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深意重江西梅庄中学

标签:
江西梅庄中学侨委老表厨房 |
分类: 忆往情深 |
情深意重江西梅庄中学
记奶奶综述2-3事
一九六九年我参加“国庆二十周年”活动刚结束,正是奶奶七十寿辰!分别接到了二份通知和两封家书。一个通知是父亲单位中侨委留守处下发的:“十一月上旬侨委家属和孩子们分成两批到江西进贤五七干校”;另一个通知是母亲单位新华通讯社下发的”干部分批到山西五七干校劳动锻炼”。一封家书是父亲来的:让我将奶奶送到上海”;一封是姑姑询问到达上海日期。奶奶拿着两封“家书”出门去了,首先到“侨委留守处” 报名第一批去江西干校;再到到王大人胡同居委会出钱请人到家“行李捆包”送到侨委礼堂。随后让我写了几封家书告知“再苦一家人要在一起,养老送终靠儿子!”就是这种传统理念,让我和奶奶跟随第一批家属到了江西进贤住进了梅庄中学。
一 梅庄生活
奶奶识字不多,干净直爽爱管事;手脚勤快爱做事;孩子捣蛋爱说事。在梅庄居住的那些日子里总到厨房房看个什么,帮个什么,做个什么,说个什么…
梅庄中学厨房是我们当年搭伙的“小伙房”。我们到来使学校处于放寒假状态,做饭师傅是原来中学伙房里的老表叔,另外有3个家属阿姨帮厨,记得其中有陈平生的妈妈。厨房很小,二个灶台,一个用于烧饭做菜:一个用来烧水蒸馒头;一口放水用的大缸,旁边堆满了柴火。孩子们进来打饭只能容下几个人。当时厨房里的“给养”是由石灰岭校本部派拖拉机送的。隔天差五送 柴 米 油盐 菜和肉什么的。当年吃的米还没有自己的收成,吃的是老表那买的糙米,米很粗糙口感不好,老人吃费劲,孩子们不太爱吃。菜肴很单一,记得每周1大荤,2小荤,菜也给的很少…..看到这种情况奶奶让我给校部写信反应“有关梅庄家属伙食的情况,要求校部要保证每周2次大荤,2-3次小荤”。记不清当时我写了没有,但是校部很快给家属和孩子们改善里伙食标准。一周二大三小(荤),大米的成色也又了改善口感好些。很快第二批的家属和孩子也入住了。人数的增加,高年级的女生开始帮厨劳动,主要是吊井水帮忙洗菜。奶奶自告奋勇的帮助厨房杀鸭放血拔毛,杀鱼去内脏。红烧酱鸭,烩烧鱼块都是奶奶的拿手菜,她在一边指点着老表叔放调料的技巧和灶膛火候温度的掌握。开饭了看见孩子们美美滋滋吃着香喷喷的饭菜,奶奶露出残牙缺失的笑。对于厨房用的水缸她也格外的关注,她认为老表很不讲究卫生,水缸的水垢(红泥沙)厚厚一层,饮用水很浑浊。她关照帮厨的阿姨3-5天水缸要清洗换水一次。到梅庄集市上奶奶买来了一堆纱布,盖在厨房的餐具上;并用纱布蘸着水缸里饮用水观其色,颜色红水质混,颜色淡水质清,这样大家才能放心饮用啊!
王小华
二 孩子们
三 田野风光
1972年3月全家人终于团聚在一起
1998年6月下旬—9月我国南方特别是长江流域及北方的嫩江松花江流域出现历史上罕见的特大洪灾。有关“洪灾”每天每时都有大量报道..“江西九江决堤 4万人余人无家可归”8月的一天我带着坎特不安心情踏上开往南昌的列车,赶往《江西高校招生录取现场》报到。与往年不同的是招录现场让招生的老师感到压抑和无奈,大家私下议论“大灾必有大难,大量招生就意味着大量特困生“补助”是最大问题”。凭着我对江西第二故乡的热爱对梅庄中学的情深,很快进入了招生主办老师的角色。按高考招生的政策和报名的条件很快顺利完成各个批次的录取工作。后面的一个“机动指标”一下使我陷入进退二难的困境。按照规定招办老师可以在招录现场,根据考生的高分成绩和填报志愿的落差和高校专业的需要“破格”录取优秀的考生。为了这个“机动指标”手中的“条子”不知塞进了多少,很多高校的老师都劝我放弃名额明哲保身吧!….躺在床上清楚知道自己要带走的这名考生在那…。第二天我开诚布公的向省招办的领导讲述了“梅庄中学”的故事,让他们为之感动,破例调出梅庄中学高考“第一批次高分段”的档案,有个学生因为填报志愿的冲突未被自己志愿中的高校录取。在其他高校录取情况一栏,他填了“服从”,这一下我顺利将其录取,给的专业“食品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