过黄河是象征。黄河的雄浑宽广壮美,象征着父亲般的包容;它泥沙俱下的浑浊和永不停息的奔腾正是民族的历史和精神内涵;它“疯狂地搂着他飞跑”,正如个人在历史潮流中渺小的现实;它对渺小个体的接纳,也是个体在融入历史寻求自我价值实现的体现。第一次无知无畏地游过黄河,一如文革初期满怀激情投入革命造反运动;第二次游过黄河,则似乎是沉重的负罪感的一次洗礼,给和身体一样变得沉重的心灵以黄河一样前行的勇气和动力。黄河,带个了一位受挫后的理想主义者舔舐伤口继续满怀激情前行的勇气。北方的河,为什么是北方的河?张承志在黄河感受到的力量,似乎也是黄河注入在我们这个国家民族的精神原动力。
张承志澎湃的情绪和黄河是相称的。他在人生道路上的追逐探索,对国家民族的思考,不似后来他带来巨大争议后一些人片面肤浅的评判。如果有谁从无定河的入河口河底,看看那条汹涌澎湃的黄河,他大概无法想象从那里游过黄河的人,有着怎样的勇气?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陈思和在《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中说:在《北方的河》中,主人公“他”的心灵中充满了躁动和震颤,他以现代人的信念向世界发出生命自由前行的呐喊,在象征着民族文化传统的大河的奔涌中获得力量,而大河在他那一往无前的精神追求的映衬下,也体现出了更加深厚广阔的内涵。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