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作为某群的群主,组织了一个贵妇局。
在一家专门做深国X备考的机构,听深国X的数学老师讲了怎么备考深国交,其实也讲了小学生、初中生怎么学数学的内容,干货多多。
开这个备考机构的就是这个群里的,一直很低调,几年前我就认识她了。一样的几年时间,我长胖了、变老了,别人创业成功了,人和人的差距越来越大啊。
但是我的优点就是不焦虑,该奋斗的时候我奋斗过,现在舒舒服服的不香吗?
今天给华为家属讲数学的这位老师,在深国交任教15年,带出了80几个录取牛剑的学生,具有极高的江湖地位。
转发与会者朋友圈:我们的孩子=华为理科爸爸的智商+华为妈妈的执行力+优秀老师的方法,其实起点很好啦,真能得到优秀的孩子不?
在非华为人的眼里,我们的孩子应该有华为父母的理科基因,但在我家好像也不是这么一回事儿啊。
要点:
1. 深国交数学入学考试考什么?
2.小学和初中阶段能做什么?
3.家长可以做什么?
这每一个问题含金量都很高。
老师提到,考上深国交的孩子,很多功劳来自于小学老师、初中老师,是这些老师做好了启蒙工作。备考机构更多的提供经验+方法。
给小孩子要用能够解释数学的教材,这位老师之所以成为备考的金牌老师,也是因为他是一位善于解释数学的老师。
考深国交的行情每年有浮动,取决于当年一起考试的对手水平如何。数学的难度大于中考,知识点更加全面,偶尔还冒出来一点冷门的考点。所以大部分孩子还是初三的4-5月份考深国交,这个时候学完了整个初中的数学知识。
如果是初二考深国交就得提前一年学完初三的数学才行。所以谁说考国际学校都避开中考压力了?底座都是一样的。
关于小学生和初中生可以怎样学数学,老师提到“背诵和练习仍然是最靠谱的方法”。方法在前、刷题在后,类似的题目要见过,多见多算、才能找到方法和套路。
课本的东西一定要会,5年级没学好的别去先学6年级。
数学是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的学科,有“假懂”和“真懂”,假懂就很容易忘,换个题型就不认识了。
小学生要珍惜在学校听老师讲课的时间,有时间可以搞一下《举一反三》的A+C组合。
我提了个问题,说我女儿数学一般,英语很好,到时候靠英语考A把数学拉进去。老师说数学不好也不建议深国交,靠英语拉分进去也学的痛苦。
家长可以做什么?
孩子成才三件宝:态度、方法和练习。
顺便分享了几本书,我主要翻了翻这两本书:
这个书说的挺好:
家里处处有数学,经常给孩子灌输数学思维。
有好身体才有好成绩。
课外班首选体育。家庭教育要有体质锻炼计划。
家长做对了,孩子各方面自然变好。
我和朋友都觉得这个聊天局收获很大,我们还聊到,人的痛苦来源于“定位和实际水平之间的gap”。
有些家长是自大型,然后就被孩子的成绩所打击(我就这种)。有些家长是自卑型,不愿意投入去提升孩子。
所以说很多家庭问题根源还是出在家长身上。不要焦虑,让孩子慢慢长大。
数学老师提到刷题也挺好的,让考试过程能舒服些,因为很多题见过、认识、知道套路,孩子就能平平静静的做考题。
意犹未尽,中午一起吃了饭,一位深国交家长(孩子已经上大学)分享了自己的经历,真是美食与精神的双重享受。
这位妈妈的孩子读不太好的小学,但是理科学霸,搞了奥数杯赛,然后进了好初中,加上数学好就考上了深国交。
讲真,在备考这个领域,补英语还是比补数学容易多了。数学不懂就是不懂。
其实也应该多听听深国交在校家长的分享。考进深国交照样补习,因为还要考牛剑的自主招生。
梁老师的学生,为了申请牛剑,考进了深国交继续找梁老师补数学。
还有英本美本高年级的理科学生,有些学的也比较痛苦,寒假暑假回国继续补数学保毕业。
聚会靓照。群主我是右边第三个。
贵妇局10点开始,15点结束,聊的好开心。
因为我经常组织聚会,自己也喜欢去听讲座,别人都觉得我了解得很深。可是了解越多越觉得累,躺平多舒服啊,任由命运安排。
另外还有个家长沙龙我没去,看了材料,大致意思也一样:好身体(爱运动)+好的学习习惯+加上学校要靠谱。
这样压力又回到家长身上,光是给孩子提供好的学校这一点就让很多家长心酸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