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家政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010-12-22 15:36:12)
标签:

教育


   一、培养目标
                  家政学专业是根据现代人类文明的转型和当代社会生活的需要设立的,旨在培养掌握现代生活科学、家庭教育及社区管理等相关学科知识,能够从21世纪社区工作、家庭和城市社区生活指导、科学生活模式的研究及教学的专门人才,并且能够指导城市社区及家庭建设、管理,胜任政府部门和社区、公司等相关管理工作的专业人才。
二、培养要求
        (一)  知识结构应达到的要求
                  1.掌握社会学、管理学、教育学、公共卫生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熟悉国家和社区管理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3.了解生活科学理论的发展动态;
                  4.掌握生活科学教育的工作规范; 
                   
           (二)  能力结构应达到的要求
                  1、 学科专业方面
                  1)掌握生活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基本既能;
                  2)具有编制具体社区管理、家庭教育方案和实施方案的初步能力。
                  2、 语言文字方面
                  1) 具有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
                  2) 具有较强的阅读与写作能力。
                  3、 科学研究方面
                  1)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2) 为继续攻读社会学、教育学、管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硕士、博士学位打造坚实的科研基础。
                  4、 实践能力方面
                  1)具有宽阔的国际与行业视野、扎实全面的生活科学专业知识与技能、强烈的开拓创新意识;
                  2)具有较强的独立从事社区管理、家庭教育等方面的工作能力。毕业后能在各级各类社区、社会行政管理部门、各种家政机构等从事与生活科学事业有关的工作,从事生活科学产业的开发、组织和运作,如老年用品的开发、医疗用品的推广等;
                  3)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毕业后继续发展的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5、 外语能力方面
                  1)具有较强的英语水平,能熟练地进行日常生活会话;
                  2)能借助工具书阅读、翻译外国生活科学文献的能力。
                  6、 资格证书方面
                  1)《普通话水平等级证书》(不低于二乙);
                  2)大学英语水平(至少过国家四级);
                   
      三、培养模式
                     
                  教学在突出基础性、权威性、前沿性的同时,强调实践性。通过案例教学、研究性学习、专题研讨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使学生在参与多样化的学习活动中主动获取专业知识与技能。

                  (一)课堂学习(见课程导学)
                  1、学科基础课
                  2、专业方向课
                  3、专业选修课
                  
                  (二)实践教学
                  1、实践形式
                  1)工作室
                  组织形式:
                  每位专业教师成立工作室;
                  全体同学参与。
                  研究内容:
                  课题研究专题;
                  考研指导专题;
                  实习就业专题。
                  时间安排:第5—8学期
                  2)加大课程的实践内容,明确2+1和1+1的课程设置,包括8门专业方向课(其中一门为2学分)以及绝大多数专业选修课确定了1学分的实践安排。实践教学模式主要是围绕课程目标,开展案例教学、实践模拟、小组讨论、观摩见习、方案设计等等。
                  3)毕业实习:6—8周,6学分(详见学校《毕业实习条例》及教育学院的实施方案)
                  4)毕业论文:6学分(详见学校《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实施条例》及教育学院的实施细则)
                  2、评估方式
                  (1)参与实习、毕业论文的同学,达到要求,按照学校的有关规定获得相应的成绩、学分;
                  (2)参加工作室的同学,达到要求,由工作室指导教师出具鉴定;
                  (3)实践教学内容,一般以报告、论文、方案设计、小组作业形式作为成果,由任课教师计入平时成绩、期中成绩或期末考核成绩。
                  (4)参加课题研究的同学,由项目负责人出具鉴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