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小儿四弯风诊治

(2019-01-25 10:16:28)
标签:

转载

原文地址:小儿四弯风诊治作者:劉宗瑜醫師


四弯风是指肘、膝关节曲侧窝之湿疮。出《医宗金鉴》卷七十一。多因风邪夹湿热之气袭于腠理而郁结不去所发,以儿童为多见。与遗传过敏体质有关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好发于两侧对称之肘窝、腘窝、踝关节内侧等处。初起,见患处皮肤渐显红斑,继则见有丘疹、水泡,自觉搔痒,若破溃则糜烂流水,浸淫蔓延,时轻时重,日久则局部皮肤变厚而粗糙,迁延难愈。

因皮损好发于四肢弯曲部位而得名。患者多自幼发病,常伴有哮喘、过敏性鼻炎等过敏性疾病。《外科大成》:“四弯风,生于腿弯脚弯。一月一发,痒不可忍,形如风癣,搔破成疮。”本病相当于西医的特应性皮炎,又称为异位性皮炎、遗传过敏性皮炎。四弯风是因禀性不耐或脾虚湿盛所致。好发于四肢弯曲处,以皮肤干燥肥厚,抓破流津,瘙痒无度为特征的一种慢性皮肤病。 
1.诊断依据 
(1)皮损特点为干燥、粗糙、肥厚苔藓化,可有急性或亚急性皮炎样发作。自觉剧痒。 
(2)皮损好发于肘膝关节屈侧,亦可见于小腿伸侧及面颈、口周围等部位。 
(3)可有婴幼儿湿疮的病史,反复发作持续不愈。 
(4)具有遗传过敏倾向,家族或本人常有哮喘、瘾疹等病史。 
(5)血清IgE增高,血象嗜伊红细胞增高。 
2.症候分类 
   1.心脾积热证:治法:清心导赤。方药:导赤加减。

生地黄、车前子、蝉蜕、灯心草、甘草、连翘、栀子、莲子心、茯苓、玄参等。常见于婴儿期。脸部红斑、丘疹、脱屑伴糜烂渗液,蔓延到躯干和四肢,伴有大便干结,小便短赤。

2. 脾虚蕴湿证:治法:健脾渗湿。方药:参苓白术加减。

山药、陈皮、泽泻、苍术、茯苓、炒麦芽、甘草、炒白术、炒薏苡仁等。加减:皮损渗出酌加萆薢、茵陈、马齿苋;纳差酌加鸡内金、谷芽、山药;腹泻酌加伏龙肝、炒黄连。常见于婴儿和儿童反复发作期。四肢或其他部位散在的丘疹、丘疱疹、水疱,倦怠乏力,食欲不振,大便溏稀,舌质淡,苔白腻。 

3. 心火脾虚证:治法:培土清心。方药:培土清心方加减。

生地、白术、山药、薏苡仁、钩藤、淡竹叶、连翘、灯心草、牡蛎、防风、甘草等。常见于儿童反复发作的急性期。面部、颈部、肘窝、腘窝反复发作的红斑、水肿,或丘疱疹、水疱、或有渗液,瘙痒明显,烦躁不安,眠差,纳呆,舌尖红,脉偏数。 

4. 血虚风燥证:治法:养血祛风。方药:当归饮子加减。

生地、熟地、白芍、当归、黄芪、川芎、荆芥、防风、何首乌、白蒺藜等。常见于青少年和成人期反复发作期。四肢、躯干可见结节性痒疹,皮肤干燥,肘窝、腘窝常见苔藓样变,继发抓痕,瘙痒剧烈,面色苍白,形体偏瘦,眠差,大便偏干,舌质偏淡,脉弦细。

(二)外治法

 1.针对红肿、糜烂、渗出的皮损:可选择清热解毒收敛的中药如黄柏、生地榆、马齿苋、野菊花等水煎作间歇性开放性冷湿敷。湿敷间隔期可外搽5~10%甘草油、紫草油或青黛油。

 2.针对潮红、丘疹、丘疱疹或散在水疱而无渗液的皮损,可选用清热解毒止痒的中药水煎,待冷却后外洗。

 3.针对干燥、脱屑、肥厚苔藓样皮损:(1)可根据临床实践选取养血活血、润肤止痒中药进行熏洗治疗。

(三)推拿治疗

 推拿治疗尤其适合于12岁以下小儿,可指导患儿父母为患儿进行推拿治疗,辅予以按摩手法。

 基本手法:

 发作期:清天河水(天河水,穴位名,又名天河。天河水位于前臂正中,于“总筋之上曲池之下”成一直线(出自《厘正按摩要术》)。清天河水操作手法:用食、中二指指腹自腕横纹推到肘横纹),揉中脘,沿两侧膀胱经抚背。每日1次,每次10~15分钟。

 缓解期:摩腹,捏脊,揉按足三里。加减:疹红,渗液明显者,加强清天河水;皮肤干燥者,揉按三阴交;瘙痒明显,揉按曲池、风池、三阴交;便溏,揉脐,加强摩腹;大便干,揉天枢。临床可根据症状、体征选取相应的穴位及手法进行推拿治疗,对于急性期皮损处不宜进行推拿。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