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喜马拉雅分类 Classification of&nb

标签:
转载 |
http://s11/mw690/001r1p0Rzy77HEraQ3M5a&690Classification
http://s3/mw690/001r1p0Rzy77HEqIy5Q72&690Classification
离开气势磅礴的希夏邦马/朗当群山,大喜马拉雅(Great Himalaya Range)继续沿着中尼国境线一路向西绵延,相比之前那些还算得上耳熟能详的知名山峰,接下去,我们将要进入一片不仅是读者、就连笔者自己都相对一无所知的区域
可以说由本段伊始、直至大喜马拉雅最西端的南迦帕尔巴特峰群(Nanga Parbat
Group)为止,除了安纳布尔纳山脉(Annapurna Himal)和道拉吉里山脉(Dhaulagiri
Himal)之外,就再也没有我们熟悉的名字了
她们之所以鲜为人知,就以本段键尼萨山脉(Ganesh Himal)为例,作为地位不低的中尼两国界山、吉隆沟(Kyirong Gorge)的组成部分之一,却迟迟未被公众重视,笔者2013年撰写的《天高地厚》徒步系列第一季的航拍部分中才第一次在国内网络媒介中提出这个概念(当时称其为象头神峰群),之前甚至没有任何文字记载,令人深感国内地理科学的严重落后与主流学界对其的漠视
而在2015年10月号《西藏旅游》杂志第72页、笔者为日喀则撤地区建市而撰写的该地区雪山特辑中,这片以享誉整个南亚甚至东南亚的象头神键尼萨(Ganesha)命名的山脉才第一次以白纸黑字的形式见得天日,尽管只有寥寥百余字
无论是在印度教(Hindu)、青藏高原地区佛教密宗(Tibetan Buddism),还是在泰国的小乘佛教、中国与日本的大乘佛教中,象头神键尼萨虽被赋予了不同的称谓和地位,可象头人身的憨厚造型则大同小异,区别于大多高高在上的漫天神佛,以亲民形象深入人心、象征智慧(Buddhi)、繁荣(Riddhi)、和破壁者(Obstacle Remover)的键尼萨被广泛供奉在市井之间,是一位标准的跨界神祇。
键尼萨(Ganesh)的名字同样来自于梵语中常见的拼词法,由gana和isha两个单词组成,前者意为分类系统(categorical system),后者则是大师(Lord),组成后字面翻译就是群主,当然,不是qq群的群主,而可以解读为掌管(知识)分类,与其象征智慧的本质对应
http://s2/mw690/001r1p0Rzy77HEoF8djd1&690Classification
http://s2/mw690/001r1p0Rzy77HEs0ovff1&690Classification
键尼萨山脉本身的走向,类似于前述乌巴克山脉(Umbak Himal)和拉布吉山脉(Lapche Himal),其主脊线为南北走向呈现横断之势,在大喜马拉雅中比较少见,基本与身侧的吉隆藏布(Kyirong Tsangpo)切开的吉隆沟(Kyirong Gorge)保持一致,在此地形成中尼之间的天然国境线
与大喜马拉雅通常的山峰北高南低的情形不同的是,键尼萨山脉整条脊线的海拔高度为罕见的北低南高的相反态势,北侧保持一般6000-6500米的高度,直至南缘接近加都盆地的地方陡然抬升至7000米以上,这便是本段的核心峰群——象头神一至七号峰,其中二号峰至七号峰组成第一方阵东西走向一字排开位于最南侧,一号峰与七号峰组成的第二方阵则跟随其后
象头神七子由四座7000米级山峰与三座6500米级山峰组成,海拔7422米的主峰央然康日/象头神I(Yangra Kangri/Ganesh I)更是全球独立山峰排名高达62位,在除8000米级分段之外已属极其强悍,整体实力固然不俗,然而由于东西两侧的邻居、希夏邦马/朗当山脉(Shishapangma/Langtang Himal)和马纳斯鲁山脉(Manaslu Himal)均为8000米级分段,使其经常被湮没在八千级众(Eight Thousanders)的主角光环之下
象头神I实际上并没有正式的中文官方译名,央然康日这个名字只是某些海外地图上的翻译(另一个版本则翻译成央拉康日),基于尊重原创性我们就予以沿用,而在境内的各个版本地图上则从未予以标注,哪怕距离吉隆镇(Kyirong Town)直线距离不到20公里的他毫无疑问是中国拥有半座主权的界山,而且,他仅有一次被攀登成功的记录
1955年,法国/瑞士探险队在瑞士登山家雷蒙德.兰伯特(Raymond Lambert,1952年曾与宇宙最强协作丹增.诺盖配合登至珠峰8611米处,是当时人类能到达的最高点)的带领下从东南山脊挑战跨界象神获得成功
不过根据一般的经验,攀登神山都要付出沉重代价,当时登顶成功的三人中,法国女登山家克劳德.高根(Claude Kogan)4年后在攀登卓奥友(Cho Oyu,8201,6th)时殒命,而瑞士人埃里克.高察(Eric Gauchat)甚至没有活着回到山下,或许是受此影响,雷蒙德.兰伯特不久后便放弃了登山活动,转行成为一名冰川地区飞行员,并在83岁时寿终正寝
而自从1960年以后,央然康日也像喜马拉雅山脉中诸多涵盖了神圣色彩的神山一样,也再无正式的官方攀登或登顶成功记录了。或许,当喜马拉雅黄金时代的热度褪去之后,后黄金时代登山活动考虑的商业价值和性价比、与对人类自我意识膨胀所驱动的登山活动的反思,这双重因素的影响下,才使得这些万年冰峰重归平静
http://s8/mw690/001r1p0Rzy77HEpJbG7c7&690Classification
http://s2/mw690/001r1p0Rzy77HEogmat21&690Classification
尽管象头神峰群的抬升十分突兀,造成与邻近城镇巨大的高程差,不过由于本段同样邻近吉隆沟这条重要的水汽通道,南侧是无遮无拦的开阔地,是为印度洋西南季风的迎风坡,故而冰川发育十分强悍,其周边布满了冰川融水纵切出的为数众多、人类可以通行的冰川河谷
无论是中国一侧吉隆镇附近的热玛村,还是尼泊尔一侧郎当冰川(Langdang Glacier,与朗当Langtang不是同一个)末梢的郎当寺(Langdang Gompa,3340),都可以看到央然康日的巨大身姿。而在朗当山区(Langtang Himal)的格桑坤(Gosainkund,4380),可以相对完整地看到象头神七子的东南壁。此外,只要天气状况良好,在起降加都的任何航班上临窗观看,无疑是更为便捷的方式
要去键尼萨山脉所在区域进行徒步活动则相对成本偏高,它与进入马纳斯鲁保护区(Manaslu Conservation Area)的路线相同,皆为布里甘达基河谷(Budhi Gandaki Khola Valley)的入口阿鲁格哈特市场(Arughat Bazar,570),前半程路线相同,直至楚姆吉(Chumje,1670)分道扬镳进入沙雅河谷(Shyar Valley,亦称霞尔河谷,或楚姆河谷Tsum Valley)
http://s13/mw690/001r1p0Rzy77HEry06o6c&690Classif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