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冬九九”与“夏九九”民间歌谣(转载)

(2012-09-02 15:24:23)
标签:

杂谈

 

   “冬九九”与“夏九九”民间歌谣 

                      山东省临沂市费县实验中学(273400   李积华

 

     “九九”是我国民间长期沿用的一种节令,它是将冬至日或夏至日后的81天分成9个时段,每个时段为九天,从“一九”、“二九”••• ••• ,一直到“九九”,即“冬九九”或“夏九九”。 从“冬九九”或“夏九九”的民间歌谣中,我们可以体味到我国南北区域差异和蕴含的地理知识。

 

一、冬九九

1、地区差异

      “冬九九”是以冬至日为起点的,每九天为一“九”,共八十一天。由于我国陆疆面积广大,民间流传的“冬九九”歌谣有明显的地区差异。

      北方地区的“冬九九”歌谣(以黄河流域为例)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六九沿河看杨柳,

               七九河开八九燕子来,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南方地区的“冬九九”歌谣(以湖南地区为例)

               冬至是头九,两手藏袖口;

               二九一十八,口中似吃辣;

               三九二十七,见火亲如蜜;

               四九三十六,关门把炉守;

               五九四十五,开门寻暖处;

     六九五十四,杨柳树发绿;

               七九六十三,行人脱衣衫;

               八九七十二,柳絮满地飞;

               九九八十一,穿起蓑衣戴斗笠。

     2、蕴含的地理知识

“冬九九”是从1222日前后(即冬至日)到次年0310日前后,以冬至日为“依旧”的第一天,依次经历冬至、小寒、大寒、立春、雨水、惊蛰6个节气,这段时间内,太阳直射点从南回归线向赤道移动,我国昼短夜长,但白昼逐渐增长,黑夜逐渐缩短,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大。尽管我国各地“冬九九”的表述存在差异,但都反映了气候由冷→寒→暖的变化过程,同时随着气温的变化,各地的物候现象和人们的生产、生活景象也发生相应的变化。

关于“冬九九”与北方物候的关系,清·道光年间王之瀚所写的“九九诗”描述得最形象、生动,全诗如下:

一九冬至一阳生,万物资始渐沟萌,

莫道隆冬无好景,山川草木玉妆成。

二九七日是小寒,田间休息掩柴关,

室家共享盈宁福,预计来年春不闲。

三九严寒春结冰,罢钩归来蓑笠翁,

虽无双鲤换新酒,且喜床头樽不空。

四九雪铺满地平,朔风凛冽起新晴,

朱堤公子休嫌冷,山有樵夫赤足行。

五九元旦一岁周,茗香椒酒答神庥,

太平天子朝元日,万国衣冠拜冕旒。

六九上苑佳景多,满城灯火映星河,

寻常巷陌皆车马,到处笙歌表太和。

七九之数六十三,堤边杨柳欲含烟,

红梅几点传春讯,不待东风二月天。

八九阳和日迟迟,名花先发向阳枝,

即今河畔冰开日,又是渔翁垂钓时。

九九莺啼上苑东,青青草色如烟蒙,

老农教子宜耕早,二月中天起卧龙。

 

二、夏九九

1、地区差异

     “夏九九”与“冬九九”相对应,只是流传程度不及“冬九九”。它是以夏至日为起点,也是每九天为一个“九”,时间也是八十一天。“夏九九”也存在明显的南北差异,民间流传的“夏九九”歌谣的地区的差异如下:

      北方大部分地区的“夏九九”歌谣:

              一九至二九,扇子不离手;三九二十七,冰水甜如蜜;

              四九三十六,衣衫汗湿透;五九四十五,树头秋叶舞;

              六九五十四,乘凉莫太迟;七九六十三,夜眠不盖单;

              八九七十二,当心受凉气;九九八十一,家家找棉衣。

南方地区的“夏九九”歌谣:

           夏至入头九,扇子握在手;二九一十八,脱冠着罗纱;

三九二十七,出门汗如滴;四九三十六,卷席露天宿;

五九四十五,炎秋似老虎;六九五十四,乘凉进庙祠;

七九六十三,床头摸被单;八九七十二,子夜寻夹被;

九九八十一,开柜拿棉衣。

2、蕴含的地理知识

在时间上,“夏九九”是从阳历0622日(即夏至日)前后到0909日前后,夏至日为“依旧”的第一天,依次经历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6个节气,这段时间内,太阳直射点从北回归线向赤道移动,我国昼长夜短,但白昼逐渐缩短,黑夜逐渐增长,绝大部分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小。管我国各地“冬九九”的表述存在差异,但都反映了气候由暖→热→凉的变化过程,同时随着气温的变化,各地的物候现象和人们的生产、生活景象也发生相应的变化:一九二九天气较热,手中经常拿扇子;三九四九天气最热,人体出汗多,穿衣也少;五九时节,北方天气变凉,南方仍较炎热;七九以后,南北方天气都变得凉爽,需要及时增添衣裳。

(《地理教学》2012年第16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