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舌象是人体健康的“晴雨表”,观舌象便知身体状况!

(2018-06-22 16:37:35)
标签:

舌苔

舌象

  舌象是中医诊断最为重要的观察对象之一,也是很难掌握的一门学问。在行家的眼里,小小舌头的方寸之间,那可是写明了病因病机和治疗策略啊!这不,清朝的浙江温病名医娄杰在所着的《温病指南》一书中,就舌象的白、黄、黑、绛背后反映的病机和治法都总结了出来,对我们临床的诊疗大有帮助。一起来看正文——

 

舌象是人体健康的“晴雨表”,观舌象便知身体状况!

  [原文]

  白苔,凡白苔之润而薄者,为滑白,初病邪在气分也。润而厚者为腻白,湿痰重也;干燥而白者为干白,肺胃津伤,未及化黄而已干也,先以甘寒润之,待其转黄再议攻下,俟黄退见薄滑新苔,乃为病愈。若白如积粉,板贴不松者,为粉白,乃疫毒入踞募原也,温病见此最重,先以银翘散透解,如不效,再用达原饮法。


  [阐释]

  辨苔是温病学的重要内容,此论阐述白苔主病及论治。从白苔判断病位:白而薄、滑润,为邪在气分;白而干燥,为肺胃津伤。从舌苔判断病邪性质:润而厚者为湿痰重,干燥而白为肺胃津伤,白如积粉、板贴不松为疫毒入踞募原。从苔色确定治法:白而滑、润,是痰是湿,是在肺胃,治在宣解;由白转黄,可用攻下;白如积粉,板贴不松,先以银翘散透解,再用达原饮(注)法。

  【注】达原饮,载于《瘟疫论》。槟榔(6克)、厚朴(3克)、草果仁(1.5克)、知母(3克)、芍药(3克)、黄芩(3克)、甘草(1.5克),主治瘟疫或疟疾,邪伏膜原证。

  [原文]

  黄苔,有地而厚者为厚黄,甚则老黄灰黄燥裂有纹,宜用增液承气下之。虽黄而润,或薄而滑者,热未伤津也,犹可清热透表;若薄而干者,宜甘寒养津,忌苦重之药;黄白相兼,乃气分之邪未全入里,宜用表里兼治法。

  [阐释]

  黄苔由白苔转化而来,病邪由表及里,苔色由白转黄;热邪日盛,白苔转黄;热盛伤津,苔由润转干,由黄润转老黄,甚至燥裂。表热治在清热透表;气分之邪未全入里,宜表里兼治;热入里,苔老黄,燥裂有纹,治在增液攻下,才是增液承气汤的指征。

  [原文]

  黑苔,苔黑而燥者,为燥黑,甚则生芒刺,乃胃大热而津枯也,宜酌用白虎承气等剂。如黑而润者为阴亏,不可攻下;滑黑无苔为胃燥,宜甘寒养胃。又有当下而下,病已减而舌仍黑者,乃苔皮焦枯未脱,不久自脱,勿再误下也。

  [阐释]

  本文细述黑苔的数种不同情形,强调采用不同的治疗对策。黑而燥,胃热津枯,清气热泻腑实;黑而润,阴亏,宜养阴;黑而无苔,胃阴不足,宜甘寒养胃。重点强调的是,凡舌生芒刺,不拘黄、白、黑色,皆为肺胃热至极;经下病势减而舌仍黑,不宜再用泻下。

  [原文]

  绛舌,无苔而深红色为绛舌,绎而兼黄白色者,气分之邪未全入里,宜两清营卫,绛色中有黄白碎点,或大红点者,热毒盛也,宜黄连、金汁等清之。纯绛鲜色者,邪已入营,包络受病也,宜犀角、鲜生地、郁金、石菖蒲等味,重则牛黄丸、至宝丹开之。若舌色紫暗,乃其人素有瘀血,与邪相搏,当加散血之品,如丹皮、丹参、琥珀、桃仁之类;虽绎而干枯不鲜者,肾阴涸也,急以阿胶、鸡子黄、地黄、天冬等救之。

  [阐释]

  本文细述绛舌的数种情形及不同的治疗方法。绛由红而来,已达深红,称为红绛舌。绛而兼黄白色者,是气营同病,宜两清营卫;绛色中有黄白碎点,或大红点者,是热毒内盛,宜清热毒;纯绛鲜色,是邪已入营,宜清营通络;绛而紫暗,是素有瘀血,加用散血;绛而干枯不鲜,是肾阴干涸,要在滋肾养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