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鱼之乐 |
去年在等学校录取通知却一个没来的时候,重温了《离骚2》,那时对男主的处境感同身受。当人生的无奈与感情的无奈交叠在一起的时候,人就像一个万般无奈的孩子,是那么的脆弱与卑渺。而这在笼统意义上曾经是多少北大人真实的生命写照。同时,意外的明白了关于爱的一些东西。即使再无奈,如果有真爱,还是要为爱的人着想,哪怕只有离开才是爱的唯一明证。从怀疑到肯定,爱始终无法定义,永远只是自我确认。而对于有些人来说,那时也许已经太晚,因为非要等到幻灭的一刹那,才提供了契机让自己真正去确认,可是已经要幻灭了。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没有那么悲凉。我想我也不会。当然在感情上遭受些挫折,然后有一些无奈,还是正常的人生轨迹。可是曾经,悲凉对我来说显得那么巨大,仿佛已经无可救药。今天的我甚至无法想象自己当年是那么情感投入的纠结于其中,以致心口都开始真的疼痛起来。而现在,事隔大约一年,早已是隔岸观火的冷静姿态。我想我们不可抑制的会变得成熟。我能够意识到自己的变化。就如片子里的男主一样感知到“有一种什么东西渐渐麻痹了自己”。
明博师兄最近的个性签名所说,“故事变成叙述,叙述变成符号”。他的本意是历史上那么惊心动魄的事,到最后也只能留下几个浅淡的文字痕迹。而我想说的是,我们认为如此精彩的个人历史也同样经不起岁月的蒸馏,那些强烈的情感去而不返,注定随潮水向东流。于是《离骚2》也成了一个符号,一个象征成长的符号,被嵌在北大的那段葱茏岁月之中,然后我会记得它还曾经让我悲喜交集。记得而已。
好像有点遗憾的味道。只是如果从个人成熟角度来说,这却是件好事。那天与A同学聊起《蝴蝶效应》那个擦身而过的结局,他说太悲了,我却觉得这还是很正常的。因为除了感情上不圆满,其他一切都算是挺好,大家都四肢健全,并且不再是问题少年,还俨然一个个事业有成的样子。小的时候看电视,如果男女主角最终不在一起的话,肯定会觉得特别不开心,现在却越来越能接受这样的结局,好多电影也都这样演了。记得在北大有一回做素质拓展游戏的时候,让大家用手中的“货币”去“购买”人生中想要的几样东西,结果大多数人都选择了要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却没有任何人选则要与爱的人在一起永不分离。大家的选择虽然有那么点那个,却显得合情合理,挑不出什么问题。
以上这些并不代表我不再相信爱情。而是我开始明白,要真正去实现爱,我们需要一些更坚实的基础,当然这很难说清,因为它不是简单的物质基础;而奠基,也许就会以爱情破灭本身为代价。或者不能说是破灭,只是不能再在一起。
我也发现,喜欢与爱真的不是一回事。喜欢很轻松,爱比喜欢沉重,因为真爱的确认,会付出相应的代价。可惜,目前的我,在前途如此不靠谱的情况下,暂时失去了确认的资格,不是不想,而是不能。于是我希望前途能够早日靠谱起来,并且我会切实去努力的。至于其他,谁又知道那时候是怎样的情形。情感太容易变动不居,负责任的人生态度却是不该更改的。写完这一篇,也算是分别给自己的过往和将来,一个交代与寄托。而此刻,内心无比宁静。生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