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慕思:生活并非只有美的泡沫

(2008-01-12 14:16:11)
标签:

杂谈

分类: 大宗师

慕思,一种将鸡蛋、奶油分别打发充气后,与其它调味品调合而成松软形甜食。MOUSSE的译音“在法文原意中,指的是泡沫、气泡。品味慕思的最高境界,就是体验它轻飘飘、入口即化的质地……口感介于蛋糕冰淇淋之间”。以上都是网上的介绍,略显得空洞、无质感,因为任何文字都代替不了亲身的体验。只有品味过“慕思”,所有的文字才有真正对当事人意义。但不管怎样,用“慕思”这两个字来翻译MOUSSE还是非常传神的。

“泡沫”这个意象令我联想起赫西俄德在《神谱》里对阿芙洛蒂忒诞生的描述:天空之神乌兰诺斯的生殖器被其子阉割,掷向大海之后,从泡沫中就诞生了爱与美的女神阿芙洛蒂忒。这里揭示出的是爱、美与性的原始关系,卢梭关于此的解释很精彩。另外,用泡沫来解释爱与美实在是贴切不过——沉重的生活本身如大海,不是不包含爱与美,而是只有一小部分泡沫浮在浪花的最上层,但它们精致而易碎这让我联想起彧,她说,之所以没有选择艺术是因为把一个东西作为专业来学太容易失去本身的美。

生活本身不可能全然是爱与美,然而我们努力不松懈,却又很喜欢追求那转瞬即逝、刹那生灭的爱与美。“慕思”准确的表达了这样的一种理念。所以我不仅喜欢其味,更喜欢其名。以后在就在这里多写些“慕思”吧,写自己看过的书、电影、听过的歌、以及遇见的人。

昨天和宿舍另两个mm一起看了北大学生自拍的电影《离骚3》。因为之前看到了未名BBS上对这部电影的各种批评,反而很好奇要点开去看。《离骚》是这一系列电影的标题,3说明已经出到了第三部,每部之间的故事并无关联,但主角都是北大的大四毕业生。他们经历着成长之痛。首先是面临毕业,前途渺茫,然后回忆往事,追悔不已,再后来或主动或被动的改变自己,然后与好友甚至挚爱告别,终于毕业。再多的成长也换不来轻松的毕业,毕业始终是难过的。

从家庭条件来说,男女主角属于两个不同的世界,但似乎精神追求上也有差异。男主虽然无微不至的对女主好着,但是女主却始终压抑着,觉得男友并没有给她想要的东西。她心底始终自我构建着的一个朋友,也许就是她自己。那她想要什么呢?没人知道。

这部片子也许是想表达“糖吃得太多就有苦味”吧,所以女主角和片子一起小资情调泛滥,也可以说是“慕思味”太浓。太多的泡沫,纯粹就剩下空虚了。飘渺是美,太多的飘渺却堆砌出了荒诞。同时也是对我的提醒,要少写点这样的文字。女主角分手时很平静也很残忍,而男主角拼命吞糖的镜头还是真正让人难过了。当然还有那一句颇为触痛的台词:“我们再也不是刚进大学的人了,再也不能想干嘛就干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