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汉语系词的来源

(2011-11-06 19:52:36)
标签:

系词

上古汉语

判断句

者也句式

王力

论衡

永嘉之乱

南北朝

世说新语

胡人

http://s4/middle/7108b366gb11115662573&690

(我们是一群说着“汉语”的胡人吗?)

 

对于现代汉语中系词“是”的来源,众说纷纭。

 

首先,先秦汉语中没有系词—— 对此几乎没有争议。先秦汉语常见的判断句结构是:

 

A,B。

A,B也。

A者,B也。

 

某些判断句中出现了“是”,例如: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知也。……《论语.为政》

 

主流看法(王力说)是,这里的“是”是一个代词,等同于“此”,复指前述内容。另外的例子如: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寡人之过也。……《左传.僖公三十年》

    王之不王,折枝类也。……《孟子.梁惠王上》

    王又以其力所不能取以送之,助秦自攻也。……《史记.虞卿列传》

 

问题是:如果这些句子里的“是”真的等同于“此”,为何“A,是B也”可见,而“A,此B也”不见呢?

 

http://s7/middle/7108b366gb1111c63f4d6&690

(古汉语大侠王力)
 

另外,王力先生在《古代汉语》中说:

 

在古代汉语里,这种用来复指的指示代词往往不用。这样,好像不是判断句,其实仍是判断句。例如:

 

  君惠徼福於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是)寡君之愿也。(左传僖公四年)
  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是)君之所知也。(左传僖公三十年)
  执事不以衅鼓,使归即戮,(是)君之惠也。(左传成公三年)

 

在第一个例子里,“君惠徼福於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是主语,“寡君之愿也”是谓语,其馀由此类推。

 

可见,“A,是B也”,不外乎“A,B也”。这里的“是”不是系词,恐怕也不是代词!

 

老闷的看法是:是,寔也,实也,情也,信也,是一个副词,类似于英语里的“really”。它的反义词是“非”。非,背也,虚也,妄也,伪也。

 

来看下这个例子:

 

   孔子与?”对曰:“也。”……《论语.微子》

 

敢问,如果这里的“是”等同于“此”,逻辑上成立吗?不成立。这里的“是”其实就是“实”,是一个副词。我们改写如下:

 

   孔子与?”对曰:“也。”

 

逻辑上便没有问题了。

 

对于“是”正式成为系词的年代,学者普遍认为在东汉,并列举出王充《论衡》中的诸句为例子,如:

 

    夜梦见老人曰:“余所嫁妇人之父也。”……《论衡.死伪》

 

果真如此吗?老闷不认同。既然上古判断句中的“是”是副词,不是代词,那么我们仍然可以说《论衡》中的带“是”判断句中的“是”是副词。

 

“是”成为系词的标准是什么?老闷认为: “是”成为系词的标准是,它的前面出现了副词!

 

http://s4/middle/7108b366gb1110ce80243&690
(西晋的五胡杂居情况)

 

南北朝《世说新语》中已大量出现“定是”、“便是”、“自是”、“乃是”、“并是”、“皆是”,到了隋唐文本,更可见“不是”。例如:

 

    闻函道中有屐声甚厉,庾公。……《世说新语.容止》
    但克让美事,恐不可阙。……《世说新语.方正》
    劫劫生生,轮回不绝,都由此身我。……《原人论》

 

那么,我们接下来的问题是:系词“是”是否源自于副词“是”?老闷的看法是:系词“是”源自于副词“是”。有些学者认为,系词“是”源自于“者……也”句式的“者”。老闷不认同,因为,“者”并不是上古判断句的必备元素!

 

http://s6/middle/7108b366gb110ede67365&690
(北朝胡人俑)

 

剩下的问题是,副词“是”为何变成了系词“是”?老闷的看法是,语言的显著变动往往产生于与异族之接触、冲突和融合。东汉,胡人渐次南下,但从民族接触的速度和程度上说,仍不足以对中原语言产生语法结构上的重大影响。西晋永嘉之乱则不然,它是突然的、颠覆性的,其后的南北朝更是胡汉大融合时期,这种融合可能对中原语言的语法结构产生重大影响。在胡人与汉人的融合过程中,必然出现胡人学说汉语的情况。系词“是”的诞生,乃是阴差阳错,是胡人学说汉语这一过程的必然产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