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启《梅花九首》、张问陶《梅花八首》及张恨水步韵

(2012-08-29 08:31:15)
标签:

杂谈

 


    高启《梅花九首》、张问陶《梅花八首》及张恨水步韵

 

先介绍一下梅:

      梅,据考证是一种原产于中国的植物,自古以来就是一种常用的果品。但是上古的诗歌里却吟咏得不多,诗经里“摽有梅”一诗曾提到梅实,也只是作为起兴的由头,没有把它作为吟咏的主体。南北朝时代陆凯折梅赠驿使所赋的诗,也仅仅是把梅花当作一种表达友情的道具。真正在诗歌中给梅花赋予人格化的形象,那还是唐以后的事。因为梅花是在天寒地冻的时节凌霜冒雪而开,不与众芳为伍,所以人们赋予了它清高、孤峭、顽强、坚贞的品格;又因为梅花开在冬末早春,相比于三春光景那种桃李芳菲,百花烂漫的盛季,它算是占得了春先,所以人们又赋予了它报春使者的声名,成了先知先觉的先驱者或酿时造势的的英雄豪杰的形象。歌剧《江姐》中的红梅赞这首歌,就是梅花品格的一幅恰如其分的写照。

      唐宋以后,诗歌中提到梅花的,何止千首,就是专以梅花作为吟咏对象的诗词也非常多。各个诗人吟咏的角度,各人的风格各有不同,韵味各异,这样也就有着不同的欣赏点。 

 

                                    高启《梅花》九首 

      高启的这九首诗,大概是受到杜甫秋兴八首的启发专门为梅花而精心写就的组诗。对这组诗评析的文章在网络上可以看到很多,在此不做赘述。我觉得这组诗描写梅花,不仅状其影,更传其神!我特别欣赏其中状写出的那种清灵空澈有时又朦胧恍惚的意境,尤其是其中的一些美词佳句。比如“将疏尚密微经雨,似暗还明远在烟。”“淡月微云皆似梦,空山流水独成愁。”“诗随十里寻春路,愁在三更挂月村。”“春愁寂寞天应老,夜色朦胧月亦香。”“断魂只有月明知,无限春愁在一枝。不共人言唯独笑,忽疑君到正相思。”等等,给人以无限广阔的想象空间。

      曹雪芹《红楼梦》里有几组诗,多从高启这组诗借鉴或脱胎。以前读《红楼梦》,大观园姐妹起诗社,先是咏白海棠,接着咏菊,后来又在芦雪亭聚会咏红梅花,特别欣赏薛宝琴“闲庭曲槛无余雪,流水空山有落霞”之句,后来方知脱胎于“淡月微云皆似梦,空山流水独成愁”。其它一些丽句,如“窗隔疏灯描远近,篱筛破月锁玲珑”,也似乎有着这组梅花诗的影子。

      后来清代张问陶复作梅花八首,足可以与高启这梅花九首并称双璧。

 

     

 

梅花九首

·高启


 

琼姿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
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苔。
自去何郎无好咏,东风愁寂几回开。

 


缟袂相逢半是仙,平生水竹有深缘。
将疏尚密微经雨,似暗还明远在烟。
薄瞑山家松树下,嫩寒江店杏花前。
秦人若解当时种,不引渔郎入洞天。

 


翠羽惊飞别树头,冷香狼籍倩谁收。
骑驴客醉风吹帽,放鹤人归雪满舟。
淡月微云皆似梦,空山流水独成愁。
几看孤影低徊处,只道花神夜出游。


 

淡淡霜华湿粉痕,谁施绡帐护春温。
诗随十里寻春路,愁在三更挂月村。
飞去只忧云作伴,销来肯信玉为魂。
一尊欲访罗浮客,落叶空山正掩门。 

 


云雾为屏雪作宫,尘埃无路可能通。
春风未动枝先觉,夜月初来树欲空。
翠袖佳人依竹下,白衣宰相在山中。
寂寥此地君休怨,回首名园尽棘丛。


 

梦断扬州阁掩尘,幽期犹自属诗人。
立残孤影长过夜,看到余芳不是春。
云暖空山裁玉遍,月寒深浦泣珠频。
掀篷图里当时见,错爱横斜却未真。 


 

独开无那只依依,肯为愁多减玉辉?
帘外钟来月初上,灯前角断忽霜飞。
行人水驿春全早,啼鸟山塘晚半稀。
愧我素衣今已化,相逢远自洛阳归。


 

