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人口计划生育马寅初蒋梦麟杂谈 |
大陆与台湾不同的生育政策
何亚福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中国大陆的马寅初与台湾的蒋梦麟都提倡过节育,这两位学者都当过北京大学校长(蒋梦麟在1930年出任北大校长,直至抗战胜利,是北大历届校长中任职时间最长的一位)。但两人的节育主张不相同:马寅初认为“国家理应有干涉生育控制人口之权”,主张对超过两个孩子的父母要征税,可见这种节育主张带有政府强制性;而蒋梦麟主张,节育必须以道德劝说加上提升国民知识,使得避孕成为共识,而不是采取法律禁止手段。
1957年,时任北大校长的马寅初根据对50年代早期的人口发展趋势的统计,他判断高速人口增长不利于将来中国的发展。因此,他建议政府控制人口增长,主张“两个孩子的有奖,三个孩子要征税,四个孩子的要征重税。”虽然马寅初的人口论遭到批判,但当时中国领导层还是倾向于支持计划生育的,只是由于当时政治气候的影响以及缺乏避孕药具,计划生育没有得到全面的、有效的推行。1971年,中国大陆开始全面推行计划生育,并且强制性的力度逐渐加大。1980年以后的计划生育所采取的措施比马寅初当初提出的措施更为严厉。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台湾出现巨大的婴儿潮,并且死亡率也逐渐降低,因此人口自然增长率高达36‰左右,使台湾面临较大的人口压力。1951年,时任农复会主委的蒋梦麟率先提出《土地问题与人口》一文,要求正视人口急速膨胀问题,但当时没有引起大的反响。1959年4月,蒋梦麟发表《让我们面对日益迫切的台湾人口问题》,认为台湾人口大幅增长,1958年即超过一千万人,远超乎科学预估;若不克制,十年内将超过一千五百万人;不到1980年,就会成长为两千万人,产生严重压力,因为这等于每年增加一个高雄市的总人口数,因此有必要提倡节育。
蒋梦麟的节育主张在当时的台湾社会引起巨大的反响和激烈的争论。许多人都反对这一主张,其中一个重要理由是期待台湾政府早日回到大陆,故而需要提倡发展人口资源。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蒋梦麟的节育主张逐渐得到越来越多台湾人的支持。1961年,台湾人口研究中心成立,并于1963年在台中市举办推行家庭计划的实验。1964年,台湾卫生署成立“家庭卫生委员会”,全面推行家庭计划。台湾家庭计划的内容有两个方面:一是以教育推动民众了解家庭计划的意义及重要性;二是对有意实行家庭计划的民众提供有效的避孕方法,方便其实行。在六十年代,台湾的家庭计划口号是“两个孩子恰恰好”。
随着家庭计划的推行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台湾的生育率下降很快。1960年,台湾的总和生育率高达5.75,1970年降到4.0,1983年降到更替水平2.16,现在台湾的总和生育率仅为1.1,属于全球最低之列。台湾的经验表明:即使不采取强制措施,也能促使生育率的大幅度下降。现在台湾反而要鼓励生育了。
马寅初是中国大陆计划生育理论的先驱,中国后来实行的计划生育可以看作是马寅初理论的实践;蒋梦麟是台湾的节育理论的先驱,台湾后来实行的家庭计划可以看作是蒋梦麟理论的实践。有一些学者把蒋梦麟称为“台湾的马寅初”,我认为是不妥当的,因为马寅初主张实行强制的计划生育,而蒋梦麟主张实行自愿的家庭计划。现在台湾的家庭计划已从鼓励节育改为鼓励生育。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