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白醋也可以点豆腐制作豆腐啦 (ZT)

标签:
自制水豆腐自制干豆腐白醋制作豆腐自制白醋点豆腐无卤水制作豆腐 |
分类: 健康·饮食·保健 |
喜欢吃豆腐的有口福啦,我曾经用卤水自己做过豆腐,用白醋还真没试过,哪天试个瞧瞧。先留在这里备用。
指导老师:沈燕萍老师
项目负责人:李睿雅
组员:张晗树 陶欣 顾佳敏 屠兆昳 潘姿吟
需要准备的辅助工具
1.一个可以滤水的容器(蒸笼、洗菜篮都可以) ;
2.一个与滤水容器形状相同但小一点的容器做压豆腐之用 ;
3.纱布1块;
4. 天平。
配料[1]
1.黄豆250g
2.
本实验制作豆腐步骤参考央视一套《生活早参考》栏目连续播出的《我爱吃豆腐》节目。
制作步骤
1.辅助工具的制作。
由于没有天平也没有秤,因此,先制作一个简易的天平秤。制作步骤如下:
1) 取一个金属条,在两端用电转打两个眼,各加一个金属钩用于挂被秤物品和参照物品。
2)取金属条的中点作为支点放置在一个支撑物(书立)上。
http://s3/middle/98ec838dgb76efeb4e892&690
2.称250克黄豆,在下图中,左边袋子中放了一袋250克的食盐,右边的袋子放黄豆。将秤好的黄豆洗净后用清水浸泡至少6个小时(或一晚上)。
3.打磨魔豆。
将浸泡一晚上的黄豆如下图所示,用绞肉机打磨,最好多绞几遍,使得豆面更细。
http://s6/middle/98ec838dgb7788755dfd5&690
4.按1:6的比例加水(加6份水,需要换一个大锅),并搅拌均匀,然后过滤掉豆渣,并用一块布将豆渣中的豆浆挤压干净。
http://s14/middle/98ec838dgb778a517780d&690
http://s3/middle/98ec838dg78bf44ebe492&690
5.将豆浆放入大锅中上火煮。在煮的过程中将表面的泡沫捞除,不然很容易溢出,豆浆煮开后还要继续小火煮五分钟左右煮透,防止有豆腥味,煮好的豆浆关火等3-5分钟,让温度降到85-90度。准备好白醋,用量杯量出25ml的白醋倒入碗中,并加入5倍的水稀释混合。也可以用盐醋水点(盐和醋的重量比为2汤勺白醋、1茶勺精盐)。
http://s13/middle/98ec838dnb778c256956c&690
6.(重点)点入白醋。将稀释后的醋分3到5次加入豆浆中。开始点醋时一定要慢,一滴一滴的加入豆浆中,同时用勺子顺着一个方向轻轻的搅拌,观察豆浆的变化。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当白醋倒入后,你可别指望马上就出现你想见到的画面,起码等个两分钟,两分钟内一定慢慢的搅,别使大力,别太性急,当出现小豆花后开火煮烧冒泡,形成大块豆花后关火。可以观察到豆浆开始出现絮状沉淀物并且与水分离了。热豆浆上面的一层豆皮可不能扔,做豆腐不影响,那个最有营养啦,腐竹就是这个晾干后的产品。将点成的豆花保温静止20-30分钟,让沉淀充分反应。
http://s11/middle/98ec838dnb778c022184a&690
7.压豆腐:准备一个可以滤水的容器,在里面铺好干净纱布,将豆腐花导入纱布内(下面要用一个盘子接漏下来水)。把豆腐花铺平,用纱布裹好,然后上面用重物压住以利于把水挤出,压2小时左右,然后把压好的豆腐扣出来即可。(压豆腐的时间和力度依个人口感来决定,如果喜欢吃嫩一点的豆腐就少压一会,力度要小一点;如果喜欢吃硬的豆腐就再多压一会儿;如果想把水分都尽可能地压走,就是豆腐干了;如果喜欢吃豆腐脑,将点好的豆浆一直放置在那里不动,那就会形成豆腐脑了。)
http://s1/middle/98ec838dnb778c2dbbf80&690
http://s3/middle/98ec838dnb778bf638922&690
8.豆腐出来了,还不错,比超市卖的豆腐硬,中午可以烧个豆腐烩菜了。
http://s15/middle/98ec838dgb7796269e7be&690
心得体会
化学原理
黄豆最主要的化学成分是蛋白质[2]。蛋白质是由氨基酸所组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在蛋白质的表面上带有自由的羧基和氨基。由于这些基对水的作用,使蛋白质颗粒表面形成一层带有相同电荷的水膜的胶体物质,使颗粒相互隔离,不会因碰撞而粘结下沉。 白醋[3]的化学成分是稀释的乙酸,乙酸的分子式是CH3COOH。乙酸中的羧基氢原子能够部分电离变为氢离子(质子)而释放出来,导致羧酸的酸性。乙酸在水溶液中是一元弱酸,酸度系数为4.8,pKa=4.75(25℃),浓度为1mol/L的醋酸溶液(类似于家用醋的浓度)的pH为2.4,也就是说仅有0.4%的醋酸分子是解离的。
白醋点卤时,由于白醋中的乙酸中的羧基氢原子能够部分电离变为氢离子(质子)而释放出来,它们在水里会分成许多带电的小颗粒——正离子,由于这些离子的水化作用而夺取了蛋白质的水膜,以致没有足够的水来溶解蛋白质。另外,正离子抑制了由于蛋白质表面所带电荷而引起的斥力,这样使蛋白质的溶解度降低,而颗粒相互凝聚成沉淀。这时,豆浆里就出现了许多白花花的东西了,都花就形成了。
参考资料
[1] 我爱吃豆腐. http://jiankang.cntv.cn/20110323/100184.shtml.
[2] 卤水点豆腐与胶体的聚沉. http://www.hxzxs.cn/html/10866.html.
[3] 乙酸. http://baike.baidu.com/view/11141.htm.
小资料:黄豆里的蛋白质团粒被水簇拥着不停地运动,聚不到一块儿,形成了“胶体”溶液。要使胶体溶液变成豆腐,必须点卤。点卤用盐卤或石膏,盐卤主要含氯化镁,石膏是硫酸钙,它们能使分散的蛋白质团粒很快地聚集到一块儿,成了白花花的豆腐脑。再挤出水分,豆腐脑就变成了豆腐。豆腐、豆腐脑就是凝聚的豆类蛋白质。
加盐卤制豆腐是一个聚沉的过程,是由于正负电荷中和导致浊液内粒子稳定性下降,严格意义上来说不是化学反应。蛋白质溶液溶质分子太大(介于1nm-100nm),形成胶体溶液(液溶胶)。当加入电解质(及溶液)等物质时由于胶粒带电与电解质离子相互吸引发生凝聚。当凝聚的颗粒足够大时胶粒就从溶液里聚沉出来。豆腐就是豆浆(蛋白质胶体溶液)的聚沉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