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经络学习 - 手阳明大肠经同名的——足阳明胃经(胃不舒服,为何不自己调理?)

标签:
人体经络学习胃不舒服的调理如何减肥哺乳期乳头痛腹泻痢疾便秘呕吐 |
分类: 健康·饮食·保健 |
正安聚友会
肺经和大肠经的循行路线还记得吗?孔最穴、鱼际穴、手三里穴、合谷穴的位置还记得吗?
http://mmbiz.qpic.cn/mmbiz/sMugZV1xCWsjwp1sOBriaSddQOVxJplDEJrFFbcbJUndDISgnqWX6sibs1fm3cibKDYBZwxT05fF7TF8LSJw72J5g/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
今天我们学习第三条经络,和手阳明大肠经同名的——足阳明胃经。
细心的朋友、聪明的你可能已经发现了这个规律了。一条经络前后是与相表里或者同名的经络相联系,所以其实经络的走向和连接是很好记的,今天我们先来学学这个知识点。
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是: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正如《灵枢·逆顺肥瘦》中所载:“手之三阴,从藏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
http://mmbiz.qpic.cn/mmbiz/sMugZV1xCWtBmAianN4NmYajibwDRKlm7J0XluvSE8icX6TibruxAVsPa4iaibAiaqsOzluVSPyXfI7FPUPn0TxyUIjFA/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
【十二经脉的交接】
☞
☞
☞
其支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入缺盆,下膈,属胃,络脾;其直者,从缺盆下乳内廉,下挟脐,入气街中。
其支者,起于胃口,下循腹里,下至气街中而合,以下髀关,抵伏兔,下膝膑中,下循胫外廉,下足跗,入中指内间。
其支者,下廉叁寸而别,下入中指外间;其支者,别跗上,入大趾间,出其端。
足阳明胃经上有45个穴位,均为双穴,左右各一,共90个。起于鼻旁,上行鼻根,向下沿鼻侧目下承泣穴,止于足第2趾外侧端的厉兑穴。
http://mmbiz.qpic.cn/mmbiz/sMugZV1xCWtBmAianN4NmYajibwDRKlm7JtzQ9RrWATjIcnQkGmhV6ic00XwzuHeMVtzGhAyPkLFAb3OhWqCAOynA/0?wx_fmt=jpeg-
胃经上的容易堵塞的位置多在下肢上,分别是髀关穴、梁丘穴、丰隆穴。记住哦!就三个哦!
http://mmbiz.qpic.cn/mmbiz/sMugZV1xCWtBmAianN4NmYajibwDRKlm7J11IxBQ3zZMPrABdR8dYKOUTYLAn3mdibXRNBMMhAy8C7BnTWkoSALXg/0?wx_fmt=png-
图片看不清,可以点击放大看哦
http://mmbiz.qpic.cn/mmbiz/sMugZV1xCWtBmAianN4NmYajibwDRKlm7JxvEib6jib18bn4WHuX9nFf9Sbvcibk0LYRQjdaaB7JXCyCf4SCibdhvmzA/0?wx_fmt=jpeg-
正坐位,从大腿中线偏外侧一线,由腿根至膝盖用双手小指掌指关节轻轻敲打3-5遍,在腿根中点下面3指宽的地方或者髌骨上3指宽处有明显的痛感。腿根中点下3指宽的地方我们称之为“髀关穴”。
胃有隐患时,此处的反应十分强烈。多数人梁丘穴的痛感没有髀关穴明显。http://mmbiz.qpic.cn/mmbiz/sMugZV1xCWtBmAianN4NmYajibwDRKlm7JNaPgDPTvonR3j7CQyTsGhmqsNNypnkhAvleda4rbSK0jPR1IrbHm4A/0?wx_fmt=jpeg-
“梁丘穴”是胃经的郄穴,郄穴为气血深聚之处,有救急的作用,阳经的郄穴止痛效果很好。
初次探查的朋友,如果胃有潜在的疾患,这两个部位的其中一处会有痛点,或在左侧或在右侧,两侧全部有反应的人不多见。急性胃炎发作或者前额部头痛者,这个线路上必有痛点,严重者会痛不可摸。当经络堵塞点经过敲、点、揉等疏通之后,上述症状会马上缓解。
什么“痰”都可以化的丰隆穴
形体偏胖者,由于体内痰湿较重,沿着胃经小腿部分由上向下敲,丰隆穴会有反应,这是化痰的要穴。不论是我们能咳出的有形之痰,还是体态肥厚的无形之痰,经常疏理这个地方则益处颇多。初次疏理此穴可能有红肿的现象,严重者还会影响走路,这也是正气的表现,不过要恐慌,一两日也就没事了!
