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现实中的假与梦境中的真

(2010-07-25 05:45:47)
标签:

研究

娱乐

分类: 大宗师

Inception》(中文翻译为《盗梦空间》)是2010年中为数不多的好片子。演员,场面,剧情,设定等,可圈可点处甚多,这里不再一一赘述。其主要事件可以概括为,一群专业的“梦工作者”潜入某一个人梦的嵌套来操控改变这个人的意识。于最熟悉的地方创新,这是情节设计的高明之处,也足以吊起人的胃口。然而最喜欢的还是贯穿始终的哲学感,不经意间传递出的一些心理学理念和随之引发的相关思考。看了导演Nolan在编剧之前访谈N个心理学研究者的视频,算是有备而来,于是观众也没有失望,我甚至觉得很惊艳。

关于“inception”这个词本身,在影片中的意思是,潜入他人梦境,在其中像种子一样植入一个理念,这就好像一个开端(inception),因为随后这个理念就会发展壮大,最终改变了这个人整个自我定义的方式。其实日常生活中也有约略的对应:自我暗示加期望效应。但是以生动科幻的版本演绎一下还是很惊艳的。

梦与人类心理的联结是天然的,于是多年以来一贯对于梦保持好奇与探究的态度。梦的嵌套,梦境的自我建构,回忆的纠结,内心情结的修通,在这部片子里都有很好的介绍与探讨。然而由于影片结合了很多科幻的东西,这些东西难免容易被遮蔽。当然这些机制的探索本身也是开放的。很喜欢Beck那篇文章的大致意思:梦境将现实未完成的事件与过去融合编织在一起,其中所用的不是逻辑联结,而是情感联结,这是大脑在做独特的修通。

关于全剧主题,weiran师兄概括的“寻找真实”可以说是挺准确的。因为蕴含了那个曾被笛卡尔标记过的哲学难题——我永远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在做梦——所以影片格外意味深长。即使片子中对此问题有了技术性的解决,用陀螺是否不停旋转来予以判定,然而实际仍然苍白无力,所以导演很有智慧的选择了让最后一幕在转动的陀螺那里嘎然而止。

在虚无梦幻的前提下如何“寻找真实”其实更加艰难。男主角在梦境逐层深入中不断面对自我内心的冲突,备受妻子自杀后内疚的折磨,然最后还是归于了平静,与她曾携手终老的甜蜜似乎是化解的根源。哪怕只存在梦境中,也是真实。而离开梦境,回到现实也并不意味着找到真实,只是一种象征。梦境与现实之界的模糊在影片中得到了很好的发挥,不仅是科幻的,心理学的,也是哲学的,日常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