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认知行为治疗中的“去中心化”

(2012-08-26 22:40:08)
标签:

认知行为

cbt

第三浪潮

正念

分类: 认知行为

认知行为治疗(CBT)是一种以询证为基础的心理治疗技术,因其短程性、有效性而成为心理治疗的主流技术之一。CBT三角是CBT的基础,其核心理念在于,情绪无法直接改变,只有通过改变认知(C)和/或改变行为(B)才能改变情绪。因而,其干预的重点在CB上。

http://s7/bmiddle/70f5f066gfd1bb69e3776&690


CBT的发展共经历了三个阶段:

*         第一阶段:行为治疗(BT)和认知治疗(CT)分别独立发展,各自以WolpeBeck为代表;

*         第二阶段:由治疗惊恐障碍开始,逐渐整合CTBT,以ClarkBarlow为代表;

*         第三阶段:又称CBT的“第三浪潮”,与早期治疗的重构想法进而改善情绪不同,更强调直面情绪,发展出来的新的治疗技术如-辩证行为治疗(DBT)、接受与实现疗法(ACT)、内观认知疗法(MBCT)等。

在传统的CBT中,在针对改变C的部分,情绪监测表是最常用的表格,记录下特定情境下的想法、情绪、行为及生理反应,评估情绪的强度、评估对想法的相信程度,并通过苏格拉底式对话,让来访者放弃对固有的非黑即白的想法的坚持,进而以一种更加客观、全面的观点看待事物,并通过思维的改变进而改变情绪及行为。

http://s5/bmiddle/70f5f066gc82c575cff74&690


  过去一直都认为,CBT的关键成分在于能够改变一个人对其想法和态度的确信程度,“去中心化”只是作为达到这一目的的工具。而现在更多的研究证明,CBT的长期效果就在于人们是否能够学会对自己的思维模式采取一种“去中心化”的态度本身。而所谓的“去中心化”,指的是和自己的“症状”保持一定的距离,亦可称之为把“我”和“我的症状”区隔开来,从内观的角度则可说是以一颗“觉知”之心从“无明”之中挣脱。

当我们和我们的症状保持一定的距离时,则可以从一个更为广阔的视角来看问题,并能够去观察自己头脑中出现的某种想法。当能够意识到想法仅仅只是想法,而不是“自己”或者“现实”的时候,也就能从自己所创造出来的被扭曲的现实中走出来,进而更清晰地洞察自己的生活,并有更多的掌控感。

也是因此,治疗方向有了很大的转变,也就是所谓的“第三浪潮”的趋势,不再是挑战和重构思维,而是觉知并直面导致症状的困难思维和情绪的存在,与它们“共存”,而不是“解决”!


http://s4/middle/70f5f066gc82c31496e23&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