http://mmbiz.qpic.cn/mmbiz/sMugZV1xCWsjwp1sOBriaSddQOVxJplDEDPTIo3IZ29k5P3Qnic8OxcZQcZvEc3fzX8DHpz98Iwts55VOp7GWiaYg/0?wx_fmt=jpeg-
胃经最佳探查、疏通的时间是上午7~9点钟,上班前给自己敲揉敲揉髀关穴、梁丘穴、丰隆穴进行探查,如有疼痛,可在痛点处敲揉5分钟。然后就可以精精神神、清清爽爽的上班了,一天的工作会很有效率滴哦!
【如何取穴】“天枢穴”平脐,在肚脐两侧2寸(3指宽)处。
http://mmbiz.qpic.cn/mmbiz/sMugZV1xCWtBmAianN4NmYajibwDRKlm7JtrF9OgIYUaQ9ia1KIZxTpKPX7f9ru1bRA4G328pFESMI1GZAutcH9GA/0?wx_fmt=jpeg-
北斗七星之首即称“天枢”,可见天枢穴乃人身上下枢要之处,是人体上的重要枢纽。此穴还是大肠经的募穴,募穴是某脏腑的汽血在胸腹部募集、汇聚之处,所以天枢穴是大肠经气血在腹部募集的地方,刺激此穴可以调节肠道的功能。
便秘、腹泻属于肠道功能紊乱,点揉、针刺天枢穴都有治疗作用,路新宇老师的经验是配合脾经的大横穴(天枢穴旁开3指宽处)效果更佳。具体方法是:食指、中指同时置于天枢穴、大横穴,微用力点揉5-10分钟/侧,对于腹泻、便秘有辅助调理的作用。
【如何取穴】“足三里穴”在外膝眼下3寸(4指宽)胫骨前嵴外一横指处。
http://mmbiz.qpic.cn/mmbiz/sMugZV1xCWvefuTr9quIiadG8G3icpV0mNuK3a0hiaARWeOXevqiak9Q2ogno2VDMB5PFE2noHHBxXQJoiciajDLwBTg/0?wx_fmt=jpeg-
按照五输穴的五行关系,胃经属土,足三里穴是土经的土穴,是培补后天之本脾胃、强壮身体的要穴,30岁以上的人常灸此穴可以保健。
治疗肚腹疾患时,足三里穴是首选穴位,如有胃痛、呕吐、腹胀、腹泻、痢疾、便秘、乳痈、胃下垂、子宫脱垂等症状,可以敲揉、艾灸此穴。敲揉时酸胀感明显则为得气,可继续操作,如果没有感觉则要向上探查髀关穴、梁丘穴。
阑尾炎发作时,在足三里穴下1.5-2寸处可寻找到―个最痛点,这是经外奇穴“阑尾穴”,此穴可敲、点、按揉,也可请专业医生针刺,可有效缓解不适。
解释说明在“审微恙”理论形成的过程中,对胃经反应点的寻找,我首先想到的是足三里穴。但很多人按照标准定位来寻找时并没有明显酸痛的感觉,所以不能确定此穴。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好久,直到发现髀关穴或梁丘穴痛点的存在,我方才醒悟,和道路堵车一样,顺着车流方向,前方的道路是空旷无物的,因为车辆都被堵在上面了,所以,当经气堵在大腿部时,膝盖下方的足三里穴自然反应不明显了。只有把上面疏通了,足三里穴才可能有感觉。
【如何取穴】“内庭穴”在足背,当第2、3脚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http://mmbiz.qpic.cn/mmbiz/sMugZV1xCWtBmAianN4NmYajibwDRKlm7JibrTicednsItpQsPVLlHbQGIibkxncoaic9icRbMS12y0jrU9bUvicksqQsw/0?wx_fmt=jpeg-
此穴是胃经的荥穴,荥主身热,故内庭穴清胃火的效果很好,由胃火引起的牙龈肿痛、咽喉红肿、口臭、善饥、鼻衄皆可用掐揉“内庭穴"的方法来治疗。
妻子在哺乳期,有―天孩子在吮吸吃奶时,妻子一侧乳头疼痛,因为慎重,不敢用药,乳头正好在胃经上,猛然然想起内庭穴可以清胃经的火,我立即掐揉同侧的内庭穴,结果痛不可摸,慢慢点揉3~5分钟,当此穴痛感下降时,乳头的问题亦迎刃而解了。
﹡本文摘自路新宇老师所著《上班族身体保养指南》,有增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