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资国企:用好改革“工具箱”,打造发展“硬实力”
(2022-08-23 09:45:03)导 读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施以来,各地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扎实推动国企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主体任务完成进度超过预期,取得了决定性进展。
今年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收官之年,各地国资国企按照“可衡量、可考核、可检验、要办事”的要求,扎实推进改革深化,以确保实现高质量收官。近日,国资小新聚焦地方国企改革亮点举措和突出成效,推出了系列相关报道。今天小编为您带来《上海国资国企:用好改革“工具箱”,打造发展“硬实力”!》。
图片
这是一张亮点纷呈的路线图:上海持续推动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改革,上市公司质量不断提高;持续丰富中长期激励“工具箱”,员工内生动力有效激发;持续深入推进数字化转型,数字产业生态加速构建;始终积极主动担当作为,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强化城市核心功能作出更大贡献。
这是一张令人瞩目的成绩单:2021年,上海地方国有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88万亿元,利润总额近3500亿元,年末资产总额达到25.77万亿元。各项指标位于全国地方国资前列,创新跨区域公司监管模式在全国推广,质子CT等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阶段性成果。
图片
在今年春天的疫情期间,上海国企发挥“压舱石”作用。紧急援建隔离点、加快生产运输医疗防疫物资、保障粮食油气等生活必需品供应......在特殊时期展现了国有企业特殊担当。疫情后的恢复与重振期,上海国企担当稳市场排头兵主力军!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多措并举保障产业链运转顺畅。
2019年,国务院国企改革领导小组研究决定:将上海、深圳作为首批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验区。根据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2022年上海将全面完成区域性国资国企综改试验和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各项任务。
如今,区域性国资国企综改试验和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收官在即。上海国资国企锚定目标不放松,铆足干劲再加力!
1
国资布局结构优化提升
服务重大战略勇担重任
图片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中,上海市国资委始终围绕国家重大战略,优化国有资本布局,增强服务新城建设和保障民生能级。
服务新发展格局,意味着国有经济的布局结构要持续调整,调整的边界在哪里?上海市国资委明确,市属国有资本25%左右集中在战略性产业领域,30%左右集中在优势产业领域,35%左右集中在城市安全和民生保障领域。为国有资本进一步向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划明了“参照线”。
推动重点产业发展。上海市国资委改组或新设成立数据、康养等新兴产业,民生保障领域企业集团,持续推进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重大产业项目,积极发展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新兴产业。两年多来,累计完成9组17家企业重组整合。进一步优化国资布局,增强国资集聚优势,发挥产业联动协同效应。
图片
2022年6月30日,上海市现代农业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健康养老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揭牌成立
推进“五个新城”建设。上海市国资委协调推动市属国企导入“五个新城”,使之成为上海国企布局新热土。临港集团总部迁入南汇新城,长三角投资公司总部迁入青浦,25家市属企业与五个新城所在区政府(管委会)签订总部落户、项目落户以及金融服务合作协议……上海国企导入新城,对自身发展与新城建设都意味着无限的机遇和想象空间。
2021年3月,临港集团总部搬迁至南汇新城,成为首个将总部设在五个新城的市管国企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为落实这一重要理念,上海国资委制定开展8个主题攻坚,推动企业积极参与旧区改造、租赁住房建设等民心工程,实现民生改善、环境提质、发展提速。
由多家上海地方国有企业共同建设的北横通道工程。
与此同时,上海市国资委通过筹建上海国有资本投资母基金等方式重点支持国家重大战略、国资功能布局、国企改革创新发展与结构优化调整。
2
市场化经营机制加快健全
长效激励约束成效显现
2021年12月26日,智己汽车L7首批200辆Beta体验版在上汽集团临港智能工厂正式下线交付系统测试用户。从被视为“1号工程”在内部立项,到2020年12月25日正式注册成立,再到首批Beta体验版下线交付,智己汽车用时仅22个月,创造了高端智能电动车开发的“智己速度”。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中,上海国资国企加快完善市场化经营机制,有效激发了企业内生动力。
目前,上海19家市管国有企业,已聘用职业经理人100人。按照“一人一约”方式,约定权利义务、明确业绩目标。与此同时,职业经理人制度正向重要子企业延伸,伴随工资总额与效益联动机制的优化,上海国资国企普遍建立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的“三能”机制。
在上港集团等16户上市公司,推行股票期权、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在上汽智己汽车等8户非上市科技型企业,实施股权或分红激励;在上海科创集团等4户创投类企业,开展跟投机制试点;在华谊制皂等一批企业,实行超额利润分享机制;上海电气、联和投资等企业推进中长期激励计划……
目前,上海国企中85%的市场竞争类企业集团运用多种激励工具,进一步提升了企业活力和效率。
前一篇: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甘肃建投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