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时期的记录20200324
(2020-03-25 11:59:05)
标签:
杂谈 |
分类: 人间世 |
前天工作机构的南校区有人确诊了。今天哈佛的校长和夫人确诊了。再扫了一眼今早收到的工作邮件中的每日新冠情况通报,休斯顿确诊了176例。病毒真的是无孔不入。
昨天去了一趟超市。超市里总体很平稳,个别物品被扫没了,比如,部分肉类,全脂牛奶。但脱脂牛奶妥妥的全在那里,各种品牌一个不拉,看来人们即使在囤货也没有放弃“好吃”这项标志,不好吃宁可不买。当然,最显眼的两排空荡荡的货架是卖厕纸的,连面巾纸和厨房用纸等各种纸都卖完了。楷吐槽说,为什么大家要抢厕纸才是心理学现在应该研究的问题。
于是我就去查了一下,确实有一些心理学家还给这种行为做了解释[1]。其中有一条说,人们感觉灾难来了,但是应对的方式居然就是“家里蹲、多洗手”,这也太不符合对灾难的感觉了,不由得自我怀疑没有准备够,于是就用囤货来应对。解释得当然很有道理,但不能说明为什么偏偏是厕纸。比如和厕纸很接近的卫生棉条就没有人疯抢,这东西对大多数女生来说是每月必用,但并没有人去囤。另一个解释就是类似“银行挤兑”现象:本来没啥,但是因为有些新闻拍出了空空如也的货架,甚至不止一个地方有人因为没厕纸打911电话,加速了大家对其他人抢购导致没纸的担心,故也不得不加入抢购。类似于,我能保证自己是理性的,但我不能保证其他人也是理性的,所以我也没有选择。但,最初是怎么开始的呢?还是没有很好的解释。看来,心理学的同行们,我们得加把劲……
看到华人有一半都戴着口罩,同时也有个别其他族裔的人戴口罩。还一个白人老奶奶在脸上围了一张餐巾纸,不由得让我想起了之前在网上流传的柚子皮当口罩的图片。
结账时,我和楷选择自助,我递东西他扫码。这次我一边递东西一边留意周围人的状态,虽然我相信殴打/辱骂华裔只是少数人的行为,但也不得不留个心眼。看到了一个非裔女孩,大概十来岁的模样,家长在忙着扫码,她则一直在往我们这里看。她的眼神没有到敌意的程度,但更谈不上友善,我感觉里头有“担心”和“不信任你”的意思。这事没有必要引申,但该小心的还是得小心。
疫情当前,照顾好自己变得更加重要,无论是身,还是心。增加必要的掌控感,哪怕这只是一种感觉,也有积极作用。当然,不一定要用抢厕纸这种方式,方法很多。写点文章,做些新菜,打理一下自己的个人空间(也包括博客这样的古董网络空间)都是挺不错的选择。
[1]详情请搜索The psychology behind why
toilet paper, of all things, is the latest coronavirus panic
buy
前一篇:效应量常见问题之回答
后一篇:特殊时期的记录20200326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