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德干高原

(2012-12-14 12:27:41)
标签:

杂谈

 

                                      德干高原

 

德干高原(Deccan Plateau)位于印度中部和南部,印度半岛的中西部,是世界面积最大的玄武岩台地,有名的熔岩高原。它的东西宽1500公里,南北长为1400公里,总面积达50万平方公里。海拔平均为450-900米,地质主要是白垩纪的玄武岩。德干高原东边以东高止山脉相连,西边与西高止山脉相接。印度半岛的主体。为波状起伏的广大高原如此辽阔的台地是粘性较低的玄武岩熔岩从地壳中喷发、重叠形成的。包括马哈拉施特拉邦、安得拉邦、卡纳塔克邦和泰米尔纳德邦的一部分。西高东低,发源于高原上的各大河流,东流入孟加拉湾,把高原切割破碎,形成大小不一的东西走向的丘陵山地、河谷平原和盆地。高原西部被覆大面积的厚层玄武岩层,风化层保水性能良好,宜于植棉、粟等作物。其中云母储量居世界首位。

  讷尔默达(Narmada)河以南的印度整个南部半岛。中央为很高的三角形台地。高原的东、西两侧为东、西高止山脉(Ghats),相会于高原的南部顶端。北部的终端为萨德布尔(Satpura)山脉。德干的平均海拔约600公尺(2,000),大致向东倾。主要河流哥达瓦里(Godavari)河、克里希纳(Krishna)河及高韦里(Cauvery)河均从西高止山向东流入孟加拉湾。

  德干高原是南亚印度半岛的内陆部分。位于印度南部。属前寒武纪的古老台地。海拔600米左右,地势西高东低,北宽南窄,呈倒三角形从亚洲大陆南伸入印度洋。高原东缘是东高止山脉,西缘是西高止山脉,两山之间的高原面久经侵蚀,支离破碎,多残丘、地垒和地沟。西北部约占高原面1/3的广大地区为熔岩所覆盖。属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其中云母储量居世界首位。

德干高原的地形是一个久经侵蚀的向东北缓倾的大古老地块,西高止山构成高原的西部边缘,高度约1,000——1,500米,其西斜面成断层崖;东高止山构成高原的东部边缘,高度约500——600米,为低丘状,沿海有较宽的沿海平原;在德干高原内部多地垒和地沟的地形。

  德干高原,地势西高东低,平均海拔600800m,高原东西两侧为高度不大的东高止山和西高止山,两山之间的高原面久经侵蚀,支离破碎,多残丘、地垒和地沟。高原地质年代古老,是寒武纪古陆块。

    德干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熔岩台地。是一个庞大的前寒武纪的古陆块,它是构成次大陆的核心,是冈瓦那古陆的一部分。形成应该在喜玛拉雅山之前,喜马拉雅山是新生代的,德干高原是在中生代的(印支、燕山造山带)。总之德干高原是一个古老的、久经侵蚀的、倾动的和被许多河川所切割的准平原残丘状地块。

德干高原地质年代古老,是寒武纪古陆块,在第三纪喜马拉雅运动时,被抬升为一些断块台地、谷地和丘陵经过长期的风化剥蚀作用,地势比较平坦。平均海拔450900米。西高东低,发源于高原上的各大河流,东流入孟加拉湾,把高原切割破碎,形成大小不一的东西走向的丘陵山地、河谷平原和盆地。

 

   【形成原因】

  白垩纪末,在德干高原的西北部曾有大规模玄武岩溢出,覆盖面积达40万平方公里,构成世界上最大的熔岩台地。德干高原的巨量玄武岩是在板块分裂过程中形成的,类似于今天东非大裂谷两边的玄武岩。

  具体地说,就是导致印度板块从冈瓦纳古陆分离出来的那次板块分裂运动,在德干高原上留下了这些玄武岩。大洋中脊、大陆裂谷都是从一些热点首先裂开的,那么,导致印度板块从冈瓦纳古陆分裂的那个大裂谷,是由哪个热点开始的呢?现在已经查明,这个热点是一个仍然在强烈活动的热点,就是现在的西南印度洋上留尼汪岛的热点。

   恐龙的灭绝尽管该热点还在强烈活动,但是从其活动规模来看,似乎还不足以在德干高原上形成如此巨量的玄武岩,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在距今6850--6650万年这一段时间内,这个热点出现了一次超强活动,它剧烈的活动导致了印度板块的快速分裂和大量玄武岩溢出。

  关于这次剧烈活动的原因现在仍然没有定论。目前有假说认为恐龙的灭绝和这次剧烈运动有关,其中一种说法是,正是这次剧烈运动中,大量的有毒物质喷出导致了恐龙灭绝(不但喷出有毒气体,也喷出大量的铱,从而使得这一时期全球地层中都富含铱,人们正是通过这一特征确定了德干高原的玄武岩来自留尼汪岛热点);另一种说法是,坠落在墨西哥尤卡坦半岛的那颗巨型陨石导致了留尼汪岛热点的猛烈喷发,理由是该热点正好是陨石坠落点的对拓点,某种动力机制导致了在对拓点的强烈岩浆上升活动,而陨石坠落对恐龙造成巨大打击之后,巨型火山活动喷出的有毒物质则起了雪上加霜的作用。

不过以上两种说法都是假说,没有得到更多的证明,留尼汪岛热点突然剧烈活动的谜,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如果说德干高原的玄武岩熔岩是6600万年前从地壳中喷发出来的,那么这个时间恰与中生代白垩纪(中生代的最后一个纪,约开始于1.37亿年前,结束于6700万年前)和新生代第三(地质年代第五个代,也是最新的一个,从6700万年前至今,分为第三纪和第四纪)的交替时间相吻合,而恐龙等巨型爬行动物就是在这一时期灭绝的。

