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奇帆:
讲机构投资者,首先要讲公募基金,全国现在有一百多家,它们募集了13万亿元人民币的资金,2017年年底这13万亿元中,7万亿元买了货币基金,货币基金近似等于存款。说白了,在这儿10个学金融的学生就能操作这7万亿元,一样操作。跟700人、7000人操作是同一回事,反正就买货币基金,视作存款,可以大批量买入。百分之二点几、百分之三点几的利息,买了就是,这件事不用动脑筋。几十万人的一个体系,就干这个活。还有6万亿元中的4万亿元买债券。债券当然也很稳当,现金流进进出出,流动性也很好,利息比货币基金高一点点,但基本上也可以不动脑筋的。最后13万亿元里只有2万亿元进了股市。大家知道,公募基金一百多个单位,一个单位大的基金几千人,小的基金几百人,一百多个单位十几万人,他们的年薪,一般独立法人的董事长、总经理收入都在500万元以上。高管们基本上都在200万元到500万元。一般的员工,大学生进去,在里面混着的就是几十万元,拿了那么多的钱,干的活就这么一点,投入产出率很低。责任、规则、对象怎么导向不清不楚。这是公募基金。
第二个是私募基金,私募基金我们有两万多个。到2018年年底募集了12万亿元的钱。同样的道理,12万亿元里面私募基金有两类。一类是股权投资基金,它往往是在企业还没上市时给予股权投资,企业一上市过了锁定周期就退出了。另一类就是所谓的证券类基金。就是私募基金中用于二级市场买卖股票证券类的基金,共有5万亿元,5万亿元里面有3万亿元,同样在买债券和货币基金,2万亿元在股市里。
中国25万亿元的公募、私募基金,百分之十几也就是4万亿元在股市里。去年年底结账,这4万亿元,由于去年股票都跌,变成3万多亿元。总而言之,这样一个基金的资产数量结构、投资业务结构,说明中国资本市场机构投资者的核心问题是散、杂、小。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