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美国和中国“频道”中切换

(2011-11-06 18:53:44)
标签:

杂谈

分类: 人间世
这一周早上醒得很早,但是惊奇的发现那时候下载的网速特别快,之前看上了一个叫《爱我中华-中华历史文化》的合集,于是天天起来选自己想要的纪录片下载,都是关于古代中国的。每次看这些,内心总会被中华民族过去曾经的灿烂辉煌震撼,并从心底绽放出喜欢。另一方面,我却总是一边吃晚饭一边看各种不同的美剧,也由衷的赞叹某些剧集有心理学趣味,有哲学深度,发人深省。

这真是一个矛盾。古典中华文明VS现代美国生活。而我所在的是上海,现代中国生活。那么,我是在自我逃避么?逃避一些想到或许会不开心的东西,比如前途未来。

上海给我点点滴滴的惊喜,也有小小的挫败:比如人太多路况太复杂,每个红灯都那么漫长,比如不是本地市民不能办那张高级的借书证,比如每天看到同事们带着父母准备好的饭菜,自己却常常要7点多才能吃上饭,比如很想对跟我说上海话的人说上海话却不敢开口。而内隐的一些问题,比如房价很高,确实也构成了一些消极的阴影,只是我平时懒得让它们进入意识。

有人觉得拿着哈佛文凭就该找个更fancy的工作,有人问我为什么不继续搞学术?很多事,不能简单解释。今天听课无聊时在本子上写了四个将来可能的状态,然后按照自己喜欢和难易程度排序,发现自己将来最喜欢和最难实现的是同一个状态:先去美国接受博士的专业学术训练,然后在高校里找一份教职,做一些研究教一些课,中美都好。只是在这个问题上,我现在还没有自信,也会怀疑如果这样去规划是不是没有很好的运用自己的长板,在那没事瞎折腾?也会顾虑,在这一路上如果还要一个人走会不会太辛苦?还是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应该早日抽身,更好的考虑学术之外的可能性为好?

未来是个太难回答的问题,而在美国呆了两年只是把问题变得更复杂。现在,我没有好的答案。年轻就是会有一些迷茫存在。我能做的只是把可以做的努力都做好,然后接纳自己。买了一本《燕园草木》,一边逃避,一边放松。

在美国,到不同的地方旅游,见识到很多新奇真的很开心;留在波士顿时和不同的朋友一起在波士顿兜兜转转,周末一起玩三国杀玩捉鬼游戏,日子相对清净简单,也真的挺幸福的,但过去的都过去了。因为无论未来的路在哪,此刻我在中国,在上海这片美丽而又不那么简单的土地上。现在的我,可以也必须有新的生活方式。该坚持的还是得坚持,但也不必害怕重新去定义自己:find out who you are, don't be afraid of it.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