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诗中的养生之道

(2019-07-16 17:23:40)
标签:

思索

文化

杂谈

              古诗中的养生之道

                             张兴海

我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从2500年前的《诗经》,到100年前的清末,文人创作的诗歌之多,浩如烟海,它们长期融化在我们的生活中,感化着我们的心灵。在这些诗歌的海洋中,有不少对于生命的感悟,对于养生的体会,诗人们的感慨咏叹,成为世人的养生宝典。我在阅读中不仅常常为之叹服,也想将一些精华之作推介给朋友们。                                         

《诗经》是古老的经典,“四书五经”之一。孔子说: 《诗》(即《诗经》)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是指学《诗》可以激发人的情志,可以观察民俗风情的盛衰,可以建立相互之间的谅解,可以讽喻或批评时政的得失。在孔子看来,诗本身就是帮助人升华自己的情感、培养自身的德性的。《诗》的功能是兴起人的真实的自然情感,所以孔子说: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 思无邪。 认为《诗》就是使人的情感升华、道德纯正。而在孔子看来,这一点是人成就文质彬彬的君子人格的前提。《诗经。大雅》中有两句名言:“既明且哲,可以保身”,明哲保身依次就此而来,说明一个明智的人,通达事理,就会安保自身。常言说,“民以安为本”,“平安是福”,这应当是人生第一需要。

不论是道家还是儒家,都认为道德高尚的人可以长寿,“德者寿”、“仁者寿”,是养生箴言。明代道家大师张三丰写了《长生诀》(七律),其中有这么四句

长生之诀诀何如,

道充德盛即良图。

节欲澄心淡神虑,

神仙哪有异功夫。

他认为“道充德盛”就是最好的方法,另外,又提出了“节欲”和心地淡泊,说即是神仙也不过如此,没有另外的功夫。我们读过的明代散文小品名作《菜根谭》(洪自诚著)中,对仁人君子与鄙夫小人作了有趣的比较:

仁人宽舒,鄙夫迫促

仁人心地宽舒,便福厚而庆长,

事事成个宽舒气象。

鄙夫念头迫促,便禄薄而泽短,

事事得个迫促规模。

如何作人,“明智”的概念被分解为一些具体的内容。清末工部尚书鹿润痒写的《百字铭》,可谓经验之谈:

欲寡精神爽,思多气血衰。

少杯不乱性,忍气免伤财。

贵自辛勤得,富从俭约来。

温柔终有益,强暴必招灾。

正直真君子,刁唆是祸胎。

养寿须修德,欺心枉吃斋。

衙门休出入,乡党要和谐。

暗中休放箭,巧处藏些呆。

安分身无辱,防非口莫开。

世人依此语,灾退福星回。

大寰宇内,无极世界,茫茫人海,芸芸众生,三教九流,仕农工商,在这森罗万象、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人物关系中,争名夺利,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以至掠城夺地、血腥战争。即使在和平年代,从政者想的是升擢,经商者想的是利润,为学者想的是文凭,做工者想的是定额,务农者想的是高产,这一切,都和个人利益密切相关,完全由个人的欲望支配。人的欲望可大可小,可有可无,有合理的,也有不合理的。用当今的话来说,膨胀的、非理性的欲望,岂止是养生的障碍,更重要的是做人的大敌。这首诗提出“欲寡”、“忍气”、“俭约”、“温柔”、“正直”、“修德”、“和谐”、“安分”,尤其是“暗中休放箭,巧处藏些呆”,可谓具体而又实在的经验之谈了。

人或生来血气弱,不会快活疾病作。

病一作,心要乐,心一乐,病全祛。

心病还要心药医,心不快活空服药。

且听我唱快活歌,便是长生不老药

     上面的《快活歌》,是清代民歌。快乐是养生良方,放飞心情,寻找快乐,是一种有效方式。这方面的诗歌为数不少。三国时的曹操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在他的戎马生涯中,不忘自寻快乐。那首著名的《龟虽寿》:“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首先,他认为人寿有尽;其次,他认为人的寿命长短,既有“天”的因素,更在于后天保持“养怡之福”。这种认识在那个时代是难能可贵的。他又有豪迈乐观的精神。和曹操同时代的人,有的奢靡荒淫,有的消沉颓丧,有的纵情声色,有的隐居山林。翻开汉魏时期诗文,象“人生非金石,岂能常寿考?奄忽随物化,茶名以为宝”;又像“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一类的诗句,比比皆是。而曹操却独树异帜,鹤立鸡群,高唱“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苏轼赞誉他是“一世之雄”,真是雄视百代,不同凡响。他的一生既非颓废消沉,一味悲叹人生苦短,不是只用美酒声色来虚度时光。他追求的主要目标是扫荡群雄,安靖天下。这种豪迈的志气,无疑促进了他的身心健康。曹操对于获得长寿的条件有着清醒的认识。他认为要获得长寿,必须有物质和心理两方面的保证。这比当时士大夫中一味求仙药、服灵丹来求长寿的人,又高出一筹。