最爱寒多最得阳,仙游长在白云乡。
春愁寂寞天应老,夜色朦胧月亦香。
楚客不吟江路寂,吴王已醉苑台荒。
枝头谁见花惊处?袅袅微风簌簌霜。 

 


断魂只有月明知,无限春愁在一枝。
不共人言唯独笑,忽疑君到正相思。
歌残别院烧灯夜,妆罢深宫览镜时。
旧梦已随流水远,山窗聊复伴题诗。

 

 

                 张问陶《梅花》八首 

   张问陶的《梅花》,向称名作。咏梅花的诗,从古自今也多了,到清代,咏梅花能让人传颂,必定有自己的特色。咏梅花如果泛泛而咏,即使工巧绝伦,也是多余。这八首诗,很少正面咏梅花,所描写的,大多是梅花气格,写花也是写人。人品定诗品,诗品高不一定人品高,但人品高者,诗品格定高。张船一生对仕宦兴趣不大,梅花八首,写出来也多是山林隐逸之感。象老死空山人不见,也应强似洛阳花转怜桃李无颜色,独抱冰霜有性情自是不开开便好,清高从未合时宜之类的句子,多半也是有深意,写梅花即是写己。读这些诗,觉得高青丘的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显得粗俗,林和靖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多少有点刻画。

这八首后来和的人很多,但好的并不多。如果从韵来看,八诗有点象玉溪,因此和者的风格都成了西昆体,少见佳作。清代这一类传颂一时的诗不少,王渔洋秋柳四章,向与张船山梅花八咏齐名,但和作多半骂题,比原唱差得多了。由俗入雅的两大家之一张恨水(另一家是金庸。这两家初看俗,但细看不俗,水平远远高出同辈),在成名作《春明外史》里,也和过几回。不过那时他尚未跳出鸳蝶派笼罩,因此和诗走的还是《花月痕》的路子,不过也甚见新意。可见,大家非生来是大家,但必定有成为大家的条件。金庸既写出不尽如人意的《碧血剑》,《袁崇焕评传》虽史不象史,文不象文,但极见功力。正因为有《袁崇焕评传》这样的附录,《碧血剑》也才有资格好过古龙的最好作品。古龙写得出《袁崇焕评传》么?

  诗词本小道,气骨为上,辞句为下。这八首诗懂是很好懂,评却很难评。因为八首是一个整体,不能拆开读。现在的不少当入门读物的旧体诗词选本,往往把前人的组诗拆开了,当真有七宝楼台,拆碎下来,不成片断之讥;而评语也不知所云,动不动用白描手法似乎除了白描,再无手法。古人写诗之时,未必想到用这手法。古人评诗,下焉者称无一字无来处字字不能脱前人樊篱;今人越古人之俎而代庖,把诗说成了八股,一样的可笑。而读诗,徒赏其辞句之工,固已落下乘,而穿凿附会,更是下三滥。诗就是诗,不必存个铁肩担道义的想法,也不必多想什么内涵。象这八首梅花诗,读了,感受到他语言的美,感受到他写诗时的感觉,那就是读懂了。

 

梅花

·张问陶


一林随意卧烟霞,为汝名高酒易赊。

自誓冬心甘冷落,漫怜疏影太横斜。

得天气足春无用,出世情多鬓未华。

老死空山人不见,也应强似洛阳花。


野鹤闲云寄此生,暗香真到十分清。

转怜桃李无颜色,独抱冰霜有性情。

赠我诗难应束手,笑他人俗也知名。

开迟才觉春风暖,先听流莺第一声。


花中资格本迟迟,铁石心肠淡可知。

此世何人能领略,为君终夜费相思。

看来风雪无多日,香到园林第几枝。

自是不开开便好,清高从未合时宜。


梦绕寒山月下村,一枝相对夜开樽。

繁华味短宜中酒,攀折人多好闭门。

风信严时清有骨,尘缘空后淡无痕。

从来不识司香尉,只仗东皇雨露恩。


铜瓶纸帐老因缘,乱我乡愁又几年。

莫笑神情如静女,须知风骨是飞仙。

生来逸气应无敌,悟到真空信可怜。

世外清名原第一,不修花史亦流传。


回首山林感旧踪,雪花吹影一重重。

记从驿使春前折,又向瑶台月下逢。

对客岂无能舞鹤,赏心还是后凋松。

天人装束天然好,便买胭脂画不浓。


香雪濛濛月影团,抱琴深夜向谁弹。

闲中立品无人觉,淡处逢时自古难。

到死还能留气韵,有情何忍笑酸寒。

天生不合寻常格,莫与春花一例看。


腊尾春头放几枝,风霜雨露总无私。

美人遗世应如此,明月前身未可知。

照影别开清净相,传神难得性灵诗。

万花何苦争先后,独自能香亦有时。

 

