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陈忠实:读《圣哲老子》

(2018-10-31 12:15:29)
标签:

思索

文化

杂谈

http://s5/mw690/0024kByUzy7oPid5miU14&690

读《圣哲老子》

 

陈忠实

 

 

我的印象里,兴海一直写作农村题材的小说和散文,著述颇丰,对生活有自己独特体验,也坚持着自己选择的艺术表述,已成一方风景。前不久突然把一部厚厚的长篇历史小说《圣哲老子》摆到我桌上,真是令我有点惊讶不已,这个转换的角度和尺度真是太大了,太让我意料不及了。

在我的直感里,老子比不得任何历史人物,自秦皇汉武以来的历朝历代的皇帝,明君或昏君,都有大大小小的故事可供作家、剧作家演绎成小说或影视作品,这些皇帝和朝臣也各有性格在典籍中记载和民间流传,为作家艺术家进行再创造提供了基本素材。相对而言,老子离今天太久远且不论,这个人太缺乏故事,没有大起大落的人生变故;更在于他的生活处于一种静态,跟世俗社会又保持着距离,以想象来给他编织故事也很难弄;至关致命的一条是,这是一个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几千年难以再有的一位绝世的“至圣”,如何把这个人物写出个性,让他活起来,在我几乎是想都不敢想的事。这样,我接到兴海给我的这本设计包装精美的《圣哲老子》时,惊讶就很自然。

我不敢想的事,张兴海敢想,而且做成了,所以我饮佩。以上我想到的那些作为创作的难处,他都解决了,具有一种非凡的智慧和非凡的勇气。把在我心中至今还是以玄妙若神仙的老子,还原成一个活生生的人,这是一件功美大焉的创造成就。作为作家,我以切身体会能够理解兴海的难处,更能感知他打破这些难处完成创作的超凡的创造力。

我仅就感触最深的这一点。

兴海创造出一个活生生的圣哲老子的形象,足以告慰自己的文学理想和追求了。听评论家的赞美和批评,要一样高兴。我的读后感,待后见面时间发。并向河南文艺出版社的同志致敬。

视研讨会成功。

              

                       2007年11月5日夜

 (上图陈忠实像为画家张喆近作,由著名影视家赵国栋提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