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春假重温赛克勒

(2010-04-13 11:10:59)
标签:

学校

历史

分类: 逍遥游
春假回去有一些难忘的瞬间,现在反而想着写下来。Cultural issues in Counseling要写 family cultural genogram的一个paper,于是有一天的下午,就和爷爷奶奶聊家史,翻黑白照片。其中有本老相册,夹着当年介绍北京著名旅游景点的小卡片。最有趣的是介绍中和殿的那张,如果在今天,大概说一句“皇帝上朝前休息的地方”也就完了,结果看到上面写着“清朝封建皇帝在太和殿进行反动统治活动前休息的地方”,多么可爱。后来,就说到我父亲。奶奶说,你爸爸很聪明,你叔叔也很聪明,但你爸爸除了聪明,还很专注。听到这句话的时候,莫名的感动。我想起长今的母亲死前对她说,无论你走什么路,娘永远都在你身边,当时并不确切明白那是什么意思。但,现在似乎有了一种理解。真正永垂不朽的,是精神,是品格。而当你在日常生活中贯彻它们的时候,就永远与之同在。

还有到北大的时候,重新去逛了逛赛克勒博物馆,又有好些新的展览:古闽瓷风,人民的米开朗基罗杜米埃,和探寻西藏的心灵。杜米埃的作品还是第一次大规模的见,他的画风很有幽默,讽刺也渗透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婚姻的无爱与麻烦。但是他却在一幅画中,画了一个孩子在父亲的生日给他戴上了一个花环,还朗诵着一首自己写的诗。对我来说,其他的画可以各种开启头脑,但只有这一幅能够真正打动心灵。另外就是以藏学家图齐为线索的一个图片展“探寻西藏的心灵”,展板上贴有他的文字。此人语言造诣很高,文风甚美,当然这在很大程度上也有赖翻译的得当。转帖如下:
    
——在这片世界上最令人心醉神迷的大地上徒步了一万八千公里,人因其广袤空寂而顿觉卑微,因为那幻想揣度却未曾睹见而确然存在的神性无处不在。有近乎八年的时光是在风餐露宿中度过的,此尚未把露宿于印度低地,缓慢朝觐宗教圣地,沿着微风吹拂的稻田堤埂穿行于酷热之中的众多日子计算在内。当空气过于灼热时,夜晚在月色中跋涉,白天在芒果树宽大的荫凉下歇息,身处天地径直圆满相接、平滑一如死海的印度大地的决然单调之中。

——冈底斯山顶火光四射,撕裂推进的浓浓乌云。于此蛮荒之地,我们充分体味到了寂寥:在肃穆中,人似乎与诸多宇宙能量无间融合,创造之主从他身上悄然隐去,怂恿个体追逐自己可悲幻象和冒险梦想的神灵亦弃他而去,万物本质一统的感觉卷土重来,新芽破土而出,个性不复存在,与浩荡充盈于一切的种种能量相认同。

——或许是天赐机缘,或许是命运的眷顾,只有这片土地上的人类构建了庄严的思想大厦,高尚的艺术想象,坚实的科学经纬,这些宝库如今被全人类分享,或者将其丰富发展,抑或使其枯竭滞后。

——多年以来,藏区一直是我生命中最钟情的对象,至今依然。此种情愫越难满足,越为炽烈。八次游历中,我纵横跋涉,投宿村落、佛寺,顶礼上师、菩萨;和商队一道攀爬陡峭的山口,穿越广袤的沙海;与睿智的学僧机锋辩禅。

——世上的苦已经太多了:从摇篮到棺材,苦每日镶嵌其间,或大或小;或关乎肉体,或系属精神;或自讨苦吃,或不期而遇。但我认为动物的苦属于另外的维度,此种苦唯是苦,是形而上的伤痛,是注定无望的孤苦。于人而言,消苦的方式很多,我不是说科技手段,而是理性或信仰所提供的抵抗力,教育或信念所熏习养成的忍耐力;此外,人亦不缺乏他人的同情、亲朋的眼泪。而动物的苦是绝对的,是无尽孤寂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