得欢当作乐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

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

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著名诗人陶渊明一直是这种淡泊快乐的心态,难能可贵的是,认为人与人之间一生下来就是兄弟般的关系,何必一定要是骨肉之情呢。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

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贵,

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

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老子的《道德经》在世界各地的流行,仅次于《圣经》,这部伟大著作在文体上被看作是哲理诗,上面所选,就很像诗歌。老子提出的“知足”,非常重要。知足常乐,当今已是人们的共识。

饮食宜谨

 

人身之贵,父母遗体。

饮食非宜,疾病蜂起。

外邪乘此,缠绵靡已。

浸淫经络,凝塞腠理。

变症百喘,不可胜纪。

惟有纵酒,厥祸尤烈。

酒毒上攻,虚炎灼肺。

变为阴虚,只缘酷醉。

虚羸之体,全赖脾骨。

莫嗜膏粱,淡食为最。

口腹无饥,真真可贵。

     清代医学家程国彭对于饮食是有深入研究的。他指出的饮食不恰当会造成“疾病蜂起”,风、寒、暑、湿、燥、火等六淫乘机而入:有人纵酒,那就更糟;大鱼大肉,肥美膏粱,不如淡食素餐。不要光顾口味,为嘴伤身。

                  食 粥

世人个人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

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

 想不到吧,家喻户晓的大诗人陆游专门写了一首喝粥的诗。孙思邈《养生铭》:“清晨一碗粥,夜饭莫叫足。撞动景阳钟,叩齿三十六。大寒与大热,切勿贪色欲。坐卧莫当风,频于晚处浴。食饱行百步,常以手摩腹。再三放夜醉,第一戒神曋。安神宜悦乐,惜气保和纯。寿火休论命,修行在个人。若能遵此理,平地可朝真。”将喝粥列为每天的第一件事。喝粥真不可小视,我在《养生情趣故事》中写了一位因喝粥挽救性命的真实事例,本人也极喜欢喝粥。

 

 

春寒草教绵衣薄,夏日汗多须换着。

秋冬身冷渐加添,莫待病生徒服药。

惟有夏月难调理,内有伏阴忌冰水。

瓜桃生冷宜少贪,免到秋来成疟疾。

此时心旺肾家衰,养肾固精当节制。

当令肾实不空虚,日食须当去油腻。

卧下尤宜绵密间,宴居静虑和心意。

沐浴盥漱宜暖汤,卧凉眠冷俱莫喜。

暑天腹中多冷滑,饮食精凉莫哺啜。

身体有汗莫当风,远走来家衣勿脱。

伏阳在内三冬月,大汗大暖阳气泄。

阴雾空心莫远行,冬冷色欲尤宜绝。

这首诗选自清代医学家石成金的《长生秘诀》,把一年四季的穿衣才吃饭,各样禁忌都说到了,还便于操作。

再来说说酒色。《诗经.豳风》中载有为此春酒,以介眉寿;称彼兕觥,万事无疆的诗句。意思是说用酒会利于帮助长寿,又说举杯敬酒祝长寿。但是,对于饮酒,当代人的认识是,一般情况下,少饮有利。烟酒当戒,已经势在必行。

当今,色情泛滥,能不能管住自己,是对人生的考验。即使夫妇房中,文人与医学家的诗歌也有涉及。

色欲知戒歌

 

阴阳好合,接御有度,可以延年。

入房有术,对景能妄,可以延年。

毋溺少艾,毋困素童,可以延年。

妖艳莫贪,市妆莫近,可以延年。

惜精如金,惜身如宝,可以延年。

勤服药物,补益下元,可以延年。

外色莫贪,自心莫乱,可以延年。

勿作妄想,勿败梦交,可以延年。

少不贪欢,老能知戒,可以延年。

避色如仇,对欲知禁,可以延年。

这首诗选自《遵生八笺》,这一部既有文人书卷气,又有丰富知识的名作,系明代高濂所作。书中各笺,清修妙论,皆养身格言,四时调摄,皆按时修养起居。安乐笺,皆宝物器用,可资颐养。介绍延年却病,服气导引诸术。另有饮馔服食,赏鉴清玩,种花卉法,灵秘丹药,经验方药,历代隐逸一百人事迹,专供闲适消遣之用。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正是诗意融融,文采富瞻,才让养生的内容生动隽永,充满兴味。读一读,想一想,用一用,你会觉得人生徜徉在诗意中,开心与健康就永远伴随。

 

           (原载《曲江楼观》、本人《老子与道》一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