 以往地质学家们认为,德干高原的玄武岩台地是在中生代(地质年代的第四个代),约开始于2.3亿年前,结束于6700万年前)末期形成的。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的地质学家丹卡恩和派尔两人成功地测定出了德干高原玄武岩形成的准确年代。他们从2000米厚的岩层下部到表层,采集了连续岩样,测定了其中的氩同位素之比,计算结过显示,德干高原的玄武岩是6660万年前到6850万年前形成的,而且最下层熔岩与最上层熔岩之间没有明显的年代差别。

  这一事实具有重要意义,就是说,形成德干高原的玄武熔岩是在极短时间内集中从地壳中喷涌而出的,在一次次熔岩流喷发过程中应当存在间歇,但这种间歇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长。其中的详情还未搞清,如果说德干高原的玄武岩熔岩是6600万年前从地壳中喷发出来的那么这个时间恰与中生代白垩纪(中生代的最后一个纪,约开始于1.37亿年前,结束于6700万年前)和新生代第三(地质年代第五个代,也是最新的一个,从6700万年前至今,分为第三纪和第四纪)的交替时间相吻合,而恐龙等巨型爬行动物就是在这一时期灭绝的。在关于恐龙灭绝的诸多假说中,陨石撞击说目前占有优势,但是也有人对此持反对的意见,关于恐龙灭绝的确实原因现在仍处在争论之中。作为一种不同意见,有些学者认为剧烈的火山活动和气候的骤变导致了包括恐龙在内的一些生物的灭绝。

 

    【气候】德干高原地处低纬,属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气候,除东西两侧雨量较丰富外,高原内部高温少雨,缺乏高大茂密的森林,而以灌木高草为主,呈现出一派热带草原的景观。热季印度各地气温可高达40,德干高原可高达4950。年降水量自东至西递增,由1000毫米以下增至3000毫米以上。在高原的河谷盆地中,年降水量仅450毫米,成为半干燥的荆棘草原。

  原因在于:高原东缘是东高止山脉,西缘是西高止山脉,阻挡了来自印度洋的水汽的深入影响,在东西两侧降下丰富的地形雨;高原中部有北回归线穿过,受到副高的控制,盛行下沉气流,不易形成云雨而降水。而随着太阳直射点的运动,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也会随着变动,因此,在夏季时此地受亚洲低压影响,形成西南季风,西南季风带来北印度洋海区上的水分在此地形成降雨。

 

    【东高止山脉 Eastern ghats )】印度德干高原的东缘山脉,北起马哈纳迪河中游,南至泰米尔纳德邦,转折西行,至尼尔吉里丘陵与西高止山会合。自东北向西南延伸,长达800余千米,宽约100200千米。大部海拔600-700米,呈断续低丘。最高点1680米(在维沙卡帕特南境)。被戈达瓦里河、克里希纳河以及彭纳河分为几段。北段森林尚茂;南段雨量不足,岩石多隙,森林稀疏。北段有煤、铁资源;南段多石棉、粘土等矿,北段多森林,富铁、煤资源;南段森林稀疏,出产石棉、黏土。 

 

  【西高止山脉(Western Ghats)】印度德干高原的西缘山脉,大体与阿拉伯海岸平行。北起塔普蒂河,南至尼尔吉里丘陵与东高止山相会合,继续南行,止于科摩林丘陵,长约1280公里,平均海拔1000-1500米,最高点阿奈穆迪峰,海拔2695米。西临海岸平原,地势陡峻,且当季风之冲,降水丰富,森林茂密,南部发育为热带雨林,成为重要的热带作物和茶树种植地带。东接德干高原,坡度平缓,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下。有山口多处,为东西间交通孔道。

  西高止山脉是印度南部的一座山脉,位于德干高原的西部,呈南北走向,长度约1600公里,海拔平均为900米, 纵穿马哈拉施特拉邦、卡纳塔克邦和喀拉拉邦。西高止山脉东坡平缓,西坡陡峭。

  西高止山脉的最高峰是Anai Mudi,海拔2695米,位于喀拉拉邦。另外还有:

  在北段(马哈拉施特拉邦),:Kalsubai 1646 米、Harishchandragarh 1424米和Mahabaleshwar 1438 m

  在中段(卡纳塔克邦西南部):Kudremukh 1862 米、Mullayanagiri 1925

在南部,西高止山脉的南与其他小的山脉相连,特别是泰米尔纳德邦西北部的尼尔吉里丘陵。这些小山脉和丘陵与东高止山脉相连接,起到野生动物走廊的作用,通过此走廊,大象等动物可以在西边和西边的山脉之间自由穿梭。

 

【世界遗产】

   西高止山脉(印度)比喜马拉雅山脉更古老,它反映了具有独特生物物理过程和生态过程的地貌特征所具有的重要意义。遗址的高山森林生态系统影响到印度季风气候模式,在缓和该地区的热带气候的同时,也是展现我们这个星球的季风系统最佳例证之一。这一遗址的生物多样性水平极高并且拥有大量特有物种。它是世界公认的八大最热门生物多样性热点之一。遗址内的森林,包括一些全球各地的非赤道热带常绿林的优秀代表,是至少325中全球濒危植物、动物、鸟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和鱼类的家园。

  201274日是《世界遗产名录》收录的26项新遗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