 

   张恨水和作:

 

读花月痕,见韦痴珠本事诗,和张问陶梅花诗原韵,心窃好之,亦次其韵

辜负鸥盟怅落霞,量珠无计愿终赊。

却疑眉黛春前瘦,记得腰肢醉后斜。

经过情场增阅历,换来愁绪益词华。

金铃愿化军多事,桃李生成薄命花。

 

休从镜石证前生,因果谁能彻底清?

炼石补天原是幻,落花随水不关情。

一身浪欠风流债,九死难辞薄悻名。

无福敢嗟人负我,押衙慢作不平声。 


拈花一笑觉来迟,海上蜃楼幻可知。

遮莫因缘关性命,从无药饵治相思。

天教飞絮随流水,风卷残蝉过别枝。

怪底江郎才力尽,画眉都不合时宜。 


软语吴侬话旧村,灯前尝与伴琴樽。

戏教月下迎红拂,约与江南隐白门。

小别化身留倩影,长宵把臂拭啼痕。

而今回首皆成恨,羞说倾城唾咳恩。


水流花谢泪珠缘,情海归样又一年。

寒苦诗怀消病骨,惺忪春梦感游仙。

精禽填石浑无奈,小鸟依人剧可怜。

凄绝临岐无一语,翠螺双敛怨先传。

 

扬州一觉倦游踪,泪债还清第几重。

此日何须真解脱,他生未必再相逢。

空留钿盒藏红豆,愿卖琴书访赤松。

检得青罗前日赠,粉香还似去年浓。

 

搓将瑞雪不成团,一曲箜篌掩泪弹。

风絮因缘随外转,桃花年命白头难。

夕阳芳草增时怨,明镜青灯觉梦寒。

画得真真能唤出,几回搁置又重看。

 

凤凰最爱碧梧枝,相惜惺惺讵有私?

目似含青为我瘦,心终不白许天知。

还珠休说今生事,题叶宣传旧日诗。

惆怅纸窗风雪里,孤吟正是夜长时。

  (见《春明外史》第二十回)

 

 

杏花步清人张船山八首梅花诗原韵呈正李冬青君

 

一笑春风灿彩霞,相逢有酒不妨赊。

断桥流水愁相向,野竹垂杨各自斜。

细雨帘前寒客梦,晚妆楼上感年华。

无言一样怜飘泊,底事呼为得意花?

 

欲红仍白可怜生!秀骨奶奶梦也清。

春色半墙如有意,夕阳一树最多情。

 飘零无奈到寒食,及第应惭是小名。

村外争传消息好,提壶正唱劝杯声。

 

春深也应恨来迟,此恨迟迟蛱蝶知。

古道停鞭惊邂逅,小楼听雨最相思。

卜居愿种三千树,劝醉终须一两枝。

略染胭脂原不俗,淡装浓抹总相宜。

 

花前流水绕孤村,野店人来倒酒樽。

佛亦多情留古刹,春原无碍到柴门。

三分憨态溶愁绪,一半娇羞褪粉痕。

栽向日边终太艳,讵应雨露有私恩?

 

江南犹忆旧因缘,明日清明又几年。

脂粉清匀如好女,云霞簇拥想灵仙。

晚风庭院花初落,夕照栏杆蝶可怜,

终让诗人能爱尔,曲江一宴到今传。

 

侧帽寻来倦客踪,牧童遥指几重重。

江南红雨三春老,楼上青旗一笑逢。

托运剧怜邻瘦竹,移栽好是对春松。

明妆刚在寒梨后,绝异桃花别样浓。

 

二月东风锦作团,小红相对学吹弹。

含娇欲滴睛犹润,带雨和烟画总难。

,  

,  

 

,  

,  

,  

,  


(《春明外史》第二十九回,“”者小说原文阙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