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时期的记录20200420
(2020-04-21 14:00:12)
标签:
杂谈 |
分类: 人间世 |
昨天拿到了健康包,里头有口罩和两盒莲花清瘟。很感谢祖国、领事馆、以及认真组织大家领取的UT Health Chinese Student Scholar Association和热心的志愿者们。这段时间很多亲友问候,也很感谢。我们大体上一切安好,没娃又能在家工作,是一种幸运。唯一担心的是超市时刻,存在感染的风险但又不得不去,现在有了两盒药则相对能放心一些。
因为休斯顿感染的人特别多,刷感染人数已经不是每天都会做的事情了,并且现在更多时候只看我们所在的Harris郡。这两周内,全郡感染的人数增加了不少。4/5晚:1284;4/6晚:1395;4/10晚:3261;4/14晚:3907; 4/18日晚:4460;4/20日晚4977。其实,“刷”这个动词细想是略残忍的——对每个感染新冠病毒的人来说,在这个口上肯定会有很多的担心焦虑,部分还会产生很多的身体不适,甚至性命垂危。但所有这些,隔着屏幕,在另外的空间,数字并不会直接告诉你。
最近对语言比较敏感。前天偶然点到一个链接,是网易集中辟谣搞的一个网页,每一天都有几条。在页面上端有一堆标签,写着谣言对应的日期,最前头的则是“今日谣言”。现在标签上已经改掉了,不过下面的小标题还这么写。刚看到“今日谣言”这个词的时候还是觉得有点小小的冲击。这里头基本暗示了灾难期间产生“谣言”是一种必然的常态,类似于“每日一歌“。这样的状态当然不值得欢呼,但也类似于对待病毒的态度吧,只能接受它的长期存在并做好防控工作。相信经过这段时间的洗礼,很多人都会对各种转发的假消息或文章产生一定的免疫力。至少会多留个心眼,多问问这消息/这情况在多大程度上可信?也是一份收获。
还有一个独特的词是“peak”,意思是顶峰/峰值,最近系里通报情况的时候听到比较多。比如”我们现在还没有到顶“,”休斯顿估计4月底会到顶“,”让我们先到到峰值,然后看看会发生什么”(“we have not peaked yet.””Let’s get to the Peak and see what happens”)。如果单独看这几句话,也许你不会意识到这说的是确诊人数。这么说应该是有意无意的为听话人减少冲击。同样的情况,换个词给人的感觉真不太一样。语言,用一种微妙却又很有力的方式,塑造着我们体验到的世界。这虽然是一个浅显易懂的道理,但平时易被遗忘。而疫情期间,每一天都会不由自主的